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交完今年的取暖费,现今冬季取暖连农村都实现了暖气,但在古代,取暖主靠柴薪,木炭便是高级的燃料。王公贵人,豪门富户,烹饪取暖,多用此物。
为了保障供给,唐代设有钩盾署,专门负责。“凡京官应给炭,五品以上日二斤,蕃客在馆,第一等人日三斤,以下各有差。”(《唐六典》)木炭供应不足,就烧木柴;木柴供应不足,就烧蒿根。总之,炭是珍贵之物,得之不易。
上层社会对木炭的使用,有些还经过艺术加工。他们将炭捣成粉末,然后捏成虎豹熊罴之形,或凤凰孔雀之状,放在炉里燃烧。春寒冬冷之时,贵族们围炉煮酒,欣赏妓人歌舞,点的便是这种兽炭。骆宾王《冬日宴》诗云:“促席鸾觞满,当炉兽炭燃。”这种兽炭燃烧时,即使外面下着鹅毛大雪,也有春日融融之感。室中有这种炉火,身上的狐裘便穿不住,得赶快脱下来。张南史《雪》诗说:“千门万户皆静,兽炭皮裘自热。”捏这种兽炭时,有时还加入香料。燃烧过程,兰馨桂馥,沁人心脾。孟浩然《寒夜张明府宅宴》诗:“香炭金炉暖,娇弦玉指清。”杨国忠府中则以炭末拌蜜,捏成双飞凤凰。这种豪奢,使人想起石崇以蜡代薪,王恺以饴沃釜。
兽炭结构较松散,虽易燃,但不耐烧。有个姓孙的翰林学士在妓女王福娘的墙上写过这样的诗:“寒绣衣裳饷阿娇,新团香兽不禁烧。”虽然不禁烧,但烧完老虎又烧熊;烧完熊又添象。就似我们如今屋内备有蜂窝煤,用完一块加一块。
烧兽炭的过程,是一种艺术欣赏的过程。《全唐文》里收了一篇蒋防写的《兽炭赋》,他描写那些“猛兽”被燃烧时,张嘴呼号,曳尾垂头,嘘烟吐炎,舞动钩爪,瞪大双睛,炭火迸裂时似豺狼在吼叫。百态千姿,令人赞叹不绝。此时举杯豪饮,一定诗兴大发,乐而忘忧。李白诗云“狐裘兽炭酌流霞,壮士悲吟宁见嗟?”
晋代的羊琇以兽炭温酒,仅为个别现象,至唐则形成风气。当权者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在天宝九年,特命已身兼四十余职的杨国忠再充任木炭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可是主管“能源部”的长官,其后这个职务都是由京兆尹充任,一直到大历五年才停止。“安史之乱”前,尚可派人外出收购木炭,“安史之乱”以后,国库空虚,资金紧缺,欲购无力,而奢靡之风却不见收敛。于是只好采用强取豪夺的方式,以满足所需。“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的《卖炭翁》所反映的便是这种现实,从“兽炭”二字,就可窥见当时时代的风尚和社会的兴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