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山的绿

作者: 生还者 | 来源:发表于2024-03-11 11:10 被阅读0次

    刚刚抵达南宁,我便感觉到那种我很久都没有闻到过的、浓郁而充沛的自然气息。在从机场前往市区的路上,我时不时地把目光投向车窗之外,仔细地打量生长在车道两侧的大片绿色植物。很多种我叫不上名称的热带植物都显得十分茂盛,大片灌木牢牢地覆盖道路边缘的整片空地和整面高墙,高大的树木则笔直向上、直冲天际。即便隔着车窗,我也能够隐约感觉到专属于热带地区的自然生命气息。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还只是刚刚进入春天的时候,南宁的大多数绿色植物全都显现出深邃而令人感到安详的翠绿,令我只是用眼睛看就有心神安定的感觉。在此之前,我只有在小时候跟随家人一起去海南岛时有过这样的感觉。尽管我已经去过许多座绿化程度同样不差的温带城市,却始终没有在其他的城市感觉到这种足以令我感到心安的自然生命气息。这种感觉不但能够抵消我对南宁市区之内的很多旧房子的观感,还能够一定程度地化解我心中的烦闷。

    由于我这次预定在南宁停留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心里烦闷,我决定只挑选位于南宁市区之内的一座相对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点深度游览。想来想去,我决定去直接坐地铁就可以去的青秀山看一看。山水相间的自然景观从来都能够让我感到宁静,有时候还能够让我暂时忘记自己无法避开的烦恼。

    走出地铁口之后,我便到青秀山景区的北门外侧去买票。尽管这段时间算不上旅游旺季,围在大门入口之前的人还是不算少,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口中说着我很难听懂的方言的中老年人。买好票之后,看到排队进入景区的人相对较少,我便迅速地穿过分别聚集在大门前方各处的人群,直接走向入口,进入景区之内。

    沿着正对大门的台阶向上走出一段距离之后,两株形状十分相近的大榕树便先后从我的眼中显现出来。在此之前,我只在书本和影视资料里看到过榕树的图片。那些图片里面的榕树几乎全都是一个样子,树干庞大粗壮且呈整齐的圆柱形,大量的枝条整齐划一地向正下方垂落,茂密的叶片重重叠叠地紧挨在一起且几乎完全不露出一点缝隙。但是,此时此刻,呈现在我眼前的这两株榕树的形状却都和我曾经看过的图片有很大不同。它们的树干都不是标准的圆柱形,甚至都不是单一的标准形状,而是错综复杂且形状完全不同的不规则形状。整体轮廓形状接近上宽下窄的梯形的树干将盘根错节的树根牢牢地深入土壤之内,再将形状如同尖锐长矛或者修长利剑一般的树枝伸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并让大量宽度不足人的手指的细小枝条沿着枝干的表面向下垂落,形成如同大片窗帘或者门帘一般的形状。位于两大片树枝顶端的大片树叶不仅遮盖住以树干为圆心的一整片区域,并显现出明显的色差变化与亮度变化。在相对靠近树枝末端、距离树干的核心相对较远的位置,树叶表面呈现相对较亮且具有活力的浅绿色或碧绿色;在相对靠近树干和多根树枝几乎完全重合的位置,树叶表面的颜色便逐渐加深,有的呈深绿色,有的则几乎接近墨绿色。只要抬起头,并缓缓地顺着枝叶覆盖区域的边缘位置向正中央的位置看,就能够隐约看到许多片亮度不同的树叶图案所组合而成的多种不规则图案。无论是什么样子的不规则图案,都不显得杂乱,也不显得阴沉,反而能够在阴沉的天幕之下令人更加容易感到宁静。

    走上整片台阶之后,一大片宽阔的平台呈现在包括我在内的诸多游客的眼中。摆放在这片平台周围各处的,是各种不同形状的人工盆景植物。有些人认为,所有人工制造、哪怕是雕琢而成的事物或者景物全都无法和纯粹的自然景观相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观点其实有些太过绝对。因为,不同的人对于“好”和“美”的定义可能是不完全相同的,评判“好”和“美”的标准也可能是不同的。而且,人工创造出来的美应当是发源于自然的美、却又和自然的美不同并且要尽可能地追求超越自然的美的。各种盆景植物种类各异,造型也各不相同,枝叶的亮度和茂密程度由深到浅,枝干的宽度也由宽到细,分别展示出生长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当中的植物的样貌。无论是茂密而深邃的绿叶,还是明亮而醒目的黄叶,或者是细长而脆弱的枯枝,都各自代表不同的风格、不同种类的美感。

