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香港影坛,一个属于周星驰的时代开始了。
这一年,周星驰离开了TVB,全心全意投入到电影事业中,他与万能、大都会、嘉禾、永盛等十家电影公司合作,先后拍摄了《一本漫画闯天涯》、《赌圣》、《赌侠》、《无敌幸运星》等十一部电影。
其中,梁家仁导演的《一本漫画闯天涯》被视为周星驰“无厘头”风格定型的电影,而元奎和刘镇伟导演的《赌圣》,则让周星驰一举成名开创神话,这部电影的成功,也让影片中周星驰的称呼“星爷”,从那时一直流传到现在。
《赌圣》是一部为周星驰度身定造的喜剧赌片,只拍了1个月零7天,于1990年8月18日首映,9月19日结束,一个月的时间,票房高达4132万港币,不但荣登当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也创下了到1990年为止香港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
不仅如此,该年香港电影票房的前十名里,周星驰主演的就有三部,除了冠军《赌圣》之外,陈友导演,周星驰和吴君如主演的《无敌幸运星》以1879万排在第十,而王晶导演,周星驰和刘德华主演的《赌侠》则以4034万名列第二。
香港刮起了一阵周星驰风潮,人人都在说周星驰,《电影双周刊》杂志也邀请了多名影评人来讨论“周星驰现象”,虽然大家观点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周星驰给香港电影带来了许多的“新鲜感”。
不得不提的是,从电影《赌侠》开始,台湾配音演员石班瑜为周星驰进行国语配音,正是他独特的配音,让周星驰拥有了更多海峡两岸的影迷,甚至有些影迷认为,没有石班瑜就没有今天的周星驰。
道长对这个观点不予置评,但有一点道长一直很好奇,同样是听不懂,为什么大家看欧美电影的时候喜欢看英文原声的,但看香港电影或者周星驰电影的时候,却非要看国语配音的?
有一句话道长想说很久了,没看过粤语原声的周星驰电影,你根本不能完全感受周星驰的魅力!
1991年,周星驰共主演了8部电影,其中三部又进了当年的香港十大票房榜,其中王晶导演的《赌侠II上海滩赌圣》和《整蛊专家》分别位于第六和第五,而陈嘉上导演的《逃学威龙》则以4382万的票房夺得冠军,它不仅打破了去年《赌圣》的票房纪录,又刷新了香港电影票房的新纪录。
这一年,为了感谢李修贤的知遇之恩,周星驰还参演了两部李修贤监制的电影,分别是《龙的传人》和《情圣》,相比周星驰的其它电影,《情圣》质量非常一般,票房也不太理想。
对于《赌侠II上海滩赌圣》这部电影,有多少人知道它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的女主角为巩俐,另一个版本的女主角则是方季惟。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都只看过巩莉版的,因为方季惟版的难寻芳踪。
1992年,周星驰电影连续第三年雄霸香港,该年的香港电影十大票房排行榜,前五名全部被周星驰包揽,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破,后人也难以企及,香港市民在这一年里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沐浴在周星驰电影的光辉之下,这一年后来被媒体誉为“周星驰年”。
前五名的电影依次是:第一名,《审死官》,票房4988万;第二名,《家有喜事》,票房4899万;第三名,《鹿鼎记》,票房4086万;第四名,《武状元苏乞儿》,票房3741万;第五名,《鹿鼎记II神龙教》,票房3158万。
道长不太喜欢冠军《审死官》,个人认为,相对于周星驰后来的同类型作品《九品芝麻官》,《审死官》既没后者娱乐,也没有后者深刻,《审死官》的成功,缘于周星驰+梅艳芳组合强大的票房号召力。
而第二名的《家有喜事》,原定的主演并不是周星驰,制片人黄百鸣回忆道:“三兄弟的角色,最早拟定的是林子祥、黄百鸣、谭咏麟;但是后来谭咏麟撞期,心目中的配搭改成:林子祥、黄百鸣、周润发;周润发却推辞了。导演高志森又提出了:林子祥、黄百鸣、张国荣;张国荣OK了,但林子祥这时在美国的房子失火,不能回港拍戏。
那么找谁来代替他呢?我与永高的高层开会,大家居然一致提议用刚刚冒起不久的,但人气急升到让人受不了的周星驰。
那时周星驰的片酬大约在两三百万之间,当他听到我们要找他演出时,居然狮子大开口,要片酬八百万,来个三级跳。八百万片酬,我们亦一口答应了,只要他肯演出便成。”
想当年黄百鸣的新艺城电影公司不给周星驰试镜机会,现在倒过来找周星驰合作,不要这么高的片酬,又怎么对得起自己呢?不管怎么说,周星驰当年这口气总算是出了。
由于这时候的周星驰经常参与幕后制作,喜欢对导演提出许多建议,有人在背后偷偷的称他是“太上导演”,一些媒体记者经常会问,周星驰权大还是导演权大,周星驰是不是很嚣张等等,对此周星驰说,“有些戏,根本上就是老板的要求,他们走来跟我说,‘这部戏,你搞定它啦!’或者说,‘喂,听说从拍戏开始,那些笑料都是你想的,不如这场戏你搞定啦!’
