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生活家心理专题推荐集
如果我终其一生,还是做不了好妈妈

如果我终其一生,还是做不了好妈妈

作者: 曲小诺 | 来源:发表于2017-06-21 22:04 被阅读0次

    文/曲小诺

    我和锘宝贝

    _1_

    前几天锘宝贝偶染热感冒,身体不舒服,宝贝心情不爽,往日里展露的笑脸这会儿也吝啬起来了,只有说来就来的哼哼唧唧,动不动也号啕大哭一番。

    生病的孩子也格外爱粘着妈妈,尤其不在自己家里,他似乎担心一不留神妈妈就消失了似的,一刻不离我身旁。妈妈稍离开几步,就是哭闹和眼泪。

    半夜里他也会因为不自在哭闹不停,我睡眼朦胧得爬起来,来来回回折腾得满身汗,哄不睡他,就烦躁起来,对这个不识相的小家伙狂吼乱叫。

    然后他哭得越来越委屈,最后含泪入睡。

    等到我终于不困了,看着熟睡的小宝贝开始新一轮懊悔。纵然我知道孩子是因为身体不适才哭闹的,在困得要死的时候,妈咪我早已经忘记了理解和宽容,只有暴脾气。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锘宝贝三番五次的哭闹不止,跟之前那个爱笑的小家伙判若两人,我也说失控就失控。

    同学说,一个人带孩子整个人都不好了,都有暴脾气了。

    那种经历可能只有过来人才会知道。

    但是,我还是认为只要一次次提醒自己,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我可以改变自己的没耐性,暴脾气,学着温和而坚定,对自己不断完善,也对孩子负责。

    可是,事实告诉我带孩子真的是件太有挑战性的工作,那些包容,那些温和,那些换位思考并不是说说就好,做起来却异常困难。

    结果就是看了那么多书,码了那么多字,在别人面前头头是道,自己却还是做不好妈妈。

    _2_

    精神分析大师温尼克特认为,女人天生就有成为足够好母亲的禀赋和倾向,只要一个女人被自己的母亲相对够好地养育过,她自然就会很好得养育自己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别人的指导和教育。

    也就是说女人从父母身上得到的好会毫无保留的赋予自己的孩子,相反,她从父母身上遭受的恶毒也会毫不留情的泼到孩子身上。

    我想我之所以那么努力学习育儿,还是避免不了无情和粗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对我太粗暴的结果,那种亲情之间的能量流动,会像遗传基因一样,深深的烙在我们身上。

    这种影响甚至比遗传的后果更严重,传递给我们的后来人,也伤害我们的家庭同伴。

    我发现自己在处事态度,性格脾气,语言表达上都像极了我的母亲,这些特质并非不美好,只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看,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阻碍了亲情之间能量的自由流动。

    我跟我妈的关系很和谐,但并不亲密,我们会因为彼此之间的矛盾而互相赌气好久,谁也不搭理谁。

    生气的时候,我们彼此的眼睛里看不见母女亲情,只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高傲,自己的决绝。

    我们家的人表面上也算和气,但是一旦出现纠纷,在处理问题中似乎只有火气,没有柔情。

    我承认现在的我面对年迈的父母,更多的也是讲道理,争对错,哪怕是心里想着为他们好,语言上也显得非常生硬。

    老公看见我跟母亲的交谈,忍不住评论道,你真行,教育你妈一套一套的哈。

    是的,很多时候我做不到心平气和,哪怕讨论一件小事,我的语调和态度都听起来像在吵架。

    自己当妈以后,这种生硬和倔强也顺其自然得抛向了我的孩子。

    _3_

    我看过大量的心理学书籍,多数是关于儿童教育的,我努力想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不希望把这种从原生家庭带来的僵硬感遗传给我的孩子。

    书中从孩子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做好父母,亲子之间究竟存在哪些微妙的因果关系,孩子和父母之间该有怎样的互动,怎样的边界。

    这些问题都让我如此着迷,我每天像探宝一样,挖出一点,反思一点,在自我发现的世界里摸着石头过河。

    目前孩子还小,很多探究似乎在他身上无法看见结论,所以每每有疑问的时候,我会看自己,也看身边人,亲子朋友,婆家人,娘家人,他们如今扮演的生命角色中,一言一行,跟孩童时期的自己有着怎样的联系。

