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论语大讲堂每天300字
庄子:“孝”不是“仁之本”,至仁无亲

庄子:“孝”不是“仁之本”,至仁无亲

作者: 科学打造IP的郭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02-28 23:45 被阅读0次

    相信你一定读过《论语》,里面写道“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由此看来在儒家思想里认为”孝顺,是仁的根本“。

    但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却持不同的意见,他甚至认为“至仁无亲”。

    庄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读完《庄子·天运》下面的这段对话,相信你就能找到原因:

    宋国一个名叫“荡”的太宰荡问庄子什么是仁。

    庄子回答说:“虎狼也有仁爱之心。”

    太宰荡听不明白,于是问庄子说:“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庄子回答说:“即使是虎狼,他们父子之间相互亲爱,为什么就不能说他们有仁爱之心呢?”

    太宰荡又问:“那至仁是什么呢?”

    庄子回答说:“至仁无亲(最高境界的‘仁’,是没有亲爱)。”

    太宰荡说:“我听说,没有亲就不会有爱,没有爱就不会有孝,说最高境界的仁就是不孝,可以吗?”

    庄子说:“不是这样。孝根本不足以说明至仁。当然,这并不是批评行孝不对,而是说只是行孝离至仁太远了。用恭敬的态度来行孝容易,以爱的本心来行孝困难;用爱的本心来行孝相对容易,用超越爱的忘亲境界来行孝就实在是太难了,只有这样才是至仁,才符合孝之道。”

    从庄子和太宰荡上面的这段话,你可以领悟到“孝”其实是分层次的:

    最低层次的“孝”,是用恭敬的态度来行孝,这是世俗最强调的一种行孝方式。

    在《论语》里,有4个人曾经问过孔子什么是“孝”。

    孔子给孟懿子的答案是“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孔子给孟武伯的答案是“父母唯其疾之忧”;

    孔子给子游的答案是“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给子夏的答案是:“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给这4人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内容不太一样,但实质上都强调“敬”。

    然而,在庄子看来,孔子所提倡的“敬”,是把长辈凌驾于后辈之上。这导致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命令行事,否则就冠以“不孝”的罪名;这也导致了很多孩子盲从父母的意见,变成了愚孝之人。

    庄子认为这种“孝”是值得商榷、离仁相差甚远的。

    中层次的“孝”,是用“爱”来行孝。

    在《论语》里写道,孔子说“仁者,爱人”。

    在他看来,有“仁”就有“爱”,而基于《论语》里的另一观点:“孝是仁之本”,你可以由此推理出“孝”需有“爱”。

    然而,在庄子看来,多少愚孝,以爱之名。比如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爱孩子,事事都为孩子着想,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然就是不孝;这也导致很多孩子觉得自己要爱父母,就要什么事情都只想着父母,而没有了自己,不然就是不孝。

    庄子认为这样的“孝”,在重人情的中国社会往往矫枉过正,离仁也相差很远。

    最高层次的“孝”,是用“忘亲”的态度来行孝。

    言下之意就是你对父母的好,是超越伦理辈分的,是一种忘掉对方是你的双亲、发自自然天性的对他们的好。

    这种对父母的好,没有任何的功利心,是人性本善的回归。

    只有这种回归人性本善的行为,才是“至仁”,才是“道”!

    对于什么是“仁”,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孝”不是“仁之本”,至仁无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kd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