    离开盆景植物所在的区域之后不久,我又在一大片繁盛的灌木丛之中发现一丛喇叭花。在大量的碧绿色叶片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一丛明黄色的喇叭花显得有些不起眼,也显得有些较弱。每一朵花的体积大小都和它们周围的叶片相差无几,薄薄的花瓣更是显得比叶片还要更薄一些。相对于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的叶片,潜藏在叶片之中的它们似乎显得更加较弱,看上去连一阵风、一场雨都完全抵挡不住。但是,即便如此,它们的明艳仍然能够给碧绿一片的灌木丛增添几分生机,并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来到友谊长廊前方之后,我直接进入长廊内部,并沿着长廊一直往前走。这条长廊象征我国和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友谊,几乎完全由红色实木和灰瓦建造而成,整体显得古朴而厚重,只有悬挂着的吊灯与红灯笼能够带来几分明艳的色泽。由于穿行长廊的游客不多,也几乎没有多少人在长廊里大声说话,大部分面积都被阴影笼罩的长廊显得十分幽静。一边穿行于其中,一边观看悬挂在长廊两侧的东南亚各国历史、地理及各项风俗的介绍,很容易让人有一种随意地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来回穿行的感觉。长廊中间的庭院里生长着一大片花草,深绿色的草包裹着淡紫色的花,碧绿色和淡绿色的灌木与奇形怪状的石块相对而立,无处不显示出一种静谧的美。位于长廊尽头处的那一片供游客自由活动的广场则人声鼎沸,和长廊内部形成鲜明的反差。有很多游客纷纷和另外一批不同风格的盆景合影,有很多游客在围绕广场周围的各种摊位之前买东西,还有的人在广场中间的大片绿地之内拍照或者追逐、打闹。安静和热闹之间的差别和距离往往是肉眼可见的,却也是不明确的。

    走到烈士纪念碑下方的台阶前方之后,我感觉到,自己的膝盖和双腿开始酸疼。正因为如此,我没有爬上台阶去看烈士纪念碑,而只是在台阶下方拍下一张纪念碑的照片。即便相隔许多道台阶的距离并位于台阶两侧的大量笔直地伸出来的枯枝的遮挡之下,纪念碑顶端的蓝绿色仍然显得足够醒目,并与纪念碑表面的鲜红色字迹形成鲜明对比。与此同时,距离烈士纪念碑相对较近的另外一株大榕树同样牢牢地吸引住我的视线。相对于我自己之前见到的那两株榕树,这一株大榕树明显更加高大,枝条和叶片也显得更加繁茂。在自然光的照射之下,它表面的大量叶片同样显现出深浅不一的诸多色块,并隐约形成许多条直线状或者波纹状的起伏纹路,较亮的浅绿色部分和较暗的深绿色部分互相分开却又紧贴在一起。它的树干完全位于阴影之下,并被大量枝条遮挡,不仅显得黝黑,更显得粗壮而坚实。和树干相比,哪怕是几乎已经接近墨绿色的叶片都显得十分明亮。

    沿着烈士纪念碑旁边的道路一直往东走,我走到一系列灰瓦白墙的建筑物之前。在此之前,我经常在江南一带的乡镇或者村落里看到这样的建筑。无论经过多久的时光,灰瓦白墙的房子总是能够带给我一种素雅和干净的感觉。走近之后,我才看清,这三座建筑物的名字分别叫做“状元阁”“榜眼亭”和“探花廊”,距离它们较近的那一面墙上悬挂的一大段文字内容是对我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的简要介绍。状元阁在一面长满绿树的斜坡的正上方,榜眼亭位于广场西侧的水池边缘,探花廊坐落在一整片高大的树林之前。水池中满是鲜绿色的荷叶,许多片荷叶的形状几乎全都是完全一模一样的正圆形。大量荷叶紧密地挨在一起,和隐约显现出浅绿色的水面中投射出的树木倒影合为一体。不远之处,一个名为“状元泉”的泉眼当中缓缓地释放出潺潺流水。同样显现出碧绿色的泉水在石板路表面上画出曲折的痕迹,再不慌不忙地注入水池之中。水池周围静悄悄的,没有任何杂音。

