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土木堡

作者: 卉青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20:08 被阅读11次

    原著作者  当年明月  缩写  卉青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挥刀出鞘,兵分四路进攻大明,一路攻击辽东,一路攻击甘肃,一路攻击宣府,一路由也先自己统领,攻击大同。

    战争全面爆发了,大臣们十分紧张,紧急召开会议商议对策。王振竟然与众不同,他最兴奋激动。他的状态让人不由想起一说造反就兴奋的姚广孝,这两个人在这一点上有一拼。但你千万别误会,王振决不是什么主战派。早在正统八年,侍讲学士刘球就曾上过奏折,指出蒙古使臣人数日益增多,必然包藏祸心,要尽早整顿兵制,积极备战。 不想这道奏折竟然惹怒了王振,他找个借口把刘球关进了监狱,不久还让自己的亲信,锦衣卫指挥马顺杀了刘球。

    也先当时的军事实力已经非常强大。这次也先率领的军队攻击的是大同,大同守军连连失利。消息传来,朝廷决定派驸马井源出兵作战,然而就在驸马出兵的第二天,皇宫传出消息:皇帝要亲征!

    英宗朱祁镇被王振当枪使了。一直以来王振都想远征立功,扬威天下。但以王振的能力和威望他是没有资格带兵出征的,所以他怂恿朱祁镇亲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仗就是打后勤。朱棣远征的时候光准备后勤的时间就长达几个月。而王振这次出征,只用了不到五天的时间准备!七月中旬边关告急,七月十七日,王振就统领着二十万大军出发了。按蠢货王振的想法:也先只有两三万骑兵,明军有二十万,平均十个人对一个人,这场架肯定会赢。在战争这件事上,王振彻底呈现出了他的无知本色。

    战争是怎么炼成的

    一千多年前,韩信曾对刘邦说过:韩信带兵,多多益善!这不仅是一句成语,一句千古名言,也是一句自信的豪言壮语。

    军事指挥就如同一座金字塔,指挥的人数和指挥官的能力是成正比的,指挥的人数越多,对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多多益善是一钟境界,它代表着指挥官的能力已经突破了人数的限制,突破了金字塔的塔顶,无论是十万,还是一百万,对指挥官而言,都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在这种指挥官的麾下,他的士兵永远只有一个人,命令他前进绝不后退,命令他向东绝不向西。同进同退,同生同死。这是指挥艺术的最高境界。善带兵而多多益善者,是真正的军事天才,我们称之为军神。

    除了人数上的差别,战场上的情况还很复杂。补充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特异功能的人,比如郭靖、杨过、张无忌,他们是可以以一当百的,见了就赶紧跑吧;另一种情况是双方装备过于悬殊,比如对方拿火枪,你拿板砖,就算人多也是没用的。

    结论

    总之,战争不是打群架,人多就稳赢,必须还要有高明的指挥,科学的战略战术。国民党著名将领胡宗南长期佣兵几十万,却总是被只有几万人的对手牵着鼻子走,最后还被打得落花流水。他的黄埔同学给他下了个结论:胡宗南也就是个团长。

    而司礼监王振,也就是个奴才。

    后果可想而知,后果不堪设想。

    准备与抉择

    王振做着青史留名的美梦。大臣们却是炸了锅,纷纷上书反对,带头的是吏部尚书王直。吏部位居六部之首,吏部尚书有“天官”之称,可见其威望之高。但即便如此,仍然是反对无效。

