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之《论语·学而》

作者: GeorgeWGD | 来源:发表于2018-08-08 19:55 被阅读65次

宋代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这个说法是非常确切的,然而千百年来注经者又何止千万家,却很少能有人能确切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这句话说的就是三个很基础的方面:

(a) 认识客观世界,学习知识并学以致用,这是所说的“智”的范畴;

(b) 朋友从远方来,这不就是“仁”么?这是人与人相处的艺术,“四海之内皆兄弟”就是这样的目标;

(c) 人最难做到的是“忍”,常说“‘忍’字心头一把刀”,别人不理解,却能一笑而过,何尝不是一种“勇”呢?

也就是一直说的“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庸》,也是开宗明义,抛砖引玉。

很多人觉得孔老夫子的道理迂腐过时,其实是根本没有理解其深刻的逻辑体系和历史意义,我是相信“存在即合理”,不可否认今天流传下来的好多孔夫子的话或者解释都是后人附会的,但是《诗经》是孔夫子删订的应该是确切的。而首篇《关雎》,就是那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那篇,本来就是一篇描述男女之情的,竟然被这些注经家门一直解释为什么“后妃之德也”,我也是醉了。

而更令人不解的是美国最高法院在一份批准同性恋的法案里竟然引用了孔夫子的一句“礼,其政之本与!(Confucius taught that marriage lies at the foundation of government)”,而这句话的原文是劝诫国君要重视婚姻礼仪,才是尊重自己的妻子的表现,这样家族才能兴盛,孔夫子要是知道这句话被美国人用来为同性恋辩护,不知作何感想,呵呵~~

相关文章

  • 经典赏析之《论语·学而》

    宋代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这个说法是非常确切的,然而千百年来注经者又何止千万家,却很少...

  • 寓乐于学的境界

    一一学《论语.学而》有感 《论语》是孔子儒家经典著作,主要记述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论。而《学而》篇作为《论语》的开篇之...

  • 赏析《论语·学而》之九

    故自天子至庶人,孝无终始无先后。君若慎终而追远,民化其德自归厚。 欲民化其德皆归敦厚者,作为下民表率之君者,必先以...

  • 赏析《论语·学而》之十

    既至其邦必闻政,不自求之非与之。全凭五德以得之,夫子之求异乎人! 若遇当家人,合说著实话;不遇当家人,不谈家里事。...

  • 赏析《论语·学而》之十一

    欲观其父先观子,欲观其子先观父。父慈子孝方名道,继志述事可谓孝。 观彼一个“孝”字,老一代与少一代,上下结构而组成...

  • 赏析《论语·学而》之十二

    先王之道始乎礼,先王之道终乎乐。礼之与乐原不二,礼举物当乐达和。 夫尼山之学,惟以“内仁外礼”为关键。夫子尝带着门...

  • 赏析《论语·学而》之八

    君子修身必郑重,戒慎恐惧以固学。正心崇德主忠信,迁善改过而自新。 若论人生之天然德性,本直质而无伪。第以前识导情,...

  • 赏析《论语·学而》之十五

    安贫而乐方知命,富而好礼始率性。如切如磋求其学,如琢如磨修其身。 人有贫富之分,而无贵贱之别。正以人格尊严平等不二...

  • 赏析《论语·学而》之十四

    食无求饱发愤学,乐而忘忧居无安。敏事慎言进其德,惟就有道而正焉。 凡人之为学,乐于放逸而懈怠者,多而又多;乐于勤学...

  • 赏析《论语·学而》之十六

    不患他人不知己,惟患自己不知人。君子务学惟进德,欲知人兮先净心。 君子之学,专务为己,而不求人知也。君子务学,惟以...

网友评论

  • 守好本心追寻大唐远行僧:解读深刻,学习了!👍👍👍🌺🌺🌺🌺🌺🌺
  • 秀妮_5519:你把这三句话解释成“智、仁、勇。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过。实际上,这三者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他所提倡的“忠恕”,应该是这三者的变形。
    能对上司忠,能对他人恕,不就是一个仁智勇的人吗?
    简言之:忠于自己的内心,宽恕别人的过错,没有大智大仁大勇的人做不到的。
    我总在想:儒家应该从哪里找到连接点,真正与道家成一个体系。
    这,也许就是你的使命了!
    GeorgeWGD:@秀妮_5519 忠恕只是“仁”,“智”“勇”也是,强调的不够,好多内容被阉割了,今天看不到。还有亡佚的《齐论语》就有一篇“智道”,最近的出土文献里面发现的,但愿能尽快识读出来。
  • 橡木桶:what is the point of your artucle here
    GeorgeWGD:@橡木桶 儒家思想的理论体系重建
  • 娟娟新月:👍👍👍

本文标题:经典赏析之《论语·学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zx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