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60秒: 文明的使命
来自罗辑思维
1. 话说抗日战争的时候,有一句很有名的诗,叫“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无处不青山”。
意思是,作为一个有志青年,不一定非要死在老家,也就是“桑梓”,人间到处是可以安身的地方。
2. 那个时代很多热血青年,就是在这句诗的激励下走向抗日战场,用王鼎钧先生的话说,当时这句诗的知名度和“床前明月光”也差不多。
3. 可是你知道吗?这首诗的原作者是日本人西乡隆盛,所谓“明治维新三杰”之一,激烈地主张对外扩张。
所以这句诗的本意是,你们日本青年,何必在这孤岛上固守呢?征伐四方多精彩。“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无处不青山”嘛。
4. 他可能万没想到,这句诗,在几十年后,反而在激励中国青年抵抗日本侵略。
你看,文明这个事就这么奇怪,你创造出来了,它就不再属于你,它会去实现自己的使命。
决定国家竞争力的3个要素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说,决定一个国家能够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因素有三点。
第一点是技术,包括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管理。丁学良强调,管理也是技术的一部分,而且更为重要。衡量技术的指标,不仅要看生产出来的产品,还要看一个国家在研发投入上的总量和占整体经济的比重,以及研发的效率。
第二点是人才。必须要有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才有可能在技术上领先。所以当年邓小平恢复高考培养人才非常重要。
第三点是宽容。宽容是制度性的东西,体现在包括价值观、政策、做事方式等方方面面。为什么宽容这么重要?因为人才的基本特点是脑子灵活,喜欢提问题,特别挑剔,而且,人才还有一个特点是进行创新性破坏。因此,只有非常宽容的环境才能包容下人才,并且不断吸引其他地方的人才也流动到这里。就像历史上的美国,以及美国的创新中心硅谷。
一个国家最终的竞争力,是要能够提供包括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生活方式在内的非物质产品。丁学良教授说:“提供物质产品很容易,而为全世界提供非物质产品才是最伟大的,因为这是改变人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
——李翔知识内参
理性只不过是感情的工具
传统上说“自控”、“意志力”,都是用“理性”战胜“感情” —— 感情上我很想吃甜食,但是理性告诉我吃甜食对身体有害,所以我拒绝甜食。一个著名的比方就是“象与骑象人”。人的感情就好比是一头大象,而人的理性就像是驾驭大象的骑手。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骑象人控制大象,对吧?
还有一个常见的说法,说人的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你越锻炼它,它就会变得越强,对吧?
这些说法,我自己以前写文章也讲过。但是今天看来,它们可能都过时了。
1.买,还是不买
咱们先来说一个实验。我们知道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的科研经费都相当有限,有时候做实验说给受试者奖励,结果也就奖励几块钱。但是在这个实验里,麻省理工学院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者,可是拿出真金白银来,想看看消费者到底怎么花钱。
实验中,研究者给每个受试者差不多100美元,让他们随便花。受试者要浏览一个购物网站,用这笔钱想买啥买啥 —— 条件是,在他们做决定的时候,研究者要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密切观察他们的大脑活动。
研究者发现,在一个人决定买与不买的过程中,人脑中的两个区域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一个区域是“伏隔核”,它的作用是提供愉悦感 —— 当人预期能得到回报、或者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伏隔核就会变得活跃。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面对一个商品时他的伏隔核越活跃,他就越可能买这个商品。
第二个区域是“岛叶”,它的作用和伏隔核正好相反,当你预期到痛苦或者感到不愉快的时候,岛叶就会变得活跃。可想而知,岛叶越活跃,人就越不会买这个商品。
我觉得这个发现很有实用价值。如果一个销售人员能时刻监控他周围顾客的大脑活动,来个精准推销,岂不是可以少费很多口舌吗?
好,现在问题来了。如果一个人面对某个商品,他既想买、又不想买,那哪个区域活跃呢?答案是两个区域都活跃。一方面,这个商品能给你带来愉悦感,让你产生想买的冲动;另一方面,你会犹豫买这个商品会不会有弊端,这笔消费是不是浪费钱。
而最终决定到底要不要买,就得看伏隔核和岛叶这两个区域,哪一个*更*活跃。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两个区域都是感情区域。请问在这个决策过程中,理性的作用体现在哪呢?
