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到朋友茶厂喝茶,另外还有一位朋友带了一箱头春牡丹王过来处理,开箱一看,这箱白茶芽头肥壮,带鱼叶马蹄头,显然是今年三月十号前后的头采茶,等级之高,在下半年已然十分难找。
遗憾的是,这箱顶级白茶,泛着一股闷气,颜色发黄,很显然是含水量偏高,渥出来的,幸好发现的早,及时拿来处理。拿了一泡试喝,鲜爽全无,滋味淡薄,该有的花香毫香也不明显,已失新茶真味。
据朋友介绍,封存这款茶时,看起来干度很好,打算长期存这款茶,于是就直接封箱了,入秋后开箱查看转化情况,没想到成了这样,于是赶紧找老师傅处理补救。
经过现场分析,大家得出一致结论:这款茶走水不到位,由于芽叶细嫩,萎凋时长不足,外观看起来似乎已经够干,便进行干燥处理,咋看似乎可以出成品,实则芽心里面的水分还没走透,后期存储过程中,芽心里面的水分往外扩散,导致整箱茶含水量偏高。
这么高级的牡丹王芽头特别肥壮饱满,与普通牡丹或者寿眉不同,梗、叶、芽走水速率差异极大,需要看茶做茶。与泡茶经验相验证,细心的茶友或许有过这样的体会,冲泡高级牡丹王,三四泡过后,叶片已经舒展,可若是剥开茶芽,有时候会发现,里面还是干的。
经过低温干燥,这一箱白茶,含水量降了5.1个点,可见之前这箱茶的含水量已经在10个点以上。
白茶的走水与脱水不同,方便面中常有脱水蔬菜包,脱水是让蔬菜快速失水,保持蔬菜营养物质。而茶叶走水则是通过控制茶叶水分变化,呼吸吐纳间控制物质转化,使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使不溶性物质分解为可溶性物质;使不易于人体吸收的物质转化为易于被人体吸收的物质。
白茶的走水实际伴随着萎凋至干燥全过程,甚至在后期存储过程中依然存在走水,可以说走水贯穿着白茶始终。
茶叶采摘后,从贮青开始就伴随着走水,呼吸作用减弱,水分开始流失,随着细胞液浓度升高,酸碱失衡,膜透性增大,生物酶活性增强,物质开始转化;自然萎凋过程中,白天快速失水,夜间失水速率减弱,水分从茶叶内部往外部输送,从而使得茶叶内外物质转化均衡。
干燥过程中,茶叶缓慢失水;后期存储过程中,茶叶中的水分子依然保持着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相互交换,其间伴随着物质转化。对于白茶来说不存在工艺上的终点,物质一直在持续变化中。
走水其实是表征,走水现象的深层其实是茶叶中物质的转化。物质转化的核心是去除茶叶的苦涩,提增茶叶滋味与香气。从而使得成品香气协调自然,滋味饱满均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