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大人
01
国庆档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今天在各大影院上映。
麦叔抽空第一时间观影,看的热泪盈眶,影片由7个小故事组成,尤其对第二个《相遇》印象颇深。
由张译饰演的科研人员和任素汐饰演的女知识分子之间的爱情绝唱,故事取材于邓稼先和夫人许鹿希真实的爱情故事。
一边是事关国家的重大机密,一边是3年来苦苦寻找的恋人,这对有情人的相遇让人十分揪心。
他们一人把生命献给祖国,一人痴情守候28载春秋,共同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人间爱恋。
《相遇》不是简单的催泪瓦斯,而是催泪原子弹。
此时此刻,我们也不应忘记那个为了国家的强大,而贡献毕生精力的人,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是他们共同捍卫了共和国的尊严,为我们民族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让那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蜕变成今日的泱泱大国。
95年前,在安徽怀宁邓家“铁砚山房”,一个男孩出生了,他就是鼎鼎大名的邓稼先。
父亲邓以蛰,早年留学日本、美国,归国后在清华和北大任教,被誉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与“南宗北邓”里的宗白华齐名。
他给儿子取名“稼先”, 希望他以后根植于中华大地,造福于苍生万民。
8个月时,邓稼先随母亲来到北平,住在父亲任教的清华园里,从小熟读四书五经,也浏览许多外国名著。
右一为邓稼先12岁那年,他考入崇德中学,在这里认识了高他两级的杨振宁。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也是从美国归来的清华教授,与邓以蛰都是安徽同乡,两家是世交。而邓稼先和杨振宁,保持了整整50年的友谊。
抗战爆发后,一下子打乱了邓稼先的求学生活。
日军攻占北平,搞了一个庆功会,13岁的邓稼先眼睁睁看着山河破碎,同胞备受欺凌,他无法忍受这样的屈辱,当众将一面日本国旗撕碎了扔在地上,又踩了好几脚。
父亲担心此事早晚被人告发,儿子会有生命危险,于是安排他南下昆明读书。
临行前,父亲再次叮嘱他:“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
这句话,深深影响了邓稼先的命运。
1941年,他考入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在这所被后来誉为中国高等教育精神丰碑的大学里,邓稼先师从郑华炽、王竹溪等著名教授,与一群精英学子共同学习切磋,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尽管条件艰苦,生活清贫,这里却走出了被誉为“四杰”的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和朱光亚,还有郭永怀、钱三强等国之瑰宝。
02
抗战胜利后,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回到北平担任北大物理系助教。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的爱人许鹿希,刚进入北大医学院念书。
邓许两家也是世交,许鹿希的父亲许德珩在北大法学系任教,而邓以蛰教授则在哲学系任教。
从小青梅竹马,加上家学渊源,爱情在两个年轻人之间慢慢发酵了。
但此时许鹿希还要继续完成学业,邓稼先也在准备赴美留学的事宜,他们先把这份感情留存在心里。
1948年10月,已经通过美国研究生考试的邓稼先,进入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由于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刻苦,学习研究加起来总共不到22个月,邓稼先就凭借《氘核的光致蜕变》一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这一年他才26岁,被称为“娃娃博士”。
导师德尔哈尔教授,十分欣赏这个来自中国的得意门生,想带他去英国继续深入研究,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但邓稼先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经历过社会战乱的那一代知识精英,当得知祖国正在百废待兴,并不需要什么宣称和动员,一个个发自内心想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于是,在拿到博士学位的第9天,邓稼先和两百多位学者一起登上威尔逊邮轮,奔向新中国的怀抱。
归国后的邓稼先,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3年,他和许鹿希顺利成婚,随后一双儿女出生了,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邓稼先是个浪漫而多才的人,他和妻子有时在小路上漫步,有时在月光下唱《苏三起解》,有时到颐和园站在万寿山上眺望昆明湖。
夫妻两人都喜欢月亮,也喜欢丁香花,经常寻着花香在月光下相依而行。
邻居们艳羡不已地表示,他们是夫唱妇随的楷模。
邓稼先工作虽然很忙,但一有时间就陪孩子们玩耍。
他会把孩子们放在自行车上,带着孩子们兜风,还会和儿子比赛玩游戏,甚至一起放鞭炮,周末总是带上孩子去爬山、游泳、散步…
这段时间的平静生活,或许是邓稼先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03
1958年秋天,是邓稼先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一天, 他来到钱三强办公室:“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
邓稼先激动不已,义无反顾地答应了,他可能还没意识到,这对自己以后的人生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回到家后,他对妻子说了两句话:
“自己接下来要调动工作,今后可能照顾不到这个家了,一切全靠你了。”
“做好了这件事,生命就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去哪里?——不能说。
去多久?——不能说。
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
许鹿希虽然舍不得丈夫,但也隐隐感到事情的重要性,她完全支持邓稼先的决定。
这一年他34岁,她刚好30岁,大的孩子4岁,小的2岁。
一年之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所有援华专家及技术资料,还对中国的原子弹事业冷嘲热讽:
“离开外界的援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你们就守着这堆破铜烂铁吧!”