    吃完简单的午饭之后,我沿着可供行人和观光车通行的路走向位于青秀山顶部的天池。和其他地区的那些自然形成的天池不同,位于青秀山最高处的天池是人工挖掘而成的。池中有长满绿色植物的小岛,有连接小岛和岸边的拱桥,有停靠小型游船的码头,也有大量成群结队地游动的鱼。不过,当我来到天池边缘的时候,我没有看到乘坐游船的游客,只看到少数几名游客在码头的柜台上购买鱼食并一起到码头边缘去喂鱼。大量的鱼感知到游客扔到水里的鱼食,随即一股脑地簇拥到码头边缘位置,争先恐后地抢夺落进水里的鱼食。这些鱼绝大多数都是赤红色或者橙红色的,在显现出淡绿色或者碧绿色的水面中显得十分醒目,足以令每一个来到水边的游客眼前一亮。走到码头的边缘位置之后,我刚好能够看清天池周边的大片景物在池水表面显现出的大片倒影。在灰白色的天幕之下,无论是高大而挺拔的树木,还是郁郁葱葱的灌木和野草,还是方方正正的建筑物,都难免略有几分失色。不过,即便如此,它们显现在水面中的倒影仍然呈现出一种比池水的颜色更加素雅的淡绿色。由于没有风,池水表面显现出来的大片倒影都是完整的,如果凑近去看,有的人可能会感觉到,原本虚幻、不存在的倒影似乎凭空生出一种微弱的真实感,就像是现实中的景物的完美复刻。

    离开天池之后,我走上通往更高处的一段山路。走到山路的尽头之后,我便看到被诸多游客称为青秀山重点打卡地的龙象塔。围绕在龙象塔周围拍照、打卡的游客同样很多,只不过比围在天池周围的人少一些。九层宝塔笔直向上,直冲天际,建筑轮廓接近标准的棱柱,表面看上去显得足够厚重,也显得十分坚实。指示牌上面说,龙象塔最初建造于明朝,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因容易成为日军轰炸的目标而被拆除,后来才在原址上重建。也正式因为如此,重建之后的龙象塔表面几乎看不到多少时光摧残的痕迹,显得十分素净。整座宝塔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环绕在外墙周围的翠绿色瓦片。每两层楼的外墙均被组成环状的翠绿色瓦片分隔开来,在混杂着浅灰色和浅褐色的墙体表面增添几分令人感到安心的色泽。对于很多人而言,想要理解并感悟厚重的历史,总是需要几分足以令人提起兴趣的光泽。

    离开龙象塔之后,我走向被很多游客称为青秀山的另外一个重点地标的桃花岛。桃花岛当中长满大片红艳似火的桃花,每一株树、每一朵花都释放出无比浓烈的热情,与周围的大片碧绿植物形成无比鲜明的对比。只不过,桃花岛当中的人实在太多。整片树林里拥挤得几乎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每一株树周围都有游客在拍照或者打闹,喧哗的声音更是几乎能够完全穿透道路两旁的两片高大树林。我没有过多地停留,缓慢地走向东边,准备从景区的东门离开。走出一段距离之后,我来到一条由西向东的宽阔阶梯之前,沿着阶梯缓慢地向下走。走到阶梯的正中央位置之后,我走到从阶梯边缘向外凸起的观景台上,站到观景台边缘,缓缓地打量远方的景物,从被灰白色的天幕牢牢覆盖住的高楼大厦看到横跨湖面的高大桥梁,再从枝叶繁茂的树林看到清浅素雅的草坪,最后看到被诱人的翠绿色和深邃的墨绿色牢牢包裹住的水池。站在高处向远方眺望,总能够让人感到舒心,有时候还能够让人想通某些在昼夜忙碌时想不通的道理。

    走下阶梯之后,我缓缓地沿着道路走向景区东门。在我即将来到距离景区东门相对最近的游乐区之前,我突然发现位于一整片草坪之内的一片营地。这片营地当中满是不同形状和材质的帐篷,每一顶帐篷都被让人感到心安的绿草紧紧包围。和高大树木的翠绿色、茂密灌木的墨绿色相比,这种淡淡的浅绿色足以让人感到温暖、感到放松,也能够让人更加顺畅地和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绿色是代表生命力的颜色,也是代表自然之美的颜色之一。与此同时,专属于青秀山的绿色还告诉我,它同样是自然之美和人工之美能够顺利地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标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美的融合,更需要发现融合在一起的美的眼睛。

    2024.3.1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秀山的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sm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