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很流行一句话叫,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
意思是某个人,身上具备很多种技能和特质,我们也可以称他们为斜杠青年。
我也曾一度以斜杠青年自居,会摄影,可做饭,能写文,懂健身,一年阅读近百本书,听上百小时的音频课,愣是把自己直男的生活过出了仪式感和励志感。
但其实,这些事在本质上都没有彻底改变我的生活,原因究竟在哪?
其实看似斜杠傍身的生活,是一种自我膨胀的泡沫,如若不去捅破,那我们会永远活在自以为是的舒适区中。
那今天就结合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来帮助自己提升认知,做个真正厉害的人。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1、数量不够
成甲老师提到,过去的自己非常注重阅读的数量,有时候一年要求自己阅读200本书,每天给自己制定阅读数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看完这段我惊讶的发现,原来大V和我这样的普通人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要我掌握好方法,利用好时间,我也可以逐步的提高自己的阅读量。
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真的只依靠阅读量就能彻底改变自己,那书报亭的大妈,图书管理员大爷应该分分钟秒杀知识付费的大神们!
有阅读的数量,更要有阅读的质量。
2、质量不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所谓阅读需要质量,我们可以理解成,从阅读经典发出,找到知识的源头,因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缺乏知识,而是缺乏寻找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贪婪的家伙,渴望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每当我们看完一本书,一篇公号文章,总感觉收获满满,迫不及待的去翻看下一篇文章。
可不出10分钟你会发现,自己的大脑像失忆了一般,刚才那篇让你收获满满的干货文,你甚至连它的标题都不能完整复述。
阅读经典,并不能马上让你拥有获得新知的满足感,但却能让你每次阅读都能引发新的思考。
有阅读的质量,更要懂得思考的分量。
3、思考不够
一个看书只会摘抄笔记的人,我称他为搬运知识的团伙,因为他不管好坏,只要觉得有用就写下来,拿到手之后再慢慢的去分赃,这是一种典型的稀缺心态。
但我们都知道分赃这事其实很难,要么分赃不均,要么团伙人员相互火拼,最终谁都无法获益。
其实我们写笔记也一样,看似自己写下了很多的干货,但真的记录完后还会去翻看嘛?也许会继续马不停蹄的去看更多的躺在收藏夹里的干货吧。(其实我也一直是个知识团伙,哈哈)
而真正能提高学习的人,是可以把知识运用起来的团队,他能把不同知识串联起来,找到事物的底层逻辑,用不同的思维框架去解释不同领域的问题。
慢就是快,思考大于努力。
我们要做运用知识的团队,而不是搬运知识的团伙。
我是彩蛋:
通过阅读这本《好好学习》,我收获了一个新的复盘技能,高效能人士复盘九宫格,成甲老师说,要持续提高学习的能力,就要懂得,记录,回顾,提高效率!
复盘是最好的记录,也能帮助你进行回顾,利用好相应的工具就是提高效率!
结合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能帮我们持续的精进,成长!
好了~今天又GET到一个好的方法,极致践行的运用起来。
欢迎加我微信,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