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想有个书房,只敢在心里悄悄想想,不敢说出来,说出来她怕笑掉很多人的前门牙。想到这里,她自己先偷偷笑了。
那天周莉老公语气缓慢,拉着声调儿说:老人儿,你看那些书有啥用,刷刷抖音、刷刷快手、跳跳广场舞乐呵乐呵不是挺好,老了老了非要抱着一本书吭。读半天记得住吗?其实周莉也知道读后也记不住。
但她听着那调数儿反感的说:管你啥事,记住记不住我乐意。你玩你的,我玩我的,误不了你三顿饭,少干涉我。
老公轻瞟了她一眼,笑了笑推门出去了。周莉感觉心里特堵,总觉得那笑里藏的是“轻蔑或小瞧。”但没有证据,说多了又会抬杠,也就算了。
也许老公没有恶意,就是随便说说,但这几年的周莉太敏感,就因为写点文字,被太多人贬损。
周莉没文凭,没职称,就是地地道道退休员工,她寻思难道工人就不能喜欢文字吗?那些人至不至于呢!爱文字和爱打麻将,爱跳广场舞,爱逛街,爱徒步旅行等,不是一样吗?都是老年生活的一种,咋就很多人这么容不下爱文字呢!
周莉小时候性格恬静,喜欢和性格相近的女同学一起玩。她的玩伴小名叫橘儿,长的圆圆的娃娃脸,下颏厚厚的带着婴儿肥,个子又低。很多男生总欺负她,吆喝她小不点儿。长大了周莉才寻思,那些男生也是嫉妒羡慕才那样做的吧。橘儿学习特别好,老师课间提问题,她都勇敢的举手或者抢答。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是班里第一。不像周莉每节课都心里发慌。老师讲完课,她总是低着头不敢看老师,生怕老师提问问题,她怕站起来回答错误,直到下课铃响起才把心搁进肚子里。就这样一个小女孩儿爱上文字也许和橘儿交往有关吧!
橘儿同学的父母亲都是老师,她们很注重几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里大红柜子上面放着一个两层书架,书架里边放了各类书籍,橘儿写完作业就可以看小人书,故事汇,小小说和词典及寓言故事等。周莉心里非常羡慕,做梦都想有个书桌和书架,当然有个书房更好。闲暇时自己坐在桌边写作业,读课外书,文静婉约那才是一个女孩儿该有的样子。
周莉寻思自己家,一大家子人住一间房,父母亲又没有多少文化,最多也就认识人口手足,天下太平和男女厕所。而且母亲那时候上临时班,总是叮嘱周莉做饭洗菜,打扫卫生。她每天写作业都没个桌子,趴在炕边,炕沿割的肋条都疼,想想就觉得委屈。甚至周莉给自己找理由,学习不好也是家长不重视学习,从来不问她们作业写了没有有关。
记得那年姥爷去世,大姨父心灵手巧。他亲手为姥爷做了纸房子,也就是死人到地下住的房子,居民们通常叫纸蔗。那时生活必需品紧缺,只能就地取材用高粱杆和麻纸,还有少量塑料纸和浆糊制作,准备做堂屋三间房,大姨父首先用颜料把麻纸染了所需的颜色,摆在炕上晾干,这是辅助工作。
然后用小刀给高粱杆削各类槽子,使它们相互咬合,做好三间房的架子,再用浆糊糊几层麻纸固定房子。再剪出窗子,门,烟洞等。东房,后墙地上有水缸,面缸和柜子,前面靠窗子是一条炕,炕上放了一个炕桌,炕边灶台边站着丫鬟做饭,锅里气丝丝缕缕。旁边板凳上坐着小丫鬟拉风箱。地中央炉火红彤彤的。西房做成书房,后墙一个大大的书柜,上边放着一层层书样。旁边是大书桌,上面放着毛笔字帖,还有砚台。寓意是后代儿孙学业有成,都能成为文曲星。
周莉那时候小,懵懵懂懂听大人们讲述这些阴阳事情,感觉特有意思。总想看看大姨父做的书柜及书桌和橘儿家的一样不一样。当时的塑料纸质量太差,雾蒙蒙看不清楚,周莉用小手把塑料纸捅开一个洞,瞄了好几眼。后来看到纸房子破了,吓得她藏在茅房很久不敢出来,怕姨夫骂她。现在想想多大一点事,姨夫抹一点浆糊按一下下不就好了吗!后来也不知道是纸房子里书房的寓意逼真,还是碰巧,大表哥考取了师范学院,当时那是高等学府。他毕业后当了初中老师,再后来当了学校校长。表姐考取了医学院,后来成为了一名医生。
周莉从那时起就“想要个书房”,这心愿一直心间萦绕。
八零年考高中,晚上自己复习试题,哥哥抱着半导体听书,周莉让哥哥小声点或者关掉半导体,哥哥不听,还讽刺挖苦说: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屎憋到屁股门才挖厕所,还对别人指手画脚。切!爱谁谁我就要听。为了这几句难听的话,兄妹俩个人打了一架。当时父母偏心儿子,还批评了周莉。周莉心里憋屈哭了半夜。第二天眼睛肿得像桃子,头昏脑涨,结果考砸了。从重点班直接降到了普通班,她再也没有了学习的激情。
两年后高考落榜,周莉痛苦的煎熬两年多,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补习,选择上班。她完全放弃学习机会。两年的痛苦全靠读小说来麻痹神经。每个月开工资买“十月”“收获”等刊物书籍,追读当时的伤痕文学。
后来结婚,日子过得不顺,成天只为了奔波生计,放弃了读书。直到三十五年后才重新开始读书写字。刚开始周莉玩公众号投稿,文章出刊后喜滋滋地发朋友圈,常被一些人编排挖苦,“哎吆大作家,挣了多少钱?又写了?”她顶着压力坚持下来。如今四年过去了,还是有人不理解她。记得有一次和闺蜜聊天,闺蜜是小城作协会员,自称生性高傲,说话高高在上。也许发自内心看不起周莉,她觉得阿猫阿狗都在写字,而且自称文章,似乎亵渎了文字一般。闺蜜言语之中满是质疑,她问周莉为什么写作?口口声声说,刚开始写作的人都想让人赞美夸奖。意思是周莉写作功底浅薄,写的一塌糊涂。还不放弃不就是为了图名利。那种质疑隔着屏幕都让周莉脸红心悸,甚至有点百口莫辩。一位六十岁的老太太,不就是爱好文字,想在老去的路上丰盈自己的老年生活吗?能图什么名利……
周莉知道自己永远成不了家。她就是想要个书房,里边放一张书桌,一把转椅,闲时品茗读书,涂鸦几篇小文,或者描摹几篇小楷,投个小刊物,发个公众号……享受那种文章出刊后的欣喜和快感。
想的就这么简单,要个书房应该可以吧!
好在后来买了新房,装修的时候,老公特意为周莉改造了一间小书房,了却她此生的愿望。
周莉一直相信,努力学习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不知不觉她混迹在文人墨客队伍里整整四年,她自认为:虽说没有写出多少出众的好文,愧对小书房,可那又有什么呢?她确定这辈子一直会滥竽充数,做个开心快乐的斯文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