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连载《惑》1
何影正犹豫着是不是要下班的时候,感应门“哗啦”开了,何影抬起头一看,郑海踉踉跄跄走了进来。
郑海拿过纸巾擦了擦嘴,慢慢直起身子,依靠在墙上摇摇欲坠,疲惫不堪,闭着眼喃喃自语到:“TMD,痛快!痛快!”
他脸色蜡黄,酒气扑鼻而来,头发也软软的贴在额头上,一副颓废的样子,这和宣传片上意气风发,丰神俊朗的形象完全不符。
何影一愣,但很快就迎了上去,柔声说:“郑经理,下午您夫人打电话说联系不上您,她很担心!让您回个电话。”
他站住了脚,身形摇摇晃晃的,“好,我知道了,谢谢,你……你是?”
“郑经理,我叫何影,你叫我小何就行。”
“好,好,小何,谢……谢谢!”
他踉踉跄跄向电梯走去,还没走到电梯口,就突然捂住嘴,继儿躬着身子呕吐起来,瞬间一股刺鼻的味道在大厅弥漫开来。
这种状况对于何影来说司空见惯。她面色如常,从手包里拿出一包纸巾,快步走过去,将纸巾递了过去,顺势把外套接了过来。郑海拿过纸巾擦了擦嘴,慢慢直起身子,依靠在墙上摇摇欲坠,疲惫不堪,闭着眼喃喃自语到:“TMD,痛快!痛快!”
郑海吐的一塌糊涂。
正当何影犹豫着是否回应一下时,项目部专工吕武进小跑着过来,看到何影愣了一下,转而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咋喝这么多,郑经理,我扶你上去吧。”
小吕搀扶着郑海一步三晃的走进电梯。
何影看看大厅地板上的一片狼藉,还有手里布满呕吐污渍的外套,哭笑不得。
麻利的把大厅里的呕吐物打扫干净,把窗子全部打开通风,又从保洁间拿出一瓶空气清新剂,对着刚才的地方猛喷一通,全部收拾停当,小吕也下来了。看着焕然一新的大厅,很惊讶:“哇哇,何姐,你太厉害了!”。
“没啥的,郑经理怎么样啦?”,她装作若无其事的问。
“今晚喝大发了,谁让他是外调来的呢!今晚就是鸿门宴,其它几个项目部的合起伙来灌他,今晚得斤半了吧?哎呀,郑经理谈笑风生,来者不拒,反倒把他们灌趴下一个,直播了都。看吧,明天公司大楼就都知道了。”小吕一脸崇拜的说。
“哦,真厉害呀!”何影不自觉的紧紧攥住了外套。
“姐,辛苦你了。时间也不早了,你抓紧回家吧。”
“那好,反正也收拾好了。”何影笑盈盈的说。
小吕是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人长得很精神,脑子也灵透,腿儿很勤快。按俗话说得就是特会来事儿。

何影不自觉的叹了一口气,她紧紧的咬住了下嘴唇儿,露出茫然的神情。
何影骑着自行车,沿着马路边儿慢慢的往前蹬,秋深夜凉,路灯把影子拉的很长,郑经理的外套就放在车子的前筐里。说实在的,何影不愿意回家,自从上次喝吐酒跟丈夫提出离婚,两个人的关系就降入了冰点。
他回来的时间越来越晚。偶尔夜不归宿,说是在单位值夜班儿。
鬼知道是真还是假,何影也懒得去追究。她觉得丈夫不在家反而特别轻松,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
这段时间孩子一直在老爸老妈那儿。平时,孩子上学都是父母接送,平时何影只有周末才会回父母家。想起这些何影有些内疚,她既心疼父母也心疼孩子。但是这份工作对于初中毕业的何影来说太过幸运,她不想轻易的放弃。
回到家里,丈夫又没有回来,何影没来由的长舒一口气。她仔细的把衣服泡在了水盆里,轻轻揉搓起来。衣服质地很好,做工很精细,标签上注明不可机洗,只能手洗……
第二天一早,何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衣服用熨斗熨平整,然后叠的整整齐齐的放在纸袋里。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何影的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丈夫略为虚浮的脸,她厌恶的皱了皱眉。走到镜子旁,略施粉黛,淡淡涂了点儿口红。
虽然快30了,但是镜子里的自己依旧韵味十足,特别是那双眼睛极为好看,水汪汪的,笑起来月牙儿一样;瞪大眼睛的时候又略略稚气;蹙眉的时候,睫毛轻轻抖动着,不由得让人生出我见犹怜的感觉。何影不自觉的叹了一口气,她紧紧的咬住了下嘴唇儿,露出茫然的神情。但是那只是一瞬间,让人怀疑那只是一个错觉。
来到单位里,果然不出小吕所料,大家都在议论着什么。何影悄悄的把纸袋放在了柜子里。这个时候,物流部的朱姐凑了过来,神神秘秘,:“你知道吗?小何,昨天晚上出大事儿啦?”
“什么大事儿啊?朱姐。”何影故作不知的样子问。
“你不知道吧!就是新来的那个郑海昨晚上被王经理他们灌的不省人事了!”朱姐一手捂着嘴,眼睛左瞅右瞅的,脸上露出幸灾乐祸的意味,她的眼睛因为脸胖而被挤压成一条细缝,但这丝毫不影响眼珠在眼眶里活跃,还时不时的透出一丝儿攫取的光。
“干那么好,还让人混不?这不自找苦吃嘛!”,朱姐翻了翻白眼,撇了撇两片薄如刀锋的嘴唇说到。朱姐是王经理姨表姐,一家人当然得向着一家人了。
其实,何影很喜欢和朱姐说话。
朱姐父母都是老街上最早摆摊做水产品生意,通俗一点说就是鱼贩子。她父母是街上有名的“只进不出”,算计到家,虽然家财万贯,但直到现在还是住在街头那两间潮湿散发着鱼腥臭的平房里。朱老太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早年间,离她家不远也有家卖海产品的,外地人。那两口子为人实在,从不缺斤少两,东西又新鲜,不少顾客慢慢的都聚到他家去了,等于变相的抢了老朱家的买卖。
俗话说:外来户不如坐地虎。朱老太每天一有空就拿个小马扎子坐在邻居家对门,指桑骂槐,有的没有的,方言加俚语,从鱼到人,从人到鱼说道一遍,不堪入耳,以至于到后来,好多顾客怕引火烧身,宁可绕道走,更别提来买鱼了。
半年之后,邻居搬走,朱老太最终以胜利者的姿态雄霸一方,无人敢惹,收获外号一枚“朱大虫”,大虫乃老虎也!
一个人无论以后怎么改变,原生态家庭的影响是抹不去的,印在骨髓里,至死方休。
无戒365天写作训练营打卡第5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