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砚情缘

作者: 以观其妙 | 来源:发表于2023-09-02 12:29 被阅读0次

        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春曰,我和朋友在余姚大隐的一家小饭店用膳,但见老板搬来一张旧桌子,端上菜饭后,发现桌子摇晃不平,随手拿来一块砖头垫在桌脚上。后来,我发现这不是一块砖头,而是一方布满尘灰砚台,便用十元钱将它买下了。当时的十元钱,是我半个月的工资,朋友诧异我慷慨的举动,老板也暗自窃喜,这块旧砖头一样的东西,能值一桌酒菜的钱,临走前,他还送我盛放这方砚台的盒子,并很内行的说,砚台不好,这盒子倒是红木做的。后来,我拿回家,发现这块砚台没有我想像中有雕龙刻凰的图案,实在太普通了。觉得自己有点傻,化冤枉钱,买来个破石头。好在木盒还值钱,便随手將它塞进书柜的旮旯角落里。

    不知过了多少个年头,老屋搬迁了,旧的家具木器都处理完毕,惟独这方砚台无人问津,我想随旧书刊卖给收破烂的。正在这时,老母捧着这块砚台下楼,中途又折回来,兴冲冲地对我说,哎,儿子你看,这砚台后面有字,兴许是一件老古董呢!母亲的意外发现,让我打消出售的念头,于是我端来一盆清水,将砚台沉下去,又用细纱布对它通体洗涤了一遍,仔细地端祥起来。

    确实这是一方平整质朴的砚台,毫无惹人亮眼炫耀之处。但当你上手掂量时,就觉得这份量沉甸甸,仿佛沉淀着浓厚的历史尘埃,蕴藏着一股厚积着沧桑之气。

        砚台呈长方形,敦重而端庄,抚之细腻,,叩之有声。上方一弯浅浅的砚池,下方砚堂磨墨之处,泛出淡淡的青绿色。翻开砚背有井田形的图案,两边有一对篆书铭文:良田无晚岁,留得子孙耕。落款:康熙甲辰日田见龙刻于春友轩。旁边左侧又镌刻着密密麻麻飘逸的小字,记载着主人得砚的经过……辛亥仲春,偶于云溪草堂见此砚爱之,主人有花癖,因以素蕙数十苗易取焉。名花易悴,古研常完是,余取舍之意也。落款:王家骏誌,高石父书。

        从落款的名字来看,康熙的田见龙是第一位収藏的主人,而那位王家骏是第二位主人。他们的藉故和生平已湮没历史,无从考证了。但我透过砚背上这潇洒飘逸的文字,思路犹如撒落的花絮重新拾掇起来。或许这里有一个曲折传承的故事;田见龙逝世后,将此砚传给了儿子,儿子有传给了孙子。不知后代那位子孙,生性恬淡,不喜仕途,平日爱栽蕙兰,是个地地道道的花痴。一天,有位王家俊的书生在好友高石父的陪同下,来到了他的云溪草堂。一杯清茶,谈笑甚欢,王书生把玩了他家传的砚台后,爱不释手,愿以数十苗的珍贵的蕙兰换他的这方砚台。双方一拍即合,以兰易砚……王得砚后,感概万端,即兴书写了自己得砚经过,并请擅长篆刻的石父好友,镌刻在砚背上。

        在百度查询,宁波确实云溪地名;一个在余姚大隐,一个在奉化萧王庙附近,其实二个云溪村相隔不到二十公里。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在二个云溪村盘桓了一圈。但见古老的村子,青山迤逦,茂林修竹,溪水迴旋,波光粼粼。奉化的云溪村有螺星塔和螺星潭,风光旖旎,引人入胜,余姚云溪村有晋代古刹禅寺,据说那里还盛产兰花。那方古砚的主人,或许就住在那里,那在纤陌田垄行走的村民,或许就是田见龙和王家俊的后代子孙。可古时的春友轩和云溪草堂究竟在何处?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几百年过去了,沧海桑事稍纵即逝,可这方古砚却记载这个美好的以花易砚的故事,名花易悴,而古研常完是…我的耳畔仿佛响起这句蕴涵着深刻哲理的铭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砚情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ux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