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大好风光
图文/原创 : 莲小湲
武璟元这次行在路上,心无旁骛,一心赶路。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醉了,醒了。醒了,就听别人吆喝,看别人演,自己作为一个观者。醉了,别人听你唱,看你演,不断地翻着花样,就这样把生活演成一幕幕戏。
古道尽,西风扬,瘦马嘶鸣;旧巷纯,烟雨浓,柳直影长。当人们行走在尘世中,碰撞在时光里时,多少故事是他人导演的。
武璟元行至江州时,船家提议在此靠岸歇息一下,顺便也置办些用品。他也觉得赶了这些日子的路,该让船家休息休息。船公大叔将船贴靠到码头上,拴好船,摘下斗笠,将脖子上的汗巾在水里涮了涮,擦了擦脸,对武璟元说:“公子,咱们的船就停在这里,您可以随处走走看看,晚上可以回船上住,也可以在客栈住一晚,洗一洗舒缓舒缓。我们明日一早启程。”他又对伙计说,“你先去吃些东西,回来看船。”
武璟元双手抱拳,对船公说:“有劳船公大叔,你辛苦了!也好好歇息歇息吧!”说罢,提起衣摆,离舟登岸。
江州像是刚刚停的雨,四处都水光光的,湿滑的很。武璟元沿石阶而上,几个调皮的顽童从背后冲过来,他身旁一位先生躲闪不及,被撞个趔趄,武璟元眼疾手快拉住了那个人,那位先生站稳脚,整整衣冠,向武璟元抱拳道:“多谢!多谢兄台!”
此人一身银灰长衫,表情沉静,冠帽下一头白发。他回头对赶过来的仆人说,“没事,你去吧!去吧!”他边说边摆手。
武璟元见此人行动举止不俗,颇有大家风范,便抱拳还礼道:“晚生,徽州槿阳公之子武璟元,这厢有礼了!”
那位先生和武璟元登上最后一级台阶,听到武璟元的话停下了脚步,转过头看了看他,“哦,你是徽州槿阳公之子!”他细细地端详着武璟元,有些意外。
“先生与家父相识?”武璟元也有些意外。
“那年在京城有缘相见。”先生说。槿阳公是什么人,是武皇的后人,在京城上流人群里是有一定地位的。
“冒昧地问一句,先生是?”武璟元没想到在这里会遇到与家父相识的人。
“白居易。”先生随口答道,毫无夸耀之意。
武璟元惊在那里,原来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竟是鼎鼎有名气,闻名遐迩的白居易。“是醉吟先生!失敬失敬!”武璟元因为看到白居易一头白发,原以为是位长者,不想竟是白居易。实际上白居易年龄也只有四十多岁,只是他很年少的时候,就白了头,人们都说他是读书用功累白了头。
白居易,字乐天,号醉吟先生。此番回京是接受皇上授左拾遗的。
“早年在京城就听说槿阳公家有位相貌俊逸,才华出众的公子,今日相见,果然是气度不凡,”白居易赞叹道。
“兄台过誉,都是谬传,不可这样折杀小弟!”武璟元忙解释说,“兄台才是当今才高八斗,诗词歌赋均属一等一的才子。特别是诗歌,堪称色彩浓郁,句句耐人品读,每首诗都是一幅画。”他称赞说。“那首应考习作《赋得古原草送别》,那样的年龄,写出如此绝妙的佳作,属小弟所不能及,兄台是大才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他随之吟道。
白居易听武璟元如此说,便笑了,“贤弟真真是过誉了,那是小儿雕虫之作,不足挂齿。”他谦和地说,“你我兄弟就不要站在这里相互恭维了吧!贤弟这是要到哪里去?”
“小弟是进京赴考,途经这里。”武璟元说,“长时间赶路,船家要歇歇脚,随便也领略一下江州的风土人情。”
“对呀!也该想到贤弟是进京考取功名的。”白居易笑着说,“正好,我也进京,你我可以结伴同行,也省的路上寂寞无趣,岂不更好!”他说着抓住武璟元的衣袖,“我们现在就去街市吃两杯,也品尝品尝江州有名的瓦缸小吃,切不可把时间浪费在这里。”还没等武璟元做出反应,已被白居易拉着走了。
“什么是瓦缸小吃?”武璟元被白居易拉着,他紧走几步,赶上他问道。
“瓦缸小吃可是江西这个地方有名的传统小吃,尤其是江州这个地方为正宗。人们说,来江州不可不登庐山,不可不吃瓦缸。”
白居易放慢脚步,“瓦缸小吃,是用瓦缸为器具,新鲜食材装在里面,用木炭火慢慢煨制,食品味道极其鲜美,又有益身体。这种小吃,不仅味道独特,制作的工艺也独特,真真切切是别具一格。”他说着忍不住咽着口水,“《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载了煨汤的真谛:‘风味之本小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则成至味’。”
“没想到,一餐一食还有这么多学问,贤兄对饮食又有这么深的研究。”武璟元还真没吃过,听了白居易这一番说,也来了兴致。
相传瓦缸小吃,有个典故!东周慎靖王姬定,青年时极好玩,一次和朋友们游玩走到了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大家被那里的景色吸引,便停下脚步。慎靖王便让家仆埋灶做饭,他们饮酒作赋,琴箫和鸣,玩到夕阳西下,明月高悬,仍意犹未尽,便相约明天再相聚。家仆听说第二天还相聚,便把余下的鸡,鱼,肉等食材一起放进瓦罐中,又加上佐料,加上泉水,压上盖子封好,塞入未熄灭的炭火中,用泥封住,仅留一个出气小孔。次日,众人如约而至,家仆在准备饭食前将掩埋的瓦罐掏出,罐子口一打开,香飘四溢。慎靖王问家仆是什么,家仆说是为大家预备的汤。大家品尝后,都觉得味道极其鲜美,赞不绝口。后来慢慢流传到了饭馆,就是现在的瓦缸小吃。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