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技巧无法归类的精华写作
《大师们的写作课》,到底能教给我们什么(二)

《大师们的写作课》,到底能教给我们什么(二)

作者: 芭蕉绿了 | 来源:发表于2017-02-11 20:52 被阅读868次

3

上一篇《大师们的写作课》,到底能教给我们什么(一)侧重于读书笔记,这一篇写写读后感。

读第一遍之前,看到书腰和封底有各大名家的书评推荐,讲这本书这样那样好。我想作者一定有她的可取之处,否则不可能热销——热销就是认可呀。于是,在春节各种迎来送往、人来客去、购物做饭洗衣等家务之余,在家人都在享受休闲娱乐时光的时候,我在静静地读这一本书。

《大师们的写作课》,到底能教给我们什么(二)

大约一周时间,读完了第一遍,主要观点和重点内容也做了勾画。但合上书,脑子里好像什么也没留下。倒是有一种很大的挫败感。我分析了一下,这种挫败感应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作品信息量,另一个是自身储备。

先说作品信息量问题。

初读,如入深山。因陌生,常有迷路之感——作者太厉害了,这得读多少书啊——有的书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上天入地,古今中外,所有她读过的东西皆奔来笔底,信手拈来,自如驱策。顺带着给读者提供了一份”阅读地图”。循着文末提供的阅读线索,自可以去阅读感兴趣的名家作品。

作者具有非同一般的文学鉴赏力。不仅见解独到,颇有真知灼见,常出新警之语,而且意象鲜明卓荦,语言泼辣生动,让人感到作者真是“有料”又“有力”。如作者在阐述自我意愿与过往文本的关系时,有这样一段论述:

一个小说家的进步,意味着他持续地增强力量,扫除过往文本的阴影,扫除陈词滥调,不断地接近生活。在艺术的初始阶段,如果对已有艺术的模仿无可避免,不妨释然一些,做些积极的推测。也许自我意愿之于过往文本正如幼主之于权臣,主弱难以临国,必须得到权臣的辅佐,过往文本在自我意愿还无从表达时至少帮我们支撑起了作品。尽管难免龃龉,但幼主总会长成、亲政、势力对比终将变化。

又如,在对比分析莫言与安妮宝贝时,作者有一段话,令人忍俊不禁:

忍不住再吐槽,“网络作家”这个词也可以弃用了,如今网络才是主场,才是活力所在,倒是可以把一部分人单拎出来称“作协作家”了。

再说说自身储备问题。

以前单位请外地专家来讲学,很多人因“听不懂”“没啥用”而早早离席,白白失去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这也难怪,专家所讲的东西离他的最近发展区太远,他实在够不着,本来也没打算够。其实专家毕竟术业有专攻,在某一方面已经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对自己来说,正有学习和吸收的必要。但因内在与外在对接不上,也就失去了兴趣。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的内在储备决定了你能从书中对接多少,收获多少。正所谓“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你的内在储备越丰厚,你对书中内容理解就越深刻全面,如果内在储备少,就会发生理解困难或一知半解。

明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有言:“少年时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里的阅历,不仅指人生过程中的各种经历、际遇、收获、感悟,也指一个人的阅读经历,就是你所经历的过往文本有多少,尤其是一些优质文本即人文经典的数量,从某种程度上奠定一个人的精神根基,构成其精神底色。

已经很久没有系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新生代的作品更是很少认真阅读,这导致自己在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因此面对这样一副“阅读地图”便似走迷宫一般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说一个人的内在储备越丰厚,你对文本的理解就越容易、越到位。就好比“你只有非常努力,才会看起来毫不费力”。


4

既然这是一本操作性比较强的书,类似于工具书总会有它的操作规程。所以我想找出作者到底教给我们怎么做呢。为了使自己有收获,第二遍阅读我改变了读书方法。

一是先抽离出主要观点,浓缩全书精华,作出较详细的读书笔记。

从总体结构来看,作者是围绕核心观点,自上而下进行演绎,采取的是分析策略,框架大体是“总—分”结构。我在第二遍读的时候采取的是相反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总结策略。