    兵部尚书邝埜、兵部侍郎于谦也都上书反对,同样的被驳回。最后的决定是:邝埜陪同出征,于谦代理兵部事宜。这一决定挽救了大明帝国的国运。

    辅政大臣中,三杨已死,胡濙没能力,张辅令人失望地保持了沉默,但最后还是陪同皇帝一起出征,算是对先皇的一个交代。

    出差前,朱祁镇交接了两项工作:一、把国家大权交给了自己的弟弟朱祁钰。朱祁钰是个品性温和的人,和朱祁镇的关系十分要好,也不贪心。只是一切都是会变的。当一个人习惯了某种特权后,他将无法忍受失去它们的痛苦;二、向妻子钱皇后告别。正统七年朱祁镇迎娶了自己的皇后钱氏。朱祁镇十分喜爱这位钱皇后,也十分照顾她,曾经多次要给她的亲戚封侯都被钱皇后推辞了。钱皇后像盛开在宫中的一朵莲花,她没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也没有高明的权谋手段,她只凭借自己的真情打动了历代史官,将他的事迹永远流传下来。一个女人的传奇,因真情而不朽。

    出征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七日,大军出征。皇帝亲征,朝廷的很多文武精锐随行,他们被迫一同去见证王振的光荣梦想!

    就在大军出征的同一天,在大同的阳和已经爆发了一场大战,明军全军覆没,领军大将宋瑛被阵斩,随军太监郭敬在草丛装死逃过一劫,主将石亨一个人逃了回来。发生的这一切,王振一无所知,他引导着二十万大军,沿居庸关、怀来,向大同进发。他天真地以为,看见敌人,只要一拥而上就能取得胜利。

    八月一日,大军到达大同。在阳和差点被干掉的郭敬见到了他的顶头上司王振。他添油加醋地描述了战败的情况,王振震惊了。他的确也只是个奴才,好在他心里明白,他只是一个狐假虎威的小人,是一个叶公好龙的懦夫。

    王振一改之前的豪言壮语,立刻下令班师。

    此时大军刚到大同,并未走远,也先也不知道明军底细,如果按时撤回,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但王振这个死太监又出幺蛾子,他要请皇上到他的家乡蔚县去看看。目的很简单,无非是要衣锦还乡地炫耀一下,虽然他已经变成了太监。

    一错再错

    既然王太监要去家乡看看,那就去吧。好在从他的家乡蔚县,正是由紫荆关入京的必经之路,沿着这条路进发,足可以平安抵京。

    八月三日,大军刚前行了五十里,死太监的命令又来了:回大同,沿来时的居庸关回京。好好的路不走,竟然舍近求远,这样的决定让本已疲惫的大军抓狂愤怒。王振的理由也是可笑至极:秋收在即,大军路过必然践踏庄稼,为免扰民,大军转向!

    王振最终用十几万人的性命挽救了蔚县的庄稼。

    天将大雨,二十万大军行军困难,士气低落。八月十日,军队终于到达宣府,眼看就要进入居庸关了。但就在这时,躲避及尾随了一个月的也先,也看清了这支明军的真实面目,黔之驴,纸老虎,而已。也先发动了第一次冲击。明军派出的将领是朱能的儿子朱勇,可惜的是虎父犬子。因为盲目自信,朱勇的五万在鹞儿岭中了也先两万人的埋伏,全军覆没。

    土木堡

    朱勇虽然失败了,但还是为皇帝大人争取了三天的救命时间。明军用三天的时间赶到了土木堡,这里离怀来只有二十五里,只进入怀来就安全了。

    关键时刻,死太监又说话了:“我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大军暂不入城,原地等候!”

    一个人犯一次错误并不难,难得是从头到尾都犯错误。一个人最可悲的地方不在于被骂,而在于骂无可骂。

    明军失去了最后一个脱困的机会。

    八月十四日夜,也先突袭,明军败退。但由于人数众多,也先也不敢过于深入。

    八月十五日,也先派使臣谈和,为表诚意,也先退兵。死太监喜不自胜,兵部尚书邝埜怀疑是计,建议固守待援。死太监坚持把自己的愚蠢进行到底,做出了最后一个错误决定:大军立刻越出壕沟,马上转移!