2.理性对感情,还是感情对感情?
我们看到的购买决策过程其实是两种感情的较量。正面感情超过了负面感情你就买,负面感情超过正面感情你就不买。这其实符合人脑的“模块说”,大脑随时被各个模块接管,谁的声音更大谁就做主 —— 而每个模块,都是感情模块。决策,其实是感情和感情的竞争。
那理性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赖特说,理性的作用是给感情提供信息和辅助。
赖特举了一个例子。他特别喜欢吃巧克力,但他也知道巧克力含糖高,吃多了对身体不好。那么当赖特纠结于要不要吃一块巧克力的时候,难道说“不吃”就是理性的,“吃”就是感情的吗?其实两个声音都是感情的。
一个感情是想吃巧克力。它为了说服其他感情,会列举各种*理性*的理由 ——你一会儿不是还要工作吗?吃巧克力可以让你的精力更充沛。
但是不吃巧克力,也是一种感情,这个感情是想获得健康和长寿。这个感情也会列举*理性*理由,说巧克力吃多了身体会变胖。
也就是说,每一个感情模块都在使用理性来帮自己说话。理性,只不过是感情的武器。
目前已经有一些心理学家认同了这个说法。哈佛大学的乔舒亚·格林(Joshua Greene)教授认为,人所谓的抽象理性思维系统,是位于大脑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 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正好和多巴胺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知道,多巴胺系统能够评价每件事情的价值有多大,提供快乐的回报。说白了,这就是说理性也是演化的产物,并不能完全摆脱动物性。
每个模块的工作方式,都是感情。并没有哪个模块比哪个模块更理性 —— 各个模块都可以调用理性。我们的意识以为自己在做理性分析,其实意识只不过是在倾听各个模块用理性来为自己找理由而已。
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从感情开始,以感情结束。理性只不过是感情的工具,感情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那么如此说来,自控的关键就不是调动理性,而是调配感情。
——万维钢《日课039|《为什么佛学是真的》5:正念自控法》
艾伦曲线与曝光效应
先来说艾伦曲线,这个发现由来已久,早在1977年,麻省理工的教授托马斯·艾伦(Thomas J. Allen)在观察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交流模式时就发现,两张办公桌离得越远,他们就越没可能交流。如果两张办公桌之间的距离超过30米,他们定期交流的可能性接近于零。
那么,信息技术的出现是不是可以降低艾伦曲线的波动呢?麻省理工的访问科学家本·瓦贝尔(Ben Waber)最近的发现结果是——并没有。
文章指出,这些交流工具本来的目的是消除距离造成的影响,但却通常被使用在熟人当中。科学家瓦贝尔和IBM的研究者共同做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在相同办公室里工作的员工,对于一个潜在的问题平均要交流38次。不同工作场所的员工遇到问题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只有八次。越熟的人交流得越多,尤其是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哪怕是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离得远了,沟通的就是少了。
文章中说,办公室里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力量,从来都没有简单的解释。也许这就是曝光效应的一种体现。
什么是曝光效应呢?它的定义很简单,就是我们倾向于被我们熟悉的事物所吸引。简单点来说,熟悉度越高,喜欢的程度就越高。反映在办公室的人际关系上就是,你有意识地提高别人对你的熟悉度,这样就可以增加他们对你喜欢的程度。
咱们观察一下身边,那些平时为人比较和善,经常和同事聊聊天,偶尔还给大家带小礼物的同事,是不是人缘比较好呢?再比如,那些经常在领导面前露脸儿的人,是不是得到的机会也比较多呢?当然咱们不是鼓吹溜须拍马,而是鼓励你抬起头,让领导注意到你。比如说,在会议上的精彩发言等,哪怕是在开会的时候,也不要害怕与领导进行眼神交流,这都是在利用曝光效应。他对你越熟悉,在有好的机会的时候,就越有可能想到你,因为对你的好感度比较高嘛。所以你看,实体办公仍然有它自己的优势,曝光效应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马徐骏《大西洋月刊》| 正在失宠的远程办公
