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西湖涵碧(原创)
最近同理心这个词进入了我的视野。原因是孩子上了小学之后,我对她大吼大叫的次数多起来了,对她的耐心少了很多。
这个现象让我很困惑。
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妈妈总是苦着脸,很少笑,对我不够耐心。那时候我在心里发誓:将来长大后我当了妈妈,我一定要耐心温柔的对待我的孩子。
我的这种耐心温柔,却突然间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终结了。她作业不按时完成,我会发火。她不积极主动地练琴,我会发火。字写得歪歪扭扭,我会发火。不收拾房间,我还是会发火。
总之,孩子幼儿园时期的母慈子孝画面,永远定格在幼儿园时期了。而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家里经常出现的画面就是我吼一场,孩子哭闹一场。我们几乎每天就在这鸡飞狗跳的情景下,过着鸡毛一地的生活。
为了摆脱这种恼人的生活,我画画以求得心灵暂时的平静。又开始写文章,不断追问自己内心发生这些事情的原因。
有一天,当我再一次吼了妞子,说她不好好练琴之后。郁闷的我,自己按照她们老师教的弹了起来。弹的过程中,我发现真的没那么好弹。手指总是不够灵活,硬得跟僵尸一样。
那一刻,我忽然对孩子多了一份理解。因为他每天练这么枯燥的东西,还得一遍又一遍的练。这对一个爱玩爱闹的小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心灵折磨。这样的训练过程怎么能锻炼出兴趣了?
而这孩子虽然烦练琴,但是她从没有说过不学了,要放弃。你说这样的孩子,我这当妈的是不是应该感到欣慰呢?
可是我想不通,为什么我之前这么不知足呢?还总是觉得孩子练琴不够勤快,不够主动。
原来不是一个人用心体会,就能去触摸到别人的心里世界的。也无论一个人之前多么富有同情心,这世界上很多事情还是有同理心不能到达的地方。
为了让同理心行走得更远,当我们抱怨孩子时,就应该身体力行的去做一做孩子现在做的事情。也许我们会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孩子遇到的问题,理解孩子的苦闷。孩子也会因为理解,因为懂得而变得和你心灵相通,亲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亲密。
我们就是远离儿童时期的自己太久了,又拖着成年人的身体,被生活无情的碾压,变得麻木不仁。我们早已忘却了童真,我们越来越不懂孩子,所以才总是抱怨他们。
寻觅到同理心的影踪,我们真应该多和最亲的人一起做一些事情,让彼此的心在同一频道上,互相收到对方的心灵电波,相对一笑泯恩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