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見宣王,不言事。門人曰:「曷為三遇齊王而不言事?」孟子曰:「吾先攻其邪心。」
孟子三次会见齐宣王而不谈国事。他的学生问:“为什么您三次碰到齐王都不谈国事?”孟子说:“我要先批评他一心想称霸的邪妄思想。”
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師曠,言治者予三王。三王既以定法度,制禮樂而傳之,有不用而改自作,何以異於變易牙之和,更師曠之律?無三王之法,天下不待亡,國不待死。
天下的人,虽然各有各的看法,却也有共同认同的东西。谈论美味,大家都认可易牙,谈论音乐,大家都认可师旷,谈论政治,大家都赞赏三王。三王已经确定了法度,制定了礼乐制度并传了下来,明明有了却不采用,改成自己重新搞一套,那与改变易牙的配方更改师旷的音律有什么不同呢?不遵循三王的法度,天下片刻就会灭亡,国家片刻就会覆灭。
國法禁拾遺,惡民之串以無分得也,有夫分義,則容天下而治;無分義,則一妻一妾而亂。
国家的法令禁止拾取别人遗失的财物,这是憎恶民众习惯于不按名分取得财物。有了名分和道义,则囊括整个天下也能治理好;没有名分和道义,那么即使只有一妻一妾,家里也会鸡飞狗跳。
有法者以法行,無法者以類舉。以其本知其末,以其左知其右,凡百事異理而相守也。慶賞刑罰,通類而後應;政教習俗,相順而後行。
礼法有规定的就按照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就按照同类情况比照办理。从礼法的根本原则可以了解它所适用的具体情形,根据事物的正面可以推知其相对的一面,各种事情的具体道理虽然不同,但它们维护的法度是一致的。表彰奖励、用刑处罚,只有在各种情况下都是相通的,老百姓才会遵守;政治教化和风俗习惯,只有相互之间是一致的,才可能实行。
君子也者而好之,其人也;其人而不教,不祥。非君子而好之,非其人也;非其人而教之,齎盜糧,借賊兵也。
倾慕君子的人,是可堪造就人选;如果不给这种人施教,是不吉利的。倾慕并非君子的人,就不是可堪造就的人选;对这种进行施教,就是把粮食送给小偷,把兵器借给强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