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读书札记200】虚怀若谷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2-07-14 06:00 被阅读0次

《传习录下》第293条 

癸未春,邹谦之来越问学,居数日,先生送别于浮峰。是夕与希渊诸友移舟宿延寿寺,秉烛夜坐。先生慨怅不已,曰:“江涛烟柳,故人倏在百里外矣!”一友问曰:“先生何念谦之之深也?”先生曰:“曾子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若谦之者,良近之矣。”

江右王门是阳明心学的第一大派,欧阳德、聂豹、罗洪先、徐阶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最早的雏形就是邹守益建立的惜阴会,惜阴即珍惜光阴之义。惜阴会的建立,为江右王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后来他又在青原山定期举办阳明心学学术大会,同志云集,盛况空前。

邹守益作为江右王学的开山与掌教,其王学造诣的精深和见解的超群是无与伦比的,其在传播王学的过程中做的大量的务实工作。王门弟子合作编修《王文成公年谱》邹守益被推为编修总裁。

邹守益自幼博览群书,17岁时,中江西乡试。20岁参加会试,被考官王阳明拔为第一(会元),廷试又高中探花,直接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一年后,他便辞职还乡专心研究程朱理学,但始终不能贯通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

正好王阳明在江西任职,两人便反复辩论良知之学。邹守益逐渐领会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及反求内心,以达到心物一体的治学之道,以前在研修朱熹理学中遇到的疑虑顿时扫除,于是拜王守仁为师,潜心钻研阳明心学。

邹守益认为,治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敬畏之心,慎独戒惧,但又不能拘泥执着,否则容易心绪不宁。他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在正德帝和嘉靖帝期间,邹守益都深得皇帝器重,但由于正直敢言,多次被贬黜,他没有得失之患,醉心于教育,传播阳明之学。

嘉靖二年,邹守益到绍兴向老师问学,住了好多天,走的时候,王阳明一直送到浮峰,当晚乘船到延寿寺过夜,王阳明和蔡希渊等人陪邹守益一直谈论学问到半夜。

邹守益离开以后,王阳明惆怅不已,不禁感慨:“江涛烟柳,故人倏在百里外矣!”恋恋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

有位学生就问:“老师为什么对谦之如此思念?”

王阳明说,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论语·泰伯》)

像谦之这样的人,差不多可以和颜回媲美了。有才能却不忌讳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渊博却不耻于向见闻比自己少的人请教;满腹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即使被冒犯,也不会计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读书札记200】虚怀若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zt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