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思诗文集江雪读书社圣贤书友会
《荀子·大略》:古代日常生活中的礼

《荀子·大略》:古代日常生活中的礼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1-10-09 07:00 被阅读0次

01 住所

寢不踰廟,讌衣不踰祭服,禮也。

宗庙的后殿不能超过前厅的规模,参加宴饮的礼服不能超过祭祀所穿的礼服,这是一种礼制的要求。

这句话中的寝庙两字需要辨析一下。庙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供奉祖先的宗庙,二是指天子诸侯议事的庙堂。

寝有五个含义,一是指普通人的居室。凡居室皆曰寝。《礼·王制》庶人祭于寝。二是指诸侯的堂室。《尔雅·释宫》:周制,王公六寝,路寝一,小寝五。路寝,冶事之所,小寝,燕息之地也。三是指后宫。前曰庙堂,后曰寝宫。四是指宗庙中收藏祖先衣冠的后殿 ;五是指陵墓。

普通人家没有宗庙,陵墓是秦始皇以后才有的,所以寝的第一和第五个含义可以排除。诸侯居住的堂室的规模不能超过其宗庙的规模,这似乎不太符合常识,第三义可以排除。寝庙要么是指王宫的后宫和前殿,要么是指宗庙的后殿和前厅。两种解释都通,但第二句说道祭服,所以我更倾向于取宗庙后殿和前厅之义。

02 交往

吉事尚尊,喪事尚親。

办喜事的时候,按照地位的高低排列座次;办丧事的时候,按照与死者的亲疏关系来排列座次。

一命齒於鄉,再命齒於族,三命,族人雖七十不敢先。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周代官秩的等级分为九命,分封的诸侯中,称霸的公爵为九命,侯爵、伯爵为七命、子爵、男爵为五命;天子的三公为八命,其卿为六命、其大夫为四命;公爵之三孤为四命,其卿为三命、其大夫为再命、其士为一命。

乡饮时安排座次,一命的士与参加宴会的人一起按照年龄大小排列座次;再命的大夫与同宗族的人一起按年龄大小来排列座次;三命的大夫参加乡饮,族人中即使七十岁的人也不敢排在他前面。大夫又分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坐視膝,立視足,應對言語視面。立視前六尺而大之--六六三十六,三丈六尺 。

对方坐着,目光应该停留在他的膝部;对方站着,目光应该停留在他的脚上;回答问题说话时,应该注视对方的脸。对方站着时,你注视他的距离最近不能少于六尺,最远不能超过三丈六尺。(不知是君臣之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

03 喜事

聘士之義,親迎之道,重始也。

聘请贤人的礼仪,新郎迎娶新娘之道,都要重视开端。

親迎之禮,父南向而立,子北面而跪,醮而命之:「往迎爾相,成我宗事,隆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子曰:「諾!唯恐不能,敢忘命矣!」

新郎迎接新娘的礼仪:父亲面向南站着,儿子在前面面向北跪着,父亲一边斟酒祭神一边嘱咐儿子:“去迎接你的贤内助回来,以完成我家传宗接代的大事。今后,你要崇尚礼义,行为要遵守规范,做好表率,敬奉你的母亲,让她成为你母亲的接班人。”儿子说:“是!就怕我做不好,但一定不会忘记您的嘱咐。”

04 丧事

貨財曰賻,輿馬曰賵,衣服曰襚,玩好曰贈,玉貝曰唅。賻賵、所以佐生也,贈襚、所以送死也。送死不及柩尸,弔生不及悲哀,非禮也。故吉行五十,奔喪百里,賵贈及事,禮之大也。故吉行五十,奔喪百里,賵贈及事,禮之大也。

办理丧事时,赠送的钱财叫做“赙”,赠送的车马叫做“赗”,赠送的寿衣衾服叫做“禭”,赠送的把玩之物叫做“赠”,赠送的珠玉贝壳叫做“唅”。赙和赗是用来帮助死者家属办理丧事的;赠是死者生前喜欢的,禭是给死者陪葬的,唅是给死者含在嘴里的。送别死者时不瞻仰死者的遗容,吊唁家属时没有哀痛之情,是不合乎礼的。

亲朋家里有喜事,身在五十里外应该赶去参加,人家有丧事,身在百里之外应该赶去参加,礼物一定要赶在丧事期间送到,这是礼的大节。

既葬,君若父之友食之则食矣,不辟梁肉,有醴酒则辞。

父亲或母亲安葬以后,君主或者父亲友人款待自己,可以接受,不必回避米饭肉食,但如果上酒则应推辞。

五十不成喪,七十唯衰存。

为父母守丧,人到五十,不需要履行全套的礼节,人到七十,只要丧服在身就行了。

成为本人旗下的简书会员,享受钜惠和点赞支持:☞

加入会员快捷通道

相关文章

  • 《荀子·大略》:日常生活中的礼

    01 住所 寢不踰廟,讌衣不踰祭服,禮也。 宗庙的后殿不能超过前厅的规模,参加宴饮的礼服不能超过祭祀所穿的礼服,这...

  • 《荀子·大略》:器物中的礼

    孔子的学生将孔子的言行记录下来,编辑成了《论语》。荀子的学生也将荀子的一些言论记录下来,辑录成一篇,名为《大略》,...

  • 《荀子·大略》:政治生活中的礼

    天子即位,上卿進曰:「如之何憂之長也?能除患則為福,不能除患則為賊。」授天子一策。中卿進曰:「配天而有下土者,先事...

  • 《荀子·大略》:什么是真正的礼?

    后世儒家过多地强调礼的外在形式,过分地强调礼在体现尊卑贵贱等级差异中的作用,几乎把礼的美好内涵抛弃得一干二净,这就...

  • 荀子·大略

    【学究】 荀子《大略》文章很长,读起来也有些费劲,本想分开解读,只因为内容连贯难以分割,便一次性解读。 ...

  • 《荀子·大略》:言行

    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普通士阶层越来越多地进入卿大夫的行列,参与到政治生活中,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同时也...

  • 《荀子·大略》:君王

    仁義禮善之於人也,辟之若貨財粟米之於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貧,至無有者窮。故大者不能,小者不為,是棄國捐身之道...

  • 《荀子·大略》:教化

    孟子三見宣王,不言事。門人曰:「曷為三遇齊王而不言事?」孟子曰:「吾先攻其邪心。」 孟子三次会见齐宣王而不谈国事。...

  • 《荀子·大略》:君子

    01 和鸞之聲,步中武象,趨中韶護。君子聽律習容而後出。 君子要听着音乐的节律,练习举止仪表,然后才可抛头露面。马...

  • 读易笔记09——学习《易经》的初心是为了不用占卜

    《荀子·大略》,“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同也。”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不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荀子·大略》:古代日常生活中的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vx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