    我越来越相信一切皆有因果,很多成年人的问题可以追溯到他早期经历的母婴关系,只是世俗观念下,我们多数时候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而不愿意去深层发现原因,因为往深里挖,一不小心会撕开我们的伤疤。

    为了没有伤疤,就将就着一意孤行,或者找个自以为是的理由,安慰自己,也堵住别人的口。

    看书的结果是,我不再相信孩子哭闹的解决方式是让他哭个够,不给他在父母面前耍威风的机会,也不再相信不打不骂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无限满足他,会把孩子惯坏等等。

    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在我面前各种撒泼耍赖不听话的时候,我一个不小心还是会变脸,忍不住开口大骂,甚至打他一巴掌。

    老公对我的粗暴感到无奈,嘲笑我看了那么多书,听了那么多讲座还不会教育孩子,都白看了。

    我也会委屈得说,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可以骂,可以打,我们家的就不可以。

    我也可以按照老辈的教育方式,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偏偏自己给自己制造功课,把育儿搞得这么艰难。

    其实自己心里明白,真正的门槛不是孩子太不乖,而是自己还是没有改变。

    _4_

    比育儿更艰难的是自我修复,要把我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东西给孩子,比如柔软,温和,共情,妥协,需要我先努力去修行,才能对自己的孩子表达出来。

    那些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被父母温柔呵护一生的孩子,跟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他们长大后成为父母,对孩子表达爱要更简单自然的多。

    而这种亲情之间爱的互动会延续好几代人,让他们都受益无穷。

    在家我爸也对爷爷的教育方式存在不满,他不喜欢爷爷的霸道和粗暴,只是他一生都在努力逃脱爷爷的羁绊,跟父亲对抗,却没有思考自己育儿中也有着跟爷爷一样的不良因子。

    他努力做个不听话的孩子,也不知不觉的成了一个和爷爷一样粗暴的父亲。

    然后又培养出一个跟自己一样粗暴的女儿。

    粗暴就这样遗传下来。

    上代人的观念里只有反抗,没有反思。就像我的父亲以为以粗暴对抗粗暴,就解脱了,不知道在对抗的同时自己也是粗暴的,而且这种方式还会影响后来人。

    他们有时候也会反感这种不舒服的相处模式,但是各自都认为脾性使然,不可改变。

    当我自己学习了心理学之后,我开始相信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什么时候改变都不晚,虽然有时候看起来比较艰难。

    我不想把这种不好的基因再蔓延下去,而目前唯一的解决方式是自我疗愈。

    有人说养育孩子是一种灵魂的救赎。

    我身上的问题确实在我有了孩子之后越发明显,育儿的同时是自我发现,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小孩,那个极度渴望被温柔对待的孩子。

    恰恰是我的孩子,无论我怎样粗暴得对待他,他始终在一心一意得爱着我,让我感到另一种温暖和慰藉。

    _5_

    我很羡慕有的孩子都三十好几了还能在父母面前撒娇,对父母表达爱意毫无违和感,说哭就哭,说抱就抱。

    这样自然流露的亲子情在我的生命里是缺乏的。以至于现在的我都感觉对父母表达爱是件很难为情的事情。

    从心理学上看,我虽然没什么太严重的心理问题,其实人格完善程度并不高,存在情感障碍,人格缺陷,生命算不上丰盈饱满,而对于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他的生命中可以拥有更多爱的滋养。

    一个人的人格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他将来的生命色彩。而父母的人格完善也在影响着孩子的将来。

    日本作家尹坂幸太郎说过,一想到人类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能为人父母,真是太可怕的事情了。

    考试前需要父母先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认识到亲子关系的重要,自己学习,自己测评,自己完善,不就完美,力求更好。

    反思是第一步,然后改变,实践,再反思,父母的成长过程可能回比较漫长。

    一个全职妈妈告诉我,她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自我救赎,让她看见了自己,看见了爱,看见了孩子。现在一家人都沐浴在爱的气氛里,幸福温暖。

    著名正面管教大师琳洛特说,改变是一个过程,并非终点

    当我们愿意去修行,去改变,才发现做起来并不简单。大家背负着原生家庭的烙印,或自卑,或粗暴,或霸道,还面对着世俗观念的挑战。

    这条路注定艰难,但是当我们决定出发的时候,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或许以后还会有纠结,有懊恼,或许终其一生,还是做不了好妈妈,至少我不会放弃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我终其一生,还是做不了好妈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jz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