由于作者才思敏捷,天马行空,行文纵横捭阖,不拘一格。往往令人不知所之。这就需要阅读者剥茧抽丝,披沙沥金,于繁复的事例中抽取其主要观点。

我对每一节内容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其主要观点,并归纳起来,在节首做出眉批,最后再连缀成篇,这样16万字的内容就浓缩为千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全书内容,一目了然。

二是反复体会作者所要传递的核心思想,将基本理念内化于心,并对文本有所反思。

是的。书的内容我了解了掌握了,是不是我就会写作了呢?——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儿啊!作者只是给我们指出了提升写作水平的路径:读书。如同所有的箭头都指向靶心,本书所有的章节都在阐释一个核心观点,即本书封面副标题:好文笔是读出来的,是从你读过的过往文本中生长出来的。

《大师们的写作课》,到底能教给我们什么(二)

你可能觉得这样的话是没有用的,但我把它作为一种信念牢记在心。这不就是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只不过作者换了一种新鲜的表达方式,来重新阐释这一写作规律罢了。其实写作哪有什么捷径呢?欲速反而不达,越找捷径反而越慢,误入歧途。作者是读了多少年的书,才成功输出了这一本?以为这本书可以给我们什么写作上的捷径,岂不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我们知道,民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大家,灿若群星,繁花似锦。他们那一代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有那么突出的成就,是因为具备了两个条件:一个是他们少年时期接受了正统的私塾教育,具备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再一个就是他们青年时期对于西学的深研与借鉴。正是学贯中西,才成就了一座座文化高峰。而建国后这两个条件都不再具备,所以再无巨人出现。

当然了,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好文章需要植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多从实际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真实、鲜活。不仅对文本要有反思,对生活也要有反思提炼,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真正有趣,有用,有料,有力。

三是重在把方法落实到实践,身体力行,通过行动促进改变的发生。

方法再好,不落实到行动上,还是不会有改变。作者是以切身经历,现身说法,为我们提供了提高写作水平的范例。但那是她走过的路,她的走代替不了我们的走,抵达目的地还得靠我们自己迈开双脚,一步一步走下去。真想提高写作水平,我们应当沿着路标,与经典作品日夕相对,相悉相摩,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看看有没有改变。

我觉得写作上的很多问题,其实归根结底都是积累的底子问题。只有积淀丰富,底蕴深厚,才能为文漂亮有力。所以还是去读经典,慢积累,慢成长。而且好的书不应当只读一遍。应当再读一遍,并把书的主要内容整理出来。

穿越经典,晤对先贤,不仅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内心,重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新的一年开始了。我没有什么宏大的计划,也很少给自己定目标,今年只有一个不宏大的小目标:读20本书。每两周一本,一个月写一到两篇读书笔记。希望到年底的时候能够完成(顺便问一句:有愿意同行的吗?)。

既然好文笔是读出来的,那就“去读吧。去读中外经典。尤其是中国古代经典。”当然,读的过程中,不要忘了反思,总结,积累,沉淀。

书在你的手上,世界就在你的手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目录】最后的农业社会的生活,不能忘却的时代记忆(童年系列)

相关文章

  • 《大师们的写作课》,到底能教给我们什么(二)

    3 上一篇《大师们的写作课》,到底能教给我们什么(一)侧重于读书笔记,这一篇写写读后感。 读第一遍之前,看到书腰和...

  • 《大师们的写作课》,到底能教给我们什么(一)

    1 很久没有进行深度阅读了。越写越感到底气不足,笔力不逮。于是假期里下决心抽时间读点书,充实一下自己。元旦就已买了...

  • the summary of November 2017

    根据月初计划进行总结 1、写作相关 阅读:《萧红全集》《大师们的写作课》 笔记:《大师们的写作课》完成 背诵: 背...

  • 《大师们的写作课》

    文/海风 1.化景语为情语的四步法 1.好奇:加强对客观世界(他物)的普遍关注。 2.赞叹: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凝视和...

  • 《大师们的写作课》

    又到了上呈奏折的时间了,每周这一天一到,就恨不得时间慢点走,可时间的小偷一直悄悄尾随着我……只在最后给我留下一个最...

  • 大师们的写作课

    进入简书有几天了,写了几篇文章,可是都石沉大海。心情一度低落,听了彭小六的推荐,我开始重拾书本,最近一...