苏联人的背信弃义,使中国的原子弹事业面临巨大挑战,今后只能依靠自己一点点攻克技术难关。
那些年,邓稼先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去了荒凉的大西北,青海、新疆、古罗布泊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白天实地勘察,晚上演算数据,就这样战友们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靠着那些近乎原始的计算工具,终于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
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惊天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不久之后,邓稼先又全身心投入到氢弹的研究中去,两年八个月后,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其威力相当于300万吨的TNT炸药,是第一颗原子弹的150倍。
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了7年,前苏联用了4年,而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两弹的成功爆炸,为中国赢得了尊严,避免了战争,也是我们走向强国之路的基础。
04
1971年,阔别22年后,美籍科学家杨振宁和邓稼先在北京相遇了。
刚下飞机,他就开列了自己要见的朋友名单,而第一个就是邓稼先。
他不知道,这次归国探亲无意中保护了邓稼先,当然也等于帮助和保护了中国的“两弹”事业!
期间,杨振宁曾试探性地问,中国的原子弹是否有外国技术的帮助?
在请示了总理后,邓稼先如实相告:“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杨振宁当即离开席位躲到一旁,流下激动的泪水。
荣耀的背后,是科学家们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
从1964年到1986年,邓稼先一共参与32次核试验,亲临现场就有15次,常年接触放射性元素,身体不可避免受到损伤。
1979年的一次核试验,核弹从飞机上投下,降落伞没打开,直接掉在地上摔碎了。
邓稼先穿了防护服,第一时间捡起碎片来仔细研究,但不幸受到了核辐射。
回到北京后,他去医院检查,发现小便中有放射性物质,身体受到了很大损伤。
可即便在伤病之中,只要遇到危险的事情,他依然冲在最前面,对周围的人说:“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二十周年纪念日,邓稼先给九院写了一首诗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
“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
1985年,邓稼先从四川梓潼回到了北京治疗,被确诊为直肠癌,病情十分严重。
在他住院期间,杨振宁曾先后两次回国去医院探望,见到老朋友,邓稼先连病痛都忘了。
他对杨振宁说道:“我虽然受核辐射而得了癌症,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核爆炸,使国家更加强大了!”
好友接着问他,为国家研制“两弹”获得了多少奖金?
邓稼先笑着说,20块。
杨振宁不敢相信,以为他在开玩笑,许鹿希严肃地说这是真的,原子弹10块,氢弹10块,一共20块钱。
杨教授心痛难忍,自己的好友把命都搭了上去,只有区区20块的奖金。
但邓稼先哪里在乎钱啊,国士无双岂可用金钱衡量。
杨振宁返回美国后,想办法搞到当时尚未上市的抗癌新药,托人送给好友医治。
05
1986年6月,中央军委做出决定:“邓稼先为了研制核武器隐姓埋名一辈子,做出如此大的牺牲,不能让他就这样走了。”
国家决定对他解密,公开他的身份,宣传他的光辉事迹。
这时候,人们才第一次知道了邓稼先的名字,知道是他是“两弹元勋”,知道他是一个英雄人物。
而此时的邓稼先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的安慰,平静地说:
“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仅仅一个月后的7月29日,邓稼先这颗科学巨星回归星辰大海,终年62岁。
临终前,他告诉妻子:“假如生命结束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他的岳父,96岁的许德珩老人老泪纵横,在挽幛上写下“稼先逝世,我极悲痛!”
是啊,何其悲痛!
杨振宁在悼文中写道:“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张爱萍上将也填了一首词,送别邓稼先: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1996年7月29日,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中国进行第45次核试验,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核试验。
当晚,政府发表声明,并郑重宣布:中国暂停核试验。
1999年,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央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9年,邓稼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邓稼先他的一生,在外人看来,或许有些遗憾。
然而,他的选择,却是无悔于那个时代的芳华,只问初心,无问西东。
如今,先生的心愿,都均已实现,您也可以长眠于共和国的丰碑史册里了。
亲人不会忘记邓稼先,祖国不会忘记邓稼先,人民更不会忘记邓稼先!
在话剧《马兰花开》的舞台上,满头银发的“邓稼先”饱含热泪,铿锵有力:
“如果要我再来一次的话,我还愿意再做中国西部戈壁滩上那一朵小小的马兰花!用我全部的生命,凝聚成那一瞬间的光芒,用它照亮这脚下生我养我的土地,用它照亮这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民族,照亮这民族用血与火所浇铸的共和国,还有永不停息的强国梦想!”
邓稼先先生永垂不朽,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