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原文: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对于燕太子丹和嬴政的关系,司马迁仅给了一个“欢”字。“欢”在文言文中有三个意思,一是快乐、二是喜爱、三是活跃。
但是,根据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燕王喜派太子丹前往秦国作人质,而嬴政却对其“不善”,可见二人幼时的关系绝对不是相互快乐,也不是相互喜爱,最多仅是相互活跃,也就是二人经常会在一起玩而已。
因为,准确来说,嬴政并非真正的质子,而是其父亲嬴楚,也就是异人,才是赵国的真正质子。而嬴政仅是在邯郸出生,就在其三岁那年,秦国大军包围邯郸城池,赵国本打算以其父亲嬴楚为质,迫使秦国退军。
谁知,就在兵士准备捉拿嬴楚前往城头之时,却被时刻关注事态发展的吕不韦发现端倪,立即动用600金贿赂城门守将,遂带着嬴楚逃离了赵国,回到了秦国,过上了锦衣玉食的好日子。
然而,当时若非魏国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并因此打败了秦国大军,留在赵国的嬴政孤儿寡母,怕是已被赵国拉上城头砍掉了脑袋。
从此,秦赵两国一直相恶,而嬴政母子自然也不被赵国所待见,就连生活用度也是常常不足所需,生命时常还要受到威胁,从小能不被周围的小孩欺负已是万幸,又那来的什么好朋友。
但是,此时的燕国,已同赵国结为盟友,关系非常友好。所以,燕太子丹在赵国的日子绝对是贵宾级的待遇,嬴政根本无法同其相比。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生活条件、身份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两人又怎么可能成为好友,而且嬴政母子还是被赵国所嫌弃之人。就算燕太子丹想和嬴政交往,怕是身边之人也会阻止吧。
之所以,燕太子丹非常恨嬴政,可能只有一种情况。当时,也许孩子天性使然,或是出于孩子的同情心,可能燕太丹看嬴政可怜,曾接济过嬴政,而非真心相交,所以就认为自己曾经对嬴政有恩,也想当然地认为嬴政应该报恩才对。
同时,由于嬴政在赵国的九年中,是人生最低谷、最黑暗、最担惊怕、最受委屈的九年。如此困难的情况,众人皆避之不及,如果燕太子丹真正伸出的是友谊之手的话,无疑将是“雪中送炭”般的温暖举动,又怎么可能不在嬴政童年的心中留下美好的留念呢。
由此可知,燕太丹当初在赵国为质子期间,相对于嬴政来说,有极大的优越感,怕是没少对同为质子的嬴政指手画脚、呼来喝去吧。这些,在燕太子丹看来甚是相“欢”,但是在嬴政的心中却是留下了相“恨”的记忆。
但是,之后当燕太子丹成为秦王政的质子时,曾经燕太子丹的优越感,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其依然想以当初的那点相“欢”,就想取得和嬴政同等的对话条件,这又怎么可能呢。
也由此可见,燕太子丹是个睚眦必报之人,曾经的那点相“欢”就想要回报,回报无效后,便心下生恨,又想报复。
因此,可以说当初二人同在赵国时,并不存在真正的友谊,也更无什么好友之说,只是燕太丹个人心胸狭隘的一种举动罢了。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