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了,今天我在收集的古董明信片里找邮寄日是新年前后的,好不容易找到上面这张。
它的寄达邮局的邮戳(叫落地戳)日期是1916年12月31日。邮票上盖的一般是寄出邮局的邮戳(叫销花戳),这张明信片上的销花戳日期看不清楚。
法国从1904年开始发行有中间分隔线的明信片。这张明信片背面有中间分隔线。
综合以上两点,明信片的发行日期应为1904年之后,1917年之前。
明信片背面左边写的法语因笔迹较草,很难看懂,但应该是节日问候语。有个懂法文的简友说可能是“请收下我最诚挚的友情问候”的意思。
明信片正面写着勒皮市(LE PUY)。查了一下,勒皮市是法国的一个省会城市,虽然人口才两万左右。它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是天主教的一个朝圣之路——圣地亚哥之路的起点城市。勒皮城依山而建,城市的最高点是一个圣母像,这个像也是城市的地标之一。
我在GOOGLE的街景地图上找同一位置现在(或近期)的街景截图,感觉很震憾,100年之前和现在的街景变化不大。
一起玩“大家来找茬”游戏吧。
(注:在Google 地图上输入“Rue Panessac, Le Puy, France”可以找到这个地方。)
现在的街景中间的建筑是勒皮旧城的护城堡,始建于十三世纪,见证了勒皮城近八百年的历史变迁。原来总共有18个类似的护城堡,这是仅剩的一个。
明信片上护城堡的左侧楼房的顶部有一个大铁钟和一个白色的时钟,跟现在的街景一模一样。钟的时间也有变化,看来这钟并非是不走的,至少有被人工转过。
100年前护城堡的底层有两个店,左边的是卖陶瓷制品(Porcelain),右边的店似乎是卖汽车用品的,因为墙上写着“AUTOMOBILINS”字样。现在底层是空的,门上贴着写有“出租”的广告。
如果认真看的话,会发现古堡的右边窗户上种了一排花。这可能是跟100年前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吧。
凑近看一下美丽的小花:
古堡上的花古堡现在的保护者还是很有情调的。绽放的花给古堡平添一抹生气和优雅。在勒皮的街头,古堡仿佛一个坐着的百岁老奶奶,头插一束鲜花,向来往的人们挥手致意。
惊叹于法国的文化古迹保护地如此之好,我于是在网上查找其原因,人民日报驻法记者李永群写的文章《欧洲各国如何保护古建》揭开了这个谜底:
文化遗产的概念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了遏制革命带来的破坏,1792年革命政府宣布文物建筑遗产国有。1887年法兰西共和国时期开始制定建筑保护规则,经过数次修订,直到1913年,《历史古迹法》得以通过实施。这是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律,迄今有效,奠定了法国古建保护的法律基础。
经过普查,大约有4万处历史古迹受到保护。其中约一半为私有财产,它们也可以享受国家资助。如果是被列为建筑保护单位的建筑,其修缮费的50%由国家提供;如果是在建筑遗产清查单上注册备案的建筑,其修缮费的15%由国家提供。
一起俯瞰一下这个古城吧。
勒皮古城看着古城,我不禁想象:
一百零一年前,世界很慢,朋友间的问候也慢。年末的一天,身在勒皮城的B先生慢步踱到附近的邮局,买了几张明信片和邮票,回家之后,稍稍思考,挥笔写下给远方朋友的问候,又踱回邮局寄出明信片。好几天后,远方的朋友M收到B先生的节日问候,而B先生可能也于同天收到朋友M的明信片。M朋友把所有收到的明信片收集整理放入一个木盒,有空时会拿出来看看,看看那热情飞舞的B先生的字,心想,愿你一切安好,明年的新年,你会给我寄什么样的明信片呢?
一百零一年后,B先生和M朋友都已不在了,那护城堡却依然矗立,他们的友情也依然还在,因为载着友情的明信片还在。
我还写了如下关于明信片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