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底,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英国《卫报》发表文章说:“工厂的自动化已经让众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人工智能的兴起很有可能会让失业潮波及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护理、创造和监管等工作。”
谷歌的科学家彼得·诺维格称机器人导致工作岗位大规模消失的情况肯定会到来,人们要做好准备。
但是李开复认为:科技革命不仅仅会造成人类的既有工作被取代,同时也会制造出足够多的新的就业机会。大多数情况下,工作不是消失了,而是转变为了新的形式。
如果把这里的“失业”定义为工作转变的话,那么答案是“会的”。从短期看,这种转变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阵痛,我们也许很难避免某些行业、某些地区出现局部的失业现象。特别是在一个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保障和教育体系建立之前,这一阵痛在所难免。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工作转变绝不是一种以大规模失业为标志的灾难性事件,而是人类社会结构、经济秩序的重新调整,在调整基础上,人类工作会大量转变为新的工作类型,从而为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人类生活的进一步提升,打下更好的基础。
尽管技术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但是我们也必须应对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至少在近期要缓解技术对就业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
关于新兴技术对就业市场的影响,观点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乐观观点。他们认为工人被技术取代后就会找到新的工作,而且技术也会激发新一轮的繁荣;而另一派则认为技术会导致大范围的失业,从而导致社会和政治冲突加剧。历史告诉我们,最终的结果会介于两者之间。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证据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对于以前的工业革命,创造的就业机会似乎变少了。美国近期的一次经济普查也验证了这一点,揭示了技术与失业之间的关系。普查结果显示:信息和其它颠覆性技术的创新是通过取代现有人工来提高生产效率,而不是创造新产品从而需要更多人力参与制造。
牛津大学马丁学院的两位研究人员,他们量化了技术创新对失业的潜在影响,并根据自动化发生的概率,对702个职业进行了排名,涵盖了自动化风险最低( 0分表示完全没有风险)和自动化风险最高的职业( 1分表示该工作存在被某种计算机替代的一定风险)。表2中介绍了自动化风险最高和最低的部分职业。
这项研究得出结论说,在未来十到二十年,美国47%的就业人口可能会面临失业风险。相对于此前工业革命对就业市场的改变,本次工业革命对就业市场的破坏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此外,就业市场两极分化的趋势更为严重:认知性和创造性强的高收入工作机会和体力性的低收入工作机会都会增加,但是常规性和重复性的中等收入工作机会将会大幅减少。
在可预见的未来,自动化风险较低的工作是那些需要社交技能和创造力的工作,尤其是在不确定状态下做出决策和提出创新思想的工作。
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工作环境里,有一种能力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而言都愈加重要,这个能力便是从知识和技能角度预测未来的就业趋势和需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会有不同趋势,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去了解第四次工业革命对特定行业、特定国家的影响。
世界经济论坛的2016年“未来工作”研究项目,从15个经济体的10个行业中选取了当今最大的企业,针对从现在起到2020年科技对就业、工作和技能的影响,调查了这些企业首席人力资源官的意见。如图1所示,受访者认为,到2020年,对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和系统技能的需求会远远高于对体力和知识性技能的需求。该研究报告发现,未来五年是一个关键的转型期:总体来看,就业前景没有太大波动,但是部分行业以及大多数职业技能会发生巨大变化。尽管大多数职业的薪酬以及员工的工作——生活之间的平衡关系预计会稍有改善,但是在一半被调查的行业中,职业安全感预计会有所恶化。在这个过程中,男性和女性受到的影响显然也是不同的,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性别不平等。
未来的世界会涌现出许多新的岗位和职业,这不仅是因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还因为许多非技术因素,比如人口压力、地缘政治变化、新的社会和文化规范。今天,我们无法精确预测这些因素,但是我坚信关键的生产要素不是资本,而是人才。因此,限制创新、竞争力和增长的因素更有可能是人才的匮乏,而不是资本的短缺。这可能导致就业市场逐渐分化为低技能的低薪工作和高技能的高薪工作,就像硅谷的作家兼软件创业者马丁·福特(Martin Ford)预测的那样,就业技能这座金字塔的整个底部将逐渐空心化。如果我们现在不做好应对准备,社会不平等就会加剧,社会压力也会随之增加。
国内企业的响应速度
2011年8月,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组件供应商富士康公司宣布,计划在未来三年里引入100万个机器人从事目前由公司员工从事的工作,这些机器人将从事重复性的机械工作,降低持续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并且提高效率。
据悉,自2013年浙江省提出“555机器换人”推进计划,即未来5年每年实施5000个项目,投入5000亿元资金,推进“机器换人”战略。
另据浙江省经信委调查,2013年前4个月,该省已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 166亿元,同比增长37. 3%。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0. 6%,主要用于机器换人,比2013年同期提高了7%。
浙江省统计局的分析人士表示,根据就业弹性变化测算,2011年、2012年两年间,通过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机器换人,少吸纳就业人员60万人左右。2013年,通过机器换人,浙江省减少普通劳动用工70万人,2014年1~ 8月减少60万简单劳动为主的操作工人,“预计年底减少100万不成问题。”并且对新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明显提升。
根据规划,浙江省3. 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争取在2017年内全面完成“机器换人”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每年投入不少于3 000亿元。
而“机器换人”也已成为制造业大省广东的热门话题,如广东东莞从2014年起每年安排2亿元扶持企业“机器换人”;从2015年起,广东省将通过奖补措施推动珠三角地区企业“机器换人”,今年的目标是600家企业。在用工成本节节攀升的情况下,“机器换人”同样受到了江苏企业的追捧。从常州、无锡到徐州、宿迁,制造企业纷纷跟上这股热潮,
2014年6月13日,海尔CEO张瑞敏先生在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上语出惊人,“去年裁掉1. 6万名员工,海尔今年还要大刀阔斧,裁掉1万名以中层管理者为主的员工”。
在“工业4. 0”不可阻挡地袭来之际,大量中层管理者与蓝领工人就业这个社会问题变得愈发现实。
伦敦商学院的琳达· 格拉顿(1955—)在她的新书《转变:未来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变化及应对策略》(2011)中,她预测道:“若没有一技之长,就会陷入拿着低工资,与全世界的劳动者竞争的窘境。”“单纯的通才型中层管理锐减”。 她认为“未来在过去的延长线上”,如果不改变过去的做法,就会被时间追上,最终度过孤独而贫困的人生。 为了不至于落入这个境地,她认为应该从现在开始,做出自身的“三个转变”:
转变1:尽量在感兴趣的事物当中,获取几个专业技能。
转变2:建立与他人协作,包括稳定的人际关系。
转变3:摆脱满足于所得与消费的现状。 如果不能持续发展,发达国家也有尽头。
她警告:“即使身处发达国家,如果10年间不闻不问,也会落魄到‘新兴底层’中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