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532014/44aad0814d722c99.jpg)
楚昭南已经看清双方实力,他吩咐成天挺去截桂仲明;他和齐真君再斗凌未风;韩志邦只是三板斧,他安排轻功好,功力略差的刁四福去绊着韩志邦。其他人就大家一起上。
凌未风凛然一惊,没想到楚昭南还是教练人才,还会排兵布阵,这样一来,自己这方凶多吉少。可惜飞红巾先走了,不然就可以打破部署了。
看来楚昭南还真是关键人物,几番争斗,双方的武力值就差一个楚昭南,又是一楚之差,楚昭南都可以成为打群架武力值相差的计量单位了。
凌未风也老练,尽管楚昭南安排停当,可真正执行还有一点时间,就在他们还没有合围之时,他就左荡右决,专挑危急之人解救,然后避开楚昭南和齐真君,如果他们两个分头去伤自己方的人,凌未风就突袭,韩志邦本来被刁四福打得手忙脚乱,凌未风忽然掩到,一掌打断刁四福的手臂,韩志邦就和凌未风一起,专以怪异的身法解救同伴。
本来楚昭南的部署是各个击破,他和齐真君缠住凌未风,谁知道凌未风懂得这两人一定要合力才可以奏效,所以不让他们合围,同时他又是中间自由人,可以不时接济,那就成了凌未风反而牵制住了他们。
而且双方的武力值就差一个楚昭南,凌未风的武功还在楚昭南之上,齐真君和楚昭南的合力一旦失效,那就不是对方差一个楚昭南的武力值,而是他们这边少了一个楚昭南。
假如楚昭南是秤砣的话,那么整场比斗就是活动场景的秤杆,在楚昭南部署时,秤杆是往对方微翘,他们这边权重毕竟多。可凌未风这么一来,秤杆不但是平的,另一边反而在翘,那是失重了。
这里的武力值差别完全是活动状态的,而且是非常细小的因素,是幽深微妙的显示。
可到底楚昭南这边人多,尽管已经伤了六七人,可还有十七八个好手,久战下去,还是胜算比较大。
一场混战,既有突出人物的表现,也有整个场面的预设,两根线交叉进行,还真让人预料不到后果。
这时候张华昭又受伤了,他一出场打斗,必然会受伤。凌未风替他解围后,他还是喃喃自语叫着兰珠,我要见你。凌未风知道他打得神智已乱,替他包扎伤口,让他跟着桂仲明杀出去。
张华昭和桂仲明年龄相仿,还是张华昭大一点,可受伤的总是他,桂仲明却是属于在足球场上跑完90分钟,不流一滴汗的悍将。
这时张青原带着人画着大花脸进来接应,凌未风担心张青原能力平平,无法应付。可是生力军石振飞杀到,这样情势逆转,他们往东直门杀过去,凌未风临退时发出三支天山神芒,齐真君挡了一支,可剑身被穿透,楚昭南机灵躲过一边,身后两个卫士阵亡。
石振飞和凌未风出了东直门,把铁门栅放下,还是飞红巾告诉石振飞的,这样可以阻拦一阵。
张青原告知他们回不了四川了,吴三桂一反,清军就驻在四川,李来亨将军让他们别回去了,凌未风说那么去回疆。
韩志邦却跟着喇嘛去西藏,冒浣莲回望京城想到纳兰容若,宛如一梦。
张华昭清醒过来问飞红巾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带走易兰珠?凌未风惨然笑道,都是情孽,你也别问了,带你一起去。第十九回完。
总结一下,纳兰王妃自尽,告诉飞红巾明日易兰珠会审。长白山派齐真君带着弟子赶到,在飞红巾斗得吃力时,凌未风,韩志邦和桂仲明赶到,韩志邦还拔了齐真君的胡须,凌未风接连四剑杀退齐真君。
第二天韩志邦借来西藏活佛的车仗,来截囚车,飞红巾形同拼命的样子迫退了楚昭南,她带走了易兰珠。
齐真君运气不好,凡是他出手,总有压制住他的人,凌未风,桂仲明都可以和他过招。
在张青原和石振飞的接应下,众人逃出东直门。因为吴三桂起兵,清军驻在四川,他们回不去了,那么一起去回疆。韩志邦和喇嘛回西藏,张华昭问飞红巾是什么,为什么要带走易兰珠,凌未风带他一起去找飞红巾。第十九回完。
这一回韩志邦又出现了,这一次他稳重很多,看来是接近了藏传佛教的缘故。
而且对比一下一开始就兵分四路,一路去云南,一路去四川,一路去京城,还有一路去回疆。
现在凌未风去过了云南,和四川方面的傅青主,冒浣莲会合,还多了一个桂仲明,接着来京城,易兰珠手刃杀父仇人,自己陷入囹圄,可她终究不该死,凌未风等人救出她,而且也了了杨云骢这段恩怨,接着就去最后一路回疆。看来一开始的路线就规划好了的,只是每一路都有故事,不知道回疆那一路还有什么故事,同时飞红巾的故事又怎么了结呢?敬请继续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