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盈利模式探讨

作者: Tonytoni | 来源:发表于2017-03-26 10:07 被阅读2746次

关键词: 摩拜  OFO  盈利模式  广告 押金 收费  

字数:2317 建议阅读时间:5-6分钟

共享单车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街上到处能看到骑着小黄车,小橙车出行的年轻人,特别春天来了,共享单车的骑行率更高了。周五路过积水潭地铁站的时候,看到劳务公司在投放大量的小黄车,我仔细看了下,还是充气胎和机械锁,而不是戴威所说的智能锁+防爆胎的第三代。

摩拜单车

目前共享单车的领头企业是摩拜和OFO,第二梯队有永安行,优拜等。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截止到2017年2月份,摩拜已经覆盖了33个城市,2月末用户达到最高值,为769.3万,整体出行用车服务行业渗透率达到13.9%;OFO已经覆盖到25个城市,用户最高为369.1万,行业渗透率达到6.7%。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用户数已经达到千万级别。

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共享单车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车辆损坏更换和后期维护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到用户体验和后期运营的成本。尤其是小黄车,在路上经常能看到车胎没气的车子,甚至有的内胎被拔出,车座不见了,由于机械锁不能生成随机密码,造成有人知道密码后一人霸占该车。加上最近免费骑行,路上有很多小学生是人手一辆,这中间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摩拜相对要少一些,就我自身体验来说,也有刹车把手被摔断,车身异响的情况。除此之外,所有共享单车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盈利模式不清楚!

现在所有的共享单车都在烧钱,·和其他共享经济不同,共享单车需要运营企业提供出行工具,在各个城市扩张投放的自行车都是成本,然后地推团队,已经投放的自行车的维护更换成本等等,而目前的盈利仅仅通过每小时1元或者0.5元的收费,这显然是无法覆盖成本的。因此在扩张占领市场的同时,必须思考和探索好的盈利模式。目前 OFO之前投放的单车因为设计缺陷,很多车辆出现问题。但是考虑到更换的时间和金钱投入,戴威宣称之前投放的自行车不会更换成第三代的智能锁,会继续在市场使用。

关于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我们首先会想到以下几种模式:

1、骑行收费。这是共享单车最基本的商业模式,但是因为要占领市场,目前都是在补贴,加上一直在投放的新车,这个收费显然是杯水车薪。后期的话,共享单车的单位时间收费很可能会提高,考虑到短途出行多是在几公里之内,因此定价肯定不能超过相应的打车收费。每小时提高到3-5块,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即便提高收费,这个简单收费模式能否在后期支撑共享单车的持续运转,这个需要计算和仔细考量。

2、广告收入。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车身做广告,用户直接能看到。但是摩拜和OFO车身较小,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他们做出类似尝试。另外就是在app植入广告,因为目前骑行app都是“用完即走”的软件,除了用车,平常用户并不会打开app,因此在软件上基本没有停留,即便能做广告,只能在软件首页有限的展示,目前的广告价值还不大。

3、利用押金。各家共享单车都需要缴纳一定的押金,其中以摩拜最高为299元。按照目前的用户数,摩拜押金沉淀的资金应该有20多亿了,那么这20多亿资金是如何管理的?3月份叶檀访问王晓峰的时候,曾经提出过这个问题。王晓峰最后说跟招行合作了,你要再问就问招行的人去。由此可见,在共享单车行业,押金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很有可能挪作他用。这个模式应该还是打政策擦边球,不是那么光明正大的。

除了这三种情况,是否还有其他的模式可以探讨?

1、用户导流

既然app无法让用户停留,那么是否可以将几百万的用户导流到其他软件或者平台?实际上OFO已经开始尝试,目前OFO有通过给用户发送短信的方式,向用户推荐其他的购物软件,比如卷皮,但是这种转化率还比较低,并且可能会引起部分客户的反感。而且用户导流到其他平台对于自身的持续发展并不是好事,最好是能导流到自己的相关平台,完成盈利业务的衔接。

2、同一场景的拓展

因为共享单车的使用场景就是骑行,即便有线下的社交活动,也比较难沉淀到线上,用户在线下认识后,在线上可以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继续联系,而不会是通过摩拜app,所以考虑在骑行场景的拓展。

目前我想到的有两点:

