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星空推文团推荐阅读,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前几天忽然发现挂在客厅的钟表停摆了,秒针上行时老迈无力,走一步退一步。根据以往经验,换了一节电池,结果走了不到半天,还是停摆。莫非真的要报废了?毕竟也是近三十岁的老物件了。
白色的边框已泛黄三十年来,无论你闲还是忙,睁眼还是闭眼,它都不舍昼夜,一刻不停,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准确报时,分秒不差。它用自身的功能,记录了自己一生的每一分,每一秒,记录了自己的漫漫历程。
它是我们这个小家庭的元老,是见证者,是最忠诚的伙伴。而今,这是真的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吗?
追本溯源,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结婚时买的这块石英钟,虽然中间已经搬了两次家,每次都要扔下大批的旧物件。举目四顾,这就是我家唯一仅存的“老古董”。
如今,唯一的老伙计因年迈体衰,终于是走不动路了,它也要弃我而去,深有“岁月催人老,山川记子游”的感怀。
心不落忍,后来又给它换装了一节电池,寄希望于是电池的故障,几天后欣喜地发现,我的老伙计一如既往迈出矫健的步伐,尤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咔嚓,咔嚓”的声音越发悦耳动听。它传递给我的已经不只是报时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踏实感,为什么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呢?
对于身边司空见惯的人和物,出于固化思维惯性,我们大都会想当然地认为本该如此,且会永远如此吧。已然忘却缘起缘灭,万事万物来去皆有定数。
同样因为日常习惯的影响,所到之处,需要关注时间时总是不经意抬头四顾寻找挂钟,也不记得从何时起,挂钟的身影已经悄然退出诸多场合,不免产生些许失落感,这地方怎么可以没有挂钟呢?
大约与时俱进的人们,更习惯于随时掏出随身标配的万能机,它兼容了包罗万象的常用功能,当然也包括钟表,只要有电量,随时随地。
在所有居家的日子里,想关注时间,我还是一如既往地习惯于抬头看向一个固定的方向,印象中,老伙计永远都坚守在那里,永远实时准确地报告给我需要的信息。无需思考,本该如此,且会永远如此。
一块不起眼的老挂钟不值几个钱,却承载着我们近三十年走过的的风风雨雨,两次乔迁新居,不是没有产生过更换的想法,而每一次都否定了这一念头,不唯生活节俭的传统使然,更多的是一份陪伴的情怀,就是一份不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不舍愈加浓厚,与价值无关。
这中间给它换过多少次电池已经记不清了,印象中每次发觉时间不对,才会留意到步履蹒跚的秒针,走一步,退一步。换过电池的后老钟又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如既往,“咔嚓,咔嚓”。此时,毫不怀疑,本该如此,永远如此。
而这一次的小变故虽然化解,但感觉上却发生了颠覆性认知,我的老伙计真的老了。
回想起来,大约从一年前开始,母亲的电话很少能接通,发信息也不回,尤其在父亲的电话也打不通的时候,更是心急如焚,电话打给二老身边的哥哥,哥哥略显疲惫的声音缓缓传来:爸妈老了,没记性了,要么是出门忘带手机,要么是手机不小心弄成静音模式,要么是铃音小耳朵背听不到。我愕然,印象定格中的二老有一天也会大不如前,无法像以往一样随时接听孩子们的电话。幸好身体还算硬朗,老毛病之外并无大碍。但无论如何,不能随时听到他们的声音,总是一种缺憾与无奈。
二老依然在想起他们的幺儿时打来电话,老生常谈,不外乎询问我们的近况,老亲家母身体如何,要我尽早戒烟云云。若在以前,感觉就是唠叨,劝他们照顾好自己即可,不必操那么多闲心。随着自己也步入天命之年,如今的感觉变得分外亲切,那是一种久违的关爱,老人说什么已经不重要,能时时听到他们的声音,就是莫大的幸福。
岁月的长河缓缓流淌,从未停歇,忽然感觉人生的脚步匆匆,太匆匆!曾经的记忆挥之不去,静下心来便是一幕又一幕。
孩提时的眼中,父母是高大的身影,牵着他们的衣襟,有他们的庇护,无忧无虑 ,快乐成长。日子虽苦,因为有父母,再苦再难,从未怀疑一切都会向好。
进入青春期的我们,羽翼渐丰,翅膀硬了,可以扑棱出父母的视野之外,外面的世界好精彩,要放飞,进而滋生逆反心理。父母的教诲变成了唠叨,父母的嘱咐当作耳旁风,直到有一天吃了哑巴亏,这才意识到原来父母的话是对的。
一转眼我们的孩子也长大了,尽管孩子有时也嫌我们唠叨,可这所谓的唠叨不让唠叨,谁能忍住?
一辈又一辈,亲人的唠叨从未停止过,薪火相传,代代相承。养儿才知父母恩,我开始体会做父母的心情;儿行千里母担忧,飞得再高再远也有家的牵绊,那就是风筝下面那根细细长长的线,惟愿这份牵绊,长长久久,久久长长。
感叹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无情,有生之年,倍加珍惜这份亲情的可贵。父母的唠叨如同老挂钟发出“咔嚓,咔嚓”的脚步声,不再单调乏味,我已然听到了踏实与安宁,还透着一份无比的亲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