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杂感智慧班主任
康老师心育 | 解铃还须系铃人

康老师心育 | 解铃还须系铃人

作者: 康老师心育 | 来源:发表于2021-12-08 22:10 被阅读0次

    文 | 康磊老师

    周一开学,涵又没按时返校。

    涵的爸爸在微信里留言请假。

    我也很无奈,这不是第一次了。

    下午,涵的妈妈打来电话说,涵去学校了。

    问原因,说还是因为上学期的那件事。

    每次不按时到校,总会牵涉到那件事。

    据涵爸爸说,在七年级军训期间,列队集合,我班与邻班并列站立。

    因为邻班男生看着涵笑,涵觉得被嘲笑,造成了心理的阴影。

    一年多来,每每遇到邻班男生冲着她笑,涵都会受到影响。

    上周几个男生还看着涵笑,涵无法安心学习。

    所以,这周又不能到校了。

    消除学生心理困扰的一个思路是,清理当事人的外部环境。

    我想是应该找双方当事人,正式解决一下这一问题了。


    我找到邻班班主任,把这件事告诉了他,请求他到教室拍几张全班学生的照片,让涵指认出影响她的男生们。

    经过事先沟通,涵答应指认学生,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我拿着手机让涵一一指认,涵和我共同圈点了三个男生。

    解铃还须系铃人。

    只有以当事人认可的方式解决,满足当事人的心理需要,才能更彻底地消除长久以来的影响。

    我传给邻班班主任看,他把三个学生的名字写了下来。

    “康老师,你先吵他们,回头我再吓唬他们一下。”邻班班主任说。

    我笑笑说:“我先处理,看他们态度。”

    用心理方式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在于,是站在问题角度对抗人,还是站在人的角度解决问题。

    我不想只为了呵护我班学生,增加两班学生的矛盾,不想为了消除一个问题,又衍生出更多的问题。


    早自习,学生在热烈地诵读课本。

    我走进邻班教室,叫三个学生的名字。

    三个男生来到教室外,似乎有些莫名其妙。

    “知道我为什么让你们三个出来吗?”我问他们。

    给学生一个思考回顾的过程,也为接下来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消除敌对心理。

    其中一个一直笑着,我看着他问:“好像你知道。”

    “嗯。”

    “对,我不是你们的班主任,现在找你们谈话,一定是与两个班的学生都有关的事,你们再想想,我可以等。”

    说着,我指着走廊,让他们站这儿想想,然后去教室转了一圈。

    “现在想起来了吧。”

    “想起来了,是不是和你们班一名女生的事。”中间男生说。

    “说下去。”我鼓励他先主动说。

    “七年级的时候……”男生说了大致的过程,与我了解到的情况一致。

    “好,”我肯定他们态度诚恳,“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

    责难的话到了嘴边,被我改成了请示帮助,立即拉低了我的身份。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以终为始”。

    即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

    当我们知道自己最“终”想要的是什么,也就知道了要如何开“始”去做。

    在此事中,我是为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并非一定要把对方批评一顿,为女生“解气”。

    三个学生瞪大眼睛看着我。

    老师这样的语气对待他们,似乎让他们感到意外。

    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我不想一上来就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压制他们。

    “目前我班这名女生还为这件事耿耿于怀,平时从你们教室前经过,你们看着她,她就有些不舒服,毕竟这件事之前没有经过处理。老师想请你们帮忙的就是,向女生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扰乱她!其实,就是别故意瞅她嘛。——别管七年级时你们的本意是什么,现在女生受到了影响,也许就是这位女生想多了,我们是男生,大度些嘛。能答应吗?”

    经过我这么平和地一说,三个男生相互看看,点头答应了。

    “好,那老师感谢你们,我去叫我班女生,给你们三分钟,你们想好怎么说,一会儿道个歉,做个保证。”

    《非暴力沟通》中指出,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求后,应该****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以便对方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做。


    我到教室巡视早自习。

    当我走到涵跟前里,拿起她正在诵读的语文课本,示意她跟我到教室外。

    其他学生看到,以为我检查涵的背诵情况,又低头开始自己的学习。

    我不想因为解决学生的问题,惊动更多的同学,甚至把她另类起来。

    走出教室,我关上门,挡住涵,说:“涵,我们不是要解决一下邻班男生总爱瞅你的事吗?”

    涵点点头,看着我。

    “我把你昨天指认的三个男生叫了出来,要他们给你道歉并保证不再乱看你,行吗?”

    “嗯。”涵答应了。

    学生双方对谈

    我把涵叫到三名男生跟前。

    “来,你们三个说说吧。”

    “我们对你表示道歉,不该乱瞅你。”

    “我们保证以后不再乱看你,也不起哄。”

    三个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着。

    涵看着他们,不说话,脸上显出松弛的笑容。

    “涵,还有什么要求吗?”我问涵。

    老师在场,邻班学生不敢造次,得趁机满足涵的要求。

    “没有了。”涵说。

    让当事人指认的“影响者”说出道歉的话,这不仅是事务层面的解决,更是心理层面的了却仪式,会让当事人更完整地去除久滞的心结。

    “好,这件事就此划上句号了,以后谁也不准再提,不相互影响。”我对双方说,“你们三个回去,别的同学问起,就说康老师问个情况,其他就不要多说了。”

    “嗯。”三个男生回教室去了。

    我也劝慰涵,对过去的事不要太执念,要放宽心,也许事情的发生只是别人无意,自己敏感。

    我们要让自己内心澄清,想到更大的生活,看到更广的世界,不做自扰的庸人,不被无谓的烦扰。

    涵点点头。

    我跟着她回到教室,把课本平放到她桌上,自始至终我都没有打开。

    对于心理敏感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是包容和引领,使其扩大心胸,跳出小我,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当我回顾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我增强了一种信念——

    老师凭借一定的权威,站在保护学生的角度,用平和的方式去协调彼此的关系,呵护一颗敏感的心,也是一种教育的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康老师心育 | 解铃还须系铃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qz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