一是软件推出一些音频内容。因为在骑行的时候,有很多人会听音乐或者听一些音频,在骑行时根据骑行用户定位,提供收听简短音频内容,比如财经新闻,知识新闻等,这是比较自然的一个延伸。但是这个如果要做到收费,等于重新做内容创业,其实还是挺难的,不知是否可以和其他平台合作,另外骑车听音频存在安全隐患。

二是,骑行本身需要消耗能量,能不能利用这些动能做点事情。比如:可以通过骑行的动力来进行电池充电,这个电能储蓄起来后,如果能够给其他行业提供能源,比如汽车的蓄电池等,这样的话会是一个好的转化。或者是,和政府合作,加装一个空气过滤器,在骑行本身是绿色出行的情况下,同时在骑行中利用动力,还能过滤部分粉尘和PM2.5,这不是一举两用嘛。

当然这两点只是我的一些想法,可能在实现过程中会有不少问题。但是面对千万级的用户,如何将用户转化为实际的盈利,这是所有共享单车需要探索和尝试的事情,否则,只是通过一味的投放占领市场,共享单车是无法持续做下去的。

叶檀在采访王晓峰时,提出来做共享单车你不是做公益,你该如何盈利?王晓峰回答现在考虑这个问题可能还比较早,现在盈利还不是我们聚焦的点。现在更多关注是社会意义,有了用户之后盈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个人觉得他的这种回答只是表明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不代表不需要盈利模式,而且这个事情不是说等到用户数到了一定程度才做的,应该现在就开始尝试和调整。共享单车本身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既可以方便了用户,而且减少了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这个事业要持续发展下去,必须有合理的盈利模式支撑。

我们希望共享单车能长久做下去让大家受益,对于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如果您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可以在留言区留言,让我们继续关注共享单车的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刘英刚LYG:师兄分析的透澈,深入浅出,赞!👑
  • 齐欢欢:郑州不多一小时一块钱我还没骑过
    齐欢欢: @Tonytoni 嗯嗯
    Tonytoni: @齐欢欢 可以注册试用一下。
  • a5cace4d82b9:不知道您是在哪个城市,提到3-5块一小时,您觉得还会有人骑么?
    Tonytoni: @不知有风 我在北京,这个定价确实比较高,我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 赵李广:你好,可以转载一下你的文章吗
    Tonytoni: @李小黑lt 可以,注明出处就行。
  • 海洋的风:有用户使用就会有数据,大量的数据,数据就是钱。有了数据就可以和其他公司合作,比如淘宝,比如社交。比如手机公司,比如生活服务等等,都是可以探索的。
    Tonytoni: @海滨稻香 👍,确实是这样,这是可以探索的一条路,共享单车会积累用户出行数据。摩拜有过这样的尝试,将出行数据提供给北京石景山政府,而政府则通过区域分散的几千名环卫工人,帮助摩拜免费挪车。但是现在这些数据的商业价值可能还得不到充分体现。
  • lionszhang:其实可以将共享单车骑行社交化,根据不同的城市特点,与一些社团俱乐部合作,推行绿色出行,健康、活力、社交,建立一种文化品牌意识,文化营销。骑你家的单车,不仅出行方便,还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找到组织,获得其他软的附加的东西更好,慢慢的建立用户的一种骑行出行习惯,创造更多的需求。
    Tonytoni: @lionszhang 您这个建议很好,像摩拜也进行过一些类似的活动。包括和景点合作,提供骑行旅游单车。还有举行春季骑行活动等等。这个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对共享单车的了解,提高骑行率。从盈利模式上来说,属于靠租赁自行车的租金获得收入。
  • 檬智:好文。单车可以不局限于公司提供,未来可能是共享单车提供一个平台,每个人都可以自愿将自家的闲置单车放到这个平台上去使用,提供单车的人也可以获得收入 ,不过确实有些冒险,毕竟到时找不回车子也是有可能的。