三星的“会议原则”
八个必须是:
凡是会议,必有准备
凡是会议,必有主题
凡是会议,必有纪律
凡是会议,会前必有议程
凡是会议,必有结果
凡是开会,必有训练
凡是开会,必须守时
凡是开会,必有记录
三个公式是:
光是开会,如果会后没有人落实,等于零。
会议上布置了工作,但是会后不进行检查,等于零。
抓住了不落实的事,同时追究了不落实的人,等于落实。
——宁向东《111讲:会议设计 | 有些会议,注定失败》
8个助你早起的方法
早起的好处很多,比如有更多的时间能为生活和工作创造价值,没有赶时间的压力,也有益于人们的情绪和生理健康。美国《成功》(Success)杂志网站上的一篇文章总结了8个小秘诀,帮助你主动早起。
第一,起床先喝水。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唤醒沉睡的身体,让自己无负担地起床。
第二,睡前一小时关掉手机。手机屏幕发散的光线会刺激压力荷尔蒙的肾上腺皮质醇(Cortisol)过度分泌,造成失眠、免疫力下降。
第三,早上吃一颗苹果。一颗苹果约有13克的天然果糖,每天早上吃一颗,可以给身体带来天然能量。
第四,在对的时间起床。人的睡眠状态分成浅睡眠、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动期。浅睡眠期间起床会比较轻松。
第五,起床后活动身体。一天当中,起床前3小时的基础体温是最低的,起床后会渐渐升高。起床喝水后、早餐前可以适当活动身体,促进身体活络循环。
第六,以5分钟为基准慢慢提早起床时间。将入睡与起床时间慢慢往前挪,比较容易让自己习惯规律的作息。
第七,不要依赖闹钟的稍后提醒功能。很多人听到闹钟声后,会按下稍后提醒,接着倒头又睡。这种反覆睡回笼觉的行为,其实是在重启睡眠循环,会越睡越累。
第八,卧室使用暖色调的灯光。过强的光线和屏幕蓝光,会抑制体内褪黑激素形成,扰乱内分泌作用,影响睡眠品质。改变光源色温,能帮助你更快进入睡眠状态。
——李翔知识内参
茑屋书店创始人的设计观
日本东京代官山的茑屋书店,被评选为全球最美的书店之一。代官山茑屋书店已经成为很多人到东京必去的地方。在接受作家川岛蓉子采访时,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解释了他的设计观。
增田宗昭说,他的观点是,设计就交给专业设计师做,代官山茑屋书店的设计图,他完全没看。“要是我仔细对设计图提意见,到施工现场巡逻,最后一定丑的不得了。我没看设计图、没问过要使用的素材,也没有对颜色表示意见。要是都要经过我同意,就等于先被我筛选过了,那就糟了。我若那样做,就太自以为是了。将价值观、风格这些变成实体,是专业设计师的工作,所以交给他们是最好的。”
但是,增田宗昭强调,只是交出去也不够,同时还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传达理念。比如,之前增田宗昭请一位建筑师来做别墅设计。尽管他不会去问细节,但是,每个周末,他都会和建筑师讨论他对别墅的理念,类似于他为什么想要盖别墅、他认为别墅是什么样的存在,盖好之后他想要在里面做什么。“我们讨论的不是具体的颜色或形式,而是价值观与想法。这种概念性的议题压倒性地多。通过不断重复这样的对话,我发觉自己的理念也变得越来越坚定。”
当然,再之前的工作就是挑选建筑师或设计师了,“一旦选好,就要信任对方,倘若中途插手,特地挑选对方就没有意义了。至于失败,那就是选择该建筑师或设计师的我的错了。”
在建别墅的过程中,建筑师要把墙壁漆成紫色。增田宗昭知道后,内心其实很排斥。但是,他并没有让建筑师改变想法。墙壁就真的变成了紫色。结果,他住进别墅后的第一个早晨,睁开眼睛,就被震撼了。阳光照进屋子,紫色的墙和地板家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那时候,增田宗昭才发现,在这个空间里,墙壁漆成紫色是有其必然性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知道,但是其他人并不知道,只有在完工之后,看到成品,才会被震撼到。
增田宗昭把他对设计的理念也扩展到了商业中。在他看来,经营企业,本身就是设计,公司的价值就是设计。公司的商标、日常用品、照明,全部都是设计。因此,就像对待建筑设计一样,公司的经营,也是“彻底思考理念,选出可行的部分,分享价值观,交给第一线的员工”。
这就是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的设计观。
——李翔知识内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