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陌·心日更达人联盟
读《文房四谱》// 墨谱·三之杂说(二)

读《文房四谱》// 墨谱·三之杂说(二)

作者: 原麈 | 来源:发表于2019-06-08 11:07 被阅读10次

墨谱·三之杂说(意译)

后蜀有个童子能背诵诗书,

君主孟氏将他召入宫中,

非常喜欢他的聪颖和悟性,

于是赐与他衣服和一丸墨。

后来家僮不慎将墨丸掉进庭下盆池中。

过了几年,因重新栽植盆中芰荷,

就又找到了这粒墨丸,

坚硬光腻依旧。

有人说这是唐僖宗朝遗留下来的墨。

唐代诗人王勃写文章时,

常先研墨数升,

然后,用被子蒙住脸,

说是在打腹稿,

起来后即下笔不休。

幼年时常梦见有人送墨丸给他,

多到塞满衣袖,都快装不下了。

西域僧人写信说,

他们国家无砚、笔和纸,

但有好墨,

好到中原的墨都比不上,

说是用鸡足山古松树心制成。

我曾经得到一些贝叶,

上有数百梵字,

墨色特别有光泽。

正遇秋雨时节,

贝叶被窗雨打湿,

因而小心将其擦干,

字迹竟始终没有消失。

墨谱·三之杂说(原文)

伪蜀有童子某者能诵书,孟氏(1)召入,甚嘉其颖悟,遂锡(2)之衣服及墨一丸。后家僮误坠于庭下盆池中。后数年,重植盆中荷芰(3),复获之,坚硬光腻仍旧。或云僖宗(4)朝所用之墨馀者。

唐王勃(5)为文,常先研墨数升,以被覆面,谓之腹稿,起即下笔不休。幼常梦人遗之墨丸盈袖。

西域僧书言彼国无砚、笔、纸,但有好墨,中国者不及也,云是鸡足山(6)古松心为之。仆尝获贝叶,上有梵字数百,墨倍光泽。会秋霖,为窗雨湿,因而揩之,字终不灭。

【注释】

(1)孟氏: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

(2)锡(cì):锡,同“赐”。

(3)荷芰(jì):荷花与菱角。

(4)僖宗:即唐僖宗李儇(xuān),在位十三年。

(5)王勃: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滕王阁序》是其代表作。

(6)鸡足山:位于云贵高原,在滇西北宾川县境内,佛教圣地。

文房四谱 - 文集 - 简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文房四谱》// 墨谱·三之杂说(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xi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