  • 《大师们的写作课》

    本书分为三大块:内容篇、技能篇、拓展篇。 全文都是以各大家的文章节选来说明观点,eg:鲁迅、张爱玲...

  • 大师们的写作课

    生活在这个急剧变化的后工业时代,每个人都想摆脱简单、低效和平淡的生活,追求那些更加高效、更加丰富、更加刺激的东西。...

  • 推荐阅读《大师们的写作课》(二)

    第三部分 拓展篇:为写作开辟每一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回溯古典文学,从词藻和音节上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词藻的空间分布之美...

  • 我们能教给孩子的到底是什么?

    今天宝宝莫名其妙的问我,如果遇到坏人该怎么办? 我说如果是妈妈估计就跑了。 宝宝立马反驳我,说:怎么能跑呢,要判断...

网友评论

  • 山千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芭蕉绿了: @山千黛 谢谢你。😊😊
  • 红尘黄卷:红尘苍苍,愿与君同行!
    芭蕉绿了: @红尘黄卷 让我们一起努力。坚持。😊😊
  • 周茉莉:难怪古代有的人为了考取功名,从黑发读到白发😜
    芭蕉绿了: @周茉莉 这真的很令人伤感。一次没考取,就抓紧时间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啊。😊😊
  • 梦云姐:我想同行,可又怕做不到。我知道自己的确定,没有执行力。 其实 我想静静的看每一本书,静静的走进书里,静静的看书中的世界。可就是凡尘琐事颇多,无法静静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每每就是一会儿的读书时间,心里还是不踏实的看。 好像 无牵无挂 一心读自己喜欢的书。一入红尘无清修。
    芭蕉绿了: @散落在指尖的月光 那就看你平时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了。如果渴望成长,必定能安排出读书的时间。比如每天一小时或半小时。形成习惯,执行起来就容易了。
  • 梅拾璎:不行,看来我还是买一本去,实用又文笔好,难找。
    芭蕉绿了: @梅拾璎 对别人值得拥有。但对于阿妹可就不好说了。😊😊
  • 18岁的痴呆症患者:以后看的经典书也推荐,大家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芭蕉绿了: @18岁的痴呆症患者 噢,一起改变。😊😊
  • 全宇宙最鸡毛蒜皮的鸡毛蒜皮:这本一直在书架上还没看,感谢分享:heart:
    芭蕉绿了: @Pepper_Yu 别急。慢慢来。做好计划。一本一本地过。
    全宇宙最鸡毛蒜皮的鸡毛蒜皮:@芭蕉绿了 诚如你所讲,这是一本工具书,看了这一本就要开列好多待读的书目,想想头大,家里还有一堆买来没读的
    芭蕉绿了: @Pepper_Yu 那就抓紧看吧。趁它现在正热销。时间久了可能就不想看了。
  • 南塘问水:好文笔真的是读出来的,慢慢品读。🌹
    芭蕉绿了: @南塘问水 开卷有益。真的是这样啊。💐🌺🌺
  • 林守恒:刚刚也买了,谢谢!
    芭蕉绿了: @林守恒 那就好好读吧。😊😊
  • 竹影飘摇:“少年时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近期我也一直在想读书的问题,读书不在数量多少,关键是要读懂读透,不要舍不得功夫,沉不下心。向你学习,读好书,做笔记,积累,提升……
    芭蕉绿了: @竹影飘摇 我也好一段时间没好好读书了。我们一路同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 梅话三弄:好读书,不求甚解😀
    芭蕉绿了:@梅话三弄 错了。我恰恰看到妹妹拥有超强大脑。远非常人所及。学都学不来的。
    梅话三弄: @芭蕉绿了 是脑子不够用,经常看了就忘了。
    芭蕉绿了: @梅话三弄 不求甚解,意在观其大略吗?妹妹这种读书方法更高效。孔明先生的。😃😃
  • 默默huangjuan:好吧。起床读书~😉
    芭蕉绿了: @默默与君语 一起坚持。终有改变。😊😊