    作者说的资金沉淀收入,不知道央行会不会采取什么措施,是不是也有非法集资之嫌呢。


    身边的朋友认为共享单车在中国不能实行下去,认为二三线城市的破坏率更高,企业伤不起。共享经济必定是趋势,先占领市场,更有话语权。
    檬智: @Tonytoni 正解
    Tonytoni: @檬智 OFO起步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打法,戴威宣称我们不造车,我们只是连接车。
    经过一段时间,ofo也自己造车了。原因是收上来的车良莠不齐,即使统一刷漆也不一样,影响体验和品牌形象。还有一点就是你说的,没有GPS,后续更换维护太困难。
    至于共享单车最后能不能走下去,这点还待验证。我个人是觉得通过资本注入,技术开发和商业模式的摸索,还是有机会解开困局的,包括盈利和车辆丢损。
  • efc052d0d02d:ofo,不行,没有膜拜小蓝车好
    Tonytoni: @summerwy 小黄车用户年轻人多,摩拜中年人多一些。
  • 向着海的蒲公英:作者思考很深入,我这周就准备做关于共享单车的课堂展示,对我很有启发~谢谢
    Tonytoni: @向着海的蒲公英 谢谢支持。
  • 蒸汽任意门:天下单车,重归统一
    Tonytoni: @牵一只蜗牛去旅行 群雄逐鹿,鹿死谁手?
  • 王元_Trump:现在摩拜 ofo天天免费 众多共享单车盛行怎么可能有赢利的机会啊, 还是等着这个行业的收购潮吧!
    Tonytoni: @王元_Trump 现在在占领市场阶段,不计成本。长跑之后最后肯定只剩下两到三家。
  • callxkj:1块钱半小时也有的赚 车的成本并不大 需要的人工也少
    Tonytoni: @callxkj 因为车本身的成本只是公司运营成本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能只算车的投入成本来计算盈利,公司还有人工费用,税费等。包括各个城市的维护,出行数据的挖掘分析,产品升级的研发等等。不算各地维护人员,摩拜总部就有200多人。车的丢损和维护成本现在还不太好估算,即便是摩拜,也会有不少车需要维护。
    另外,每个地方骑车出行的用户毕竟有限,所以价格战是难免的,现在摩拜的每辆单车每天骑行次数还不到五次。你要知道,现在的政策是三年必须强制更换。
    即便没有精准的数据来测算,从摩拜和OFO融资来看,就知道他们一直在烧钱。已经是D轮总计融资5亿美金,折算成人民币有30多亿了。
    如果按照300一辆的成本,现在摩拜的车大概有100万辆,车辆投入也就3个多亿。摩拜持续运转已经快一年了,从中可以看出,光靠租金是无法支撑摩拜持续运转的,否则也不会这么频繁持续融资。
    callxkj:@Tonytoni 你也说了是ofo. 膜拜的维护成本并不高 , 车的成本随着产量的提高已经很低了.比如iphone,卖7000,成本就1千多. 他透露的成本3000,你以为他傻啊会说实话.早期成本绝对没有3k. 维护的人相对于车辆的规模来说已经很少很少了.所以这个是一个很赚钱的生意.
    Tonytoni: @callxkj 车的成本没有想象的小,早期的版本因为是非标,需要单独开模,王晓峰曾透露成本在3000元以上。相对滴滴打车这种共享汽车,后期主要是客服和调度。共享单车后期的维护成本和人工成本现在还没法估计,数百万的车辆,几十个城市,车辆不可避免的损坏需要修理和维护。摩拜的设计就是就是尽量减少后期维护。像ofo,现在的策略是不断投放新车替代坏车,市面上的坏车放在那基本没有人管。这样一是造成车的收益下降,二是客户体验必然变差。而且目前的模式是投入占领市场,车的投入金额很大,而且因为补贴免费,投资收回时间将会很长。
  • f9e8d413ed57:目前就押金有用
    f9e8d413ed57: @Tonytoni 现在的价格不足以支撑盈利
    Tonytoni: @糖在手跟我走2016 回归本质还是应该靠租车盈利。
  • 仟廢: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有什么区别?
    Tonytoni: @仟废 模式是一样的,体验不同,规模不同。
    王元_Trump:区别? 1.停放位置随意 2.有偿骑行。。。。。。。。。
    Tonytoni: @仟废 公共自行车大多是政府运营,而且是有桩的。从效率,用户体验各方面来说都比不上私营的共享单车。
  • 寒阳198:我感觉最终市场只会留一家,合并后推出会员制,会员免广告,省时间上下功夫,瞎猜的
    Tonytoni: @蓝色羽毛198 对比共享汽车,是有合并的可能性。

本文标题:共享单车盈利模式探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bh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