    李景隆泉下有知,应该含笑大慰,终于有一个人超越了他的愚蠢和白痴,他不再孤单了。

    果然,大军出发仅三里,已经消失的也先军队就出现了。经过长期的奔波,二十万明军已经被折腾得士气全无,面对也先铁骑,所有人只有一件事可以做——逃跑。

    四朝老臣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铉、内阁成员曹鼐、张益等五十余人全部被杀。

    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被俘。

    让人解恨的是死太监王振终于死了。他是被护卫将军樊忠在乱军中找到并用铁锤捶烂了脑袋。杀得好,杀得痛快,可惜太晚了。

    延伸阅读

    三个江西人:正统八年,奉天殿遭雷击,英宗下召求直言。一向敢直言的刘球和江西老乡钟复约好联名上书。不想钟复将此事告诉了夫人,夫人坚决反对。等到刘球再去找钟复,钟夫人便在屏风后面大骂:“你自己上书就行了,何必要连累别人!”刘球一愣,叹口气道:“这种事情,你居然跟妇人商量。”刘球遂独自上书。另一个江西人彭德清为了巴结王振,攻击刘球影射王振,导致刘球入狱,不久惨死。钟复见好友丧命,悔恨不已,竟然病死。此后,钟夫人常常以泪洗面,悔不该阻止钟复跟刘球一起上书。

    驸马爷不吃香了:驸马虽大,翁父更大。朱祁镇的长姐顺德公主的丈夫,驸马都尉石璟在家里斥责一个犯了错的小宦官,正好被王振撞见。正所谓“当着矬人不说短话”,小宦官被斥责时的可怜样子,让王振顿生兔死狐悲之感,于是无事生非,硬说驸马在指桑骂槐,把驸马投入了锦衣卫的大牢。

    忠臣的劝谏:朱祁镇御驾亲征,临时拼凑的二十万军队的情况的确堪忧:不了解敌情、缺乏作战方略、后勤准备不足,还没到大同就断粮了,再加上出居庸关后连日阴雨,道路泥泞,人困马乏,许多士兵生病饿死。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多次上书,请求回师。王振对此气很交加,有一次两人又劝英宗返京,王振竟然令他们跪伏在草丛中,到了晚上才让起身。

    阳和之战:太监郭敬是王振派去守大同的。当时的大同乃国之门户,经常与瓦剌进行贸易往来。王振为了赚钱,让郭敬利用大同的矿产资源私造了大批铁头箭矢卖给瓦剌,换取些马匹,然后再运回京城高价出售。瓦剌本无力大规模制造铁器和箭头,有了王振的资助,瓦剌如虎添翼。在土木堡之战中,不知道有多少将士倒在自家的箭矢之下。可悲。

    朱勇的待遇:朱勇遇伏鹞儿岭全军覆没。因为失了皇家体面,扫了天子威严,后来朱勇的儿子请旨葬祭父亲都不得许。到了英宗复辟时,这次战役的死亡人数,也从《实录》中的三万涨到了《天顺录》中的五万,相差将近一倍。朱祁镇看朱勇之子屡次上表请求葬祭,才勉强给了个“平阴王”的封号,谥号“武愍”。那意思很明白:既然阳间你平不了,那就去平阴间吧!

    曹鼐不可:曹鼐任泰和县典史的时候,负责当地的治安工作。一次外出办案,抓获一个绝色女盗。曹鼐一见钟情,忍不住想要利用职权徇私一把,但理智又告诉他这样做不妥,快把持不住时,他就在一小片纸上写“曹鼐不可”四个字,然后放在烛火上烧掉,烧了再写,反反复复几十次,经过一夜的折腾,曹鼐终究还是克制住了自己,保住了“清白之身”。

    土木之变的官方评价:《明史》里是这么评价土木之变的:真是奇了怪了,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要钱有钱,人家又没说打到城门口来。怎么就凭一个区区小内宦就能轰得那么多大官往死里闯呢?这下你看,全军覆没了吧!什么大臣不大臣的,全部葬身野草,皇帝都给人整跑了,忍辱偷生。打仗打成这样,这不搞笑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四章  土木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gk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