  • 一叶轻雪: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芭蕉绿了: @叶轻雪 互相学习哈!😊😊
    一叶轻雪: @芭蕉绿了 是的,向你学习
    芭蕉绿了: @叶轻雪 确实。实际去做最关键。😊😊
  • 老草:姐姐这种读书方法,写文不厉害才怪呢💐💐💐
    芭蕉绿了: @老草 确实有点费时费力。为文不一定厉害。但也确实是有收获的。💐🌹🌹
  • 步绾:唉!近来一直是涂的多,读的少,再读的更少,不安得很:sweat:,而且最不擅长分析和总结,硬伤啊!
    芭蕉绿了: @步绾 没事儿。我们一起慢慢来。其实你有自己的优势。💐🍁🍁
  • 才疏学浅想不出:受教了
    芭蕉绿了: @才疏学浅想不出 谢谢。一同学习。😊😊
  • 拉萨街头:读你的文,我都要哭了😭
    芭蕉绿了: @拉萨街头 不读书先写文,可能会感到非常艰难。那咱先从容易的入手。读书比写文更容易更轻松。书读到一定程度,写文是水到渠成的事。
    拉萨街头: @芭蕉绿了 @芭蕉绿了 觉得写文太难了!
    芭蕉绿了: @拉萨街头 嗯?为嘛?😨😨
  • 春风和煦h:真真受益了,常常更新文章,常常有收获。
    芭蕉绿了: @春风和煦h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 木棉之秋:太棒了!我赞的倒不是那本书,而是你感,你的文!
    梅春晓:跟木棉有同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读书和勤加练笔同等重要!读书,一部分学习方法,一部分获取思想精神。短期内方法很重要,从长计情怀境界更可贵!将来的竟争,拼的是知识的储备和人格的魅力!人格魅力尤为甚!虽然当今乐坛民族美声是小众,通俗流行唱法大行其道,但流行唱法中真正好的歌者却寥寥!我偏爱李健的歌声,声情并茂!打动人心,直击心灵!文章亦如此,让我们慢慢修炼,期待穿透力、共鸣!(共勉!)🌷🌷🌷
    芭蕉绿了: @木棉之秋 确实。我蹦了几次,还是没够着。太高了。😌😌
    芭蕉绿了: @木棉之秋 木棉给我的评价有点高。我需要好好提升才能够得着。😃😃
  • 枫红云天:👍学习了
    芭蕉绿了: @枫红云天 共同学习。😊😊
  • 灬北风江上寒:姐姐写的真棒👍
    芭蕉绿了: @灬北风江上寒 感觉有点信马由缰了哦。😃😃
  • 梅开如雪:句句都在点上:+1:
    芭蕉绿了: @梅开如雪 请姐姐多指点哈。💐🌸🌸
  • 大漠无言:春天来了,芭蕉绿了,目标定了,秋天来了,果子熟了,满园的书香溢出墙头,那可不是红杏,是花中仙子牡丹。
    芭蕉绿了: @大漠无言 嗬,挺有诗情画意滴。谢谢。😊😊
  • 黄传修:精彩
    芭蕉绿了: @黄传修 😊😊
  • 滋小然:你细读这本书,我细读你的文。写得真好,有收获。"你只有非常努力,才会看起来毫不费力”。
    你问有同行的,我不敢应啊,先默默努力了看,能做到再应你😂😂
    芭蕉绿了: @滋小然 我们一起慢成长。😊😊
    滋小然: @芭蕉绿了 嗯嗯,有时必须逼自己一把。芭蕉姐,你可以的,你也感染了我 ,我也要努力,一起加油🌹🌹🌹
    芭蕉绿了: @滋小然 即便把这样一个小目标公开,我都有点心虚。只是想给自己施加点压力。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散漫。😊🌹🌹
  • 梦云姐:学习了,谢谢
    芭蕉绿了: @散落在指尖的月光 谢谢。共同学习哈。😊😊
  • 王子魚:元宵节快乐!
    芭蕉绿了: @王子魚 子鱼元宵节快乐!💐🌻🌻
  • 铁妩:书在你的手上,世界就在你的手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说的好!
    芭蕉绿了: @铁妩 我们一起改变。💐🌸🌸
    铁妩: @芭蕉绿了 我也要向妹妹学习,也读点书。👍
    芭蕉绿了: @铁妩 谢谢姐姐。我今年准备读几本书。😊😊

本文标题:《大师们的写作课》,到底能教给我们什么(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ei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