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的春秋,因为有孔子而成就经典;而今天的《论语》,因为有杨伯峻先生而重焕生机。《论语译注》之美,惊世的磅礴,永生的难忘。
邂逅《论语译注》,我遇见了传统孝道之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连盛德有范垂人间的先哲孔子都以孝道为立人之根本,可我们呢?空巢老人,虐待老人已成为中国养老问题的代名词,甚至被提至立法议程。试想,当一个民族的道德都须法律来维护时,它离灭亡还会远吗?
《论语译注》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纵然当今社会年轻人的压力大,外出打工,下海打拼的比比皆是,但我们需时刻谨记:"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但求始终心怀父母,常回家看看,无愧于心。
邂逅《论语译注》,我遇见了平和心境之美。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一种平和的心态。让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不会失去平衡。
两千年前的孔子以前也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么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因穷而作乱。这份安贫乐道的心境至为难得。因为有了平和的心境,所以孔子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邂逅《论语译注》,我遇见了勤奋学习之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只有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
高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或许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有钱,比我们起点高,甚至会有富二代,官二代在面前炫耀。但我们要时刻保持一份平和的心境。
高中,不像高初中那么轻松,那么简单,老师督促,家长监管。我们会有数不清的作业,也会有学不完的知识,但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初心,学习是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握时间,勤奋学习,努力上进!
看着手边的《论语译注》原来美一直就在身边。哪怕是最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论语译注》也能有如此触动人心的美,一种能让你受益终生的美。
不是不曾遇见,而是不曾用心去感触。
——潘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