其实我没必要做这些的,因为没有钱给我,而且非常非常辛苦。但因为我有兴趣,我也觉得这样拍戏越来越好玩,所以我也不介意去做。”
1993年,是香港电影相对疲弱的一年,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依然以4017万的票房高居当年榜首,但同时,他主演的《济公》却不受欢迎,票房表现不佳,周星驰热潮有降温的迹象。
1994年,周星驰拍摄了《破坏之王》,《国产凌凌漆》和《大话西游》几部影片,其中《大话西游》是他自己组建的彩星公司所拍,在香港的票房是2500万,成绩平平,内地票房却是惨不忍睹。
但是谁都没想到,随着内地互联网和盗版VCD的兴起,《大话西游》竟然枯木逢春,受到众多大学生的欢迎,更因为他们的广泛传播变得火爆一时,他们把这部电影称作“后现代主义”作品,并对电影细节进行各种诠释,如果你有一点怀疑,他们一定会说:“以你的智商,我很难跟你解释清楚。“
1995年,周星驰主演的《回魂夜》和《百变星君》,被认为都是模仿好莱坞的拙劣之作,媒体称他开始走下坡路,但1996年他主演的《食神》和《大内密探零零发》,但却分别以4086万和3600万的票房成为年度电影票房的第二和第三名。
有人统计了一个数据:以1990年初到1996年底的香港电影票房计算,周星驰参演的电影收入为10亿零4百多万,而这7年间,港产片的总票房是67亿3460多万,周星驰作品占了市场总额约15%,平均票房都有2千789万港币,非常厉害。
1999年,在香港电影市场很不景气的情况下,周星驰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之王》,以2985万的票房收入成为该年的票房冠军,2001年,他的《少林足球》虽然被判违规不能在内地公映,但是却狂扫香港电影市场,票房高达6073万元,打破了1996年成龙的《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创下的5751万元的纪录,成为到2001年止香港电影史上最卖座的港片。
有人说,《喜剧之王》这部半自传式的电影,无论是影片立意还是个人表现,都是周星驰的用心之作,但在该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却连一个提名都没有,实在是太没道理了。
也许金像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于是两年后的《少林足球》,一举荣获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音响效果奖等7个奖项,金像奖不但把所有能给的都给了,还特别弄了个“杰出青年导演”奖给周星驰,头发都白了大半的星爷领奖时感慨道:“一把年纪还能拿这个青年奖,我真是很荣幸。”
2004年年底,周星驰的新片《功夫》在内地上映, 第一天就超过1000万的票房,三天突破5000万,第一个周末收6400万,打破了内地以往最高成绩,并为中国电影界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到2005年1月20日,《功夫》的内地票房已经突破了1.6亿,成为当之无愧的票房冠军,打破了“只有张艺谋电影票房才能过亿”的神话。
而周星驰在内地宣传推广《功夫》的过程中,同样掀起了狂潮。他先后去了汕头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场面失控,这些在校学生追星异常热烈,有女生当场晕倒、有人激动哭泣、踩烂桌椅,甚至还有人抢夺周星驰的帽子、揪他的头发,把“星爷”都吓得脸色大变。
周星驰,已经不可思议地超越了电影明星的角色,成了内地青少年文化的一个象征,但这样的一个人,却至今孑然一身,而且背负众多的骂名,这是为什么呢?
这些,我们还是下回再说吧。
网友评论
文笔极佳,
才思敏捷,
过目不忘,
十年寒窗,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文武双全,
雄韬伟略,
谈吐不凡,
谈笑风声,
高谈阔论,
眉飞色舞,
运筹帷幄,
言简意赅,
完美无缺,
一针见血,
义正词严,
一气呵成,
大显神通,
出口成章,
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
万古流芳,
一本正经,
一箭双雕,
长篇大论,
功德无量,
力排众议,
力挽狂澜,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坚韧不拔,
身体力行,
空前绝后,
视死如归,
奉公守法,
艰苦奋斗,
忠贞不渝,
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
一尘不染,
一鸣惊人,
叱诧风云,
排山倒海,
惊涛骇浪,
雷霆万钧,
惊心动魄,
横扫千军,
惊天动地,
见缝插针,
无孔不入,
口诛笔伐,
文从字顺,
十全十美,
无懈可击,
无与伦比,
励精图治,
壮志凌云,
高瞻远瞩,
忍辱负重,
盖世无双,
龙飞凤舞,
一丝不苟,
日理万机,
明察秋毫,
英明果断,
分身有术,
孜孜不倦,
吾等楷模
施主神人!犹如孔孟在世啊!神啊!从来未有这么牛x的人出现过亦没有比你更好的神作出现过,你已经成神了!!看了你的神作比吃白粉还爽!!贫僧对施主的敬仰之情犹如自来水管爆裂滔滔不绝又似那毒品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天啊!为什么?为什么要让贫僧在有生之年遇到这么有才的神人看到你这么棒的神作啊?太好了!太好了实在太好了!!就连哑巴看后都忍不住开口大叫:太好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后面省略N个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