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还是晓不得,没听过”
给家乡的老同学解释了很久,他们还是没能听懂我的工作是做什么,一股劲的摇头。
我的家乡在四川,是一个三四线小城,去年年底从北京回到家后,每年例行的与同学要聚上一顿,喝酒聊天。
聊天自然是要说说各自的近况、工作。当我说我在帝都做互联网广告时,他们脸上还是比较清晰的表情,但当我进一步解释做的主要是social广告时,估计他们内心认为我在装逼,广告就广告整啥英语词汇。
只好给他们慢慢解释,没想到越解释越糊涂,我说H5、病毒视频、动图海报等各种形式的物料,他们满脸问号,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我却仍然以为他们肯定看到过,只是不知道名字罢了。于是把去年大火的,刷屏的百雀羚长图、网易戏精H5、999暖心视频等等全部列了出来,没想到,他们竟一个也没听过。
这回该我懵逼了,什么情况?不是刷屏了吗,怎么他们都不知道。
过完年回到公司后,问了问同事,他们也是如此反映。
去年写过几篇文章,是对广告行业的大环境的观察,抱着略带批判的角度谈了当今广告行业的现状。
没想到活生生的证据就在眼前。
不由得再次质疑这个行业。
当今的广告圈在群体自嗨吗?
这个问题太大,不敢轻易回答。
⒉
从2014到2017算是移动互联网广告从萌芽到爆发。再前几年则是传统媒介向互联网媒介慢慢的大迁徙。
正是这场媒介变革的风,刮起了一大批打着做广告旗号的公司,或许他们以前从没做过广告,也没深度理解过广告这门学科,但是凭借着在互联网上能创造内容,于是稀里糊涂被变成了广告公司。这类公司在当今互联网广告圈子内,要占很大一部分。
广告行业也有风口,前两年风头正盛。
媒介变革,必然会涌出一大批先行者试水。
互联网媒介出现,当然会出现一大批广告主、广告人向这个媒介转移,早期的他们只是咿呀学步,慢慢摸索。
最开始只是简单的把传统广告形式搬迁到互联网上,后来才慢慢的衍生出了当前适应手机的H5载体,适用于网络传播的病毒视频,适用于社交媒介传播的动态及静态线上海报、长图。。。
这样丰富的形式,可以说网络广告已经在走向成熟。
⒊
作为消费者从来都不反对网络广告,作为广告人当然也喜欢从互联网媒介上找新玩法。
但是!但是可以发现,当前行业开始变味了。每每有一个新形式的H5,一个视频出街,马上被行内人士疯狂转发,这种内心的恐慌心理很奇怪,以前是从来没有的。
所有的互联网广告人,social广告人都充斥了一股恐慌心理,都争相推着一些传播物料上位。那些被推上位的广告物料在圈内刷屏,圈外却没有一点水花。
作为广告人呢?追求的是行业内传播,根本不在乎真正的消费者。当一个广告制作完成时,广告人和广告主在考虑对外传播的媒介时,优先选择的竟是行业内的资源,投广告营销网站,公众号,微博等等,而圈外人哪里接触得到这些媒介,哪里看得到这些广告。
不过是圈内的自嗨罢了。
回想20年前的电视媒介正在兴起之时,是纸媒、广播等媒介向电视媒介过度的阶段。那个时候对电视广告的疯狂,真有些类似当今互联网广告渐起。20年前喊的是广告一响,黄金万两,各种酒类品牌争相抢央视的黄金时段。
当前则是追求“刷屏”,原本初期是刷爆社交媒介的屏,刷的是普通消费者的屏,到后来圈内的恐慌和急躁,将刷屏演变成了只刷的圈内人士的屏。
方向确实跑偏了。
⒋
试问这风口又能吹多久呢?
媒介变革的机遇,让那些从来没深度理解过广告的人和公司,也飞起来了。但终究能存活下来的还是干实事的人,能真正为品牌主做贡献的人。
2011年前后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期,而2015年左右则是移动互联网广告发展的黄金期。从PC到移动端,互联网媒介下的广告正在慢慢走向成熟。
当风口慢慢停息,原本不该起飞的也必将沉下去。只是时间问题,毕竟这个行业靠一个案例也能活几年。
几十年一场媒介大变革,很多老广告人都急忙的脱离原来的体制,喊着说:这是机遇,终于创意又重新执掌话语权。
全国各地的小型广告公司如雨后春笋,只要有想法有创意,就能争得顶尖公司的席位。但也正是这样,让这个行业变得良莠不齐,如此急躁。为什么当今的广告人,难得在客户面前强硬,不就是因为行业整体质量的下滑吗?
应该给正火的创意公司们泼一瓢冷水,希望能让那些带头人冷下来。广告始终是为品牌服务,而不是自己公司或者团队的秀场,哪怕在行业内刷爆,没有为品牌服务,没有为品牌积累资产,依然是最差的广告。
这是一两百年来广告本身的职责和宿命所决定的。
⒌
我们行业的老祖宗在开辟这个行业时,就已经给我们定好了航向。只不过老祖宗去世后,一代代的新的掌舵人有私心,想重新搞点新动作,结果广告这艘巨轮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偏离航向。
行业的航向出现了大偏差,我们不妨回到起点和终点重新理一理,回到广告最初的起点来找方向。
广告是什么?广告一种商业的传播活动,目的是为企业和品牌主服务,达到传达信息和劝服的作用,用于引起消费者了解,尝试或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
这是广告的正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