《荀子·大略》:教化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1-10-25 07:00 被阅读0次

孟子三見宣王,不言事。門人曰:「曷為三遇齊王而不言事?」孟子曰:「吾先攻其邪心。」

孟子三次会见齐宣王而不谈国事。他的学生问:“为什么您三次碰到齐王都不谈国事?”孟子说:“我要先批评他一心想称霸的邪妄思想。”

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師曠,言治者予三王。三王既以定法度,制禮樂而傳之,有不用而改自作,何以異於變易牙之和,更師曠之律?無三王之法,天下不待亡,國不待死。

天下的人,虽然各有各的看法,却也有共同认同的东西。谈论美味,大家都认可易牙,谈论音乐,大家都认可师旷,谈论政治,大家都赞赏三王。三王已经确定了法度,制定了礼乐制度并传了下来,明明有了却不采用,改成自己重新搞一套,那与改变易牙的配方更改师旷的音律有什么不同呢?不遵循三王的法度,天下片刻就会灭亡,国家片刻就会覆灭。

國法禁拾遺,惡民之串以無分得也,有夫分義,則容天下而治;無分義,則一妻一妾而亂。

国家的法令禁止拾取别人遗失的财物,这是憎恶民众习惯于不按名分取得财物。有了名分和道义,则囊括整个天下也能治理好;没有名分和道义,那么即使只有一妻一妾,家里也会鸡飞狗跳。

有法者以法行,無法者以類舉。以其本知其末,以其左知其右,凡百事異理而相守也。慶賞刑罰,通類而後應;政教習俗,相順而後行。

礼法有规定的就按照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就按照同类情况比照办理。从礼法的根本原则可以了解它所适用的具体情形,根据事物的正面可以推知其相对的一面,各种事情的具体道理虽然不同,但它们维护的法度是一致的。表彰奖励、用刑处罚,只有在各种情况下都是相通的,老百姓才会遵守;政治教化和风俗习惯,只有相互之间是一致的,才可能实行。

君子也者而好之,其人也;其人而不教,不祥。非君子而好之,非其人也;非其人而教之,齎盜糧,借賊兵也。

倾慕君子的人,是可堪造就人选;如果不给这种人施教,是不吉利的。倾慕并非君子的人,就不是可堪造就的人选;对这种进行施教,就是把粮食送给小偷,把兵器借给强盗。

相关文章

  • 《荀子·大略》:教化

    孟子三見宣王,不言事。門人曰:「曷為三遇齊王而不言事?」孟子曰:「吾先攻其邪心。」 孟子三次会见齐宣王而不谈国事。...

  • 荀子·大略

    【学究】 荀子《大略》文章很长,读起来也有些费劲,本想分开解读,只因为内容连贯难以分割,便一次性解读。 ...

  • 《荀子·大略》:言行

    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普通士阶层越来越多地进入卿大夫的行列,参与到政治生活中,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同时也...

  • 《荀子·大略》:君王

    仁義禮善之於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於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貧,至無有者窮。故大者不能,小者不為,是棄國捐身之道...

  • 《荀子·大略》:君子

    01 和鸞之聲,步中武象,趨中韶護。君子聽律習容而後出。 君子要听着音乐的节律,练习举止仪表,然后才可抛头露面。马...

  • 天来阁墨痕26

    荀子.大略 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君子立志如穷。 这句话出自《荀子·大略》 【释】善于学习的人详究事物的道理,...

  • 天来阁墨痕18荀子.大略

    荀子.大略 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君子立志如穷。 这句话出自《荀子·大略》 【释】善于学习的人详究事物的道理,...

  • 刘君祖荀子课程笔记

    3/14/2019咸臨書院劉君祖老師《荀子》課程 學生段湘麟筆記摘要 《荀子》大略篇 大略篇像是荀子學生筆記的精華...

  • 《荀子·大略》:家庭生态

    01第一家庭 一般人有一个错觉,以为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其实中国自上古开始就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议事制度和相应的组织保障...

  • 《荀子·大略》: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近些年成为了一句口号。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提倡终身学习,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荀子·大略》:教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xk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