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史大纲》(29)

作者: 虎爪猫王 | 来源:发表于2023-06-23 05:40 被阅读0次

第七编:元明之部——第四十一章:社会自由讲学之再兴起

唐中叶以后,中国一个绝大的变迁,便是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另一个变迁,则是社会上贵族门第之逐渐衰落。依照先秦以来传统的政治理论,社会上本不该有贵族门第之存在。而自东汉下的读书人,却因种种因缘造成了他们的门阀。大盛于东晋南北朝,至隋唐统一,科举制兴,始渐衰。

世家门阀随着隋唐的统一,科举制度的兴起,开始衰落。但真正走向末路,已经唐末之后的事情。自宋朝开始,学术传播终于打破了门阀的桎梏。

与之相应的社会反应,是连锁发生的:

门阀大盛时期,教育和学术的传播,往往仅限于世家自身的传承。知识,作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世家维系生存的依仗,绝不轻易外泄。自唐以后,渐渐为社会所公有。

而由此而引起的,是政治权解放更普遍。以前参预政治活动的,大体上为几个门第氏族所传袭,现在渐渐转换得更快,超迁得更速。真真的白衣公卿,成为常事。

因而,社会阶级更消融。农家子弟,可以一跃而为士大夫。士大夫的子弟,亦可失其先业而降为庶民。这一个变动,渐渐地更活泼、更自然。

推动文化和学术广泛传播的,是印刷技术的日渐成熟。

雕版术最初应始于唐代,大兴于五代。最初的雕版印书,往往局限于佛经,且限于技术及成本,尚未普及到学术相关的典籍。

至宋朝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犹如在干燥的柴垛中扔了个火把。书籍刻板既多,流传日广,于是民间藏书家蜂起。

如王钦若家书目四万三千卷,宋敏求家藏书三万卷,李淑二万三千余卷,田伟四万七千卷,苏颂藏书万卷,李常二万卷,晁公武二万四千余卷,蔡致君二万卷,叶梦得逾十万卷,陈振孙五万余卷,周密三世积累有书四万二千余卷。

这个民间,是相对于皇家。普通百姓尚且不具备这种实力。但这个转变,已让书籍不再成为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触及的物品。读书人逐渐增多,学校书院随之而起。学术空气,终于不再被家族局限。

说起书院,还是要再提及寺庙。可以说,寺庙有点像一个孵化器。

雕版印书最初始于寺庙经文。宋初的学者,如范仲淹等,不少是在寺庙中借读。而知名的四大书院(白鹿洞、嵩阳、岳麓、应天府),也是因山林创建,规制也模仿寺庙。从这个层面看,寺庙对中国文化、学术的传播和普及功不可没。

稍作归纳,宋、明学者讲学的变迁,大概经历几个阶段:

(一)私人寺庙读书。【如范仲淹、胡瑗等。】

(二)书院。【此系私人学塾性质,如孙复泰山书院、周行己浮沚书院等。】

(三)州学。【此系由私人设教渐变为地方政府之公立学校性质,如应天书院等是。】

(四)太学。【此由地方学规制上推至国学,如胡瑗之主教太学是。】

(五)私人讲学之第一期:【如二程。】私人讲学为学校之变相,与前一系统不同。

(六)私人讲学之第二期:【如朱、陆。】两期之不同处,主要在同时所集门徒之多少,而影响及于其他。

(七)私人讲学之第三期:【如阳明弟子之讲会。】此期讲学与前期不同处,在完全脱离学校气味,变成纯粹之社会公开讲演与集会研究性质。

附言:

读这一章的时候,我的脑子是秀逗的。钱穆在书中洋洋洒洒,而我却只能做摘抄。学术研究不同于历史发展的轨迹,容不得我胡言乱语。

强调两个词:程朱理学、阳明心学。这是两门大学问,不多提及,是因为没资格,只有放弃。

相关文章

  • 温情与敬意

    学国学的人很多,读钱穆的人不多;读钱穆的人不少,真能细致深入的很少。读钱穆的很多人只知道《论语新解》《国史大纲》,...

  • 在钱穆先生的所有著作中,这本书比《国史大纲》写得还好

    《国史大纲》是钱穆先生的代表作,而且也很知名,我倒不是要批评《国史大纲》,毕竟《国史大纲》也有不足。如果你不想一心...

  • 读《国史大纲》始末

    《国史大纲》是在抗战爆发时写成的书,此书的出版在当时极大的提升了民族战斗力。钱先生目光如炬,把中国历史梳理得十分体...

  • 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

    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 历史文化学院 2018级公费师范生班 王宁 学号:2018410478 QQ:19090...

  • 读《国史大纲》之感触

    最近读钱穆先生著作《国史大纲》,时时击掌而起,拍案叫绝。先生此书成于抗战烽火狼烟四起之时,真可谓生于忧患之际。当此...

  • 《国史大纲》引言

    我读《国史大纲》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读其他的书。最近双十一将近,打算入手一套《理想国译丛》,或者《汗青堂》。但是在研究...

  • 《中国通史:国史大纲》

    《中国通史: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北大教授钱穆讲述。 高格调,低门槛的简明中国史,历经六十载传奇面世。钱穆先生曾三...

  • 慢读《国史大纲》引论(一)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在按照时代叙述历史之前,有一篇引论。字数不多,十四部分,其思路、其角度、其高屋建瓴...

  • 《国史大纲》开读前,有感

    “你们到底是来看书,还是来聊天的?”伴随着刚落的话音,还有啪的一声——大力甩书的声音。由于声量很大,即便戴着耳机,...

  • 读钱穆《国史大纲》序

    因为2019高考题的题目设置,照出来自己读书之少之偏之狭隘。课余终于开始读钱穆《国史大纲》,今天只读了序。 序言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国史大纲》(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dp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