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306080/b3284575f2437dbb.jpg)
《论语·为政》里记录了学生子游和老师孔子之间,一段有关孝道的对白: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是说,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给出的答案是,现在所谓孝顺,以为能养父母就可以了。可是人也都能做到饲养狗与马,如果对于父母没有敬意,那和饲养狗马有何区别呢?
同时文中又记载了,另外一名学生子夏向老师请教如何尽孝: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此处是讲,子夏问:“怎样是孝道?”孔子回答:“ 难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这就是孝了吗? "
“色”指的是对父母的脸色,“难”是说困难之处。合在一起便是“色难”,即指子女事奉父母,能以和颜悦色来对待父母,这点确实比较难。无论是谁和父母相处,总会有些磕磕碰碰,这时候便是考验“色难”的时机。从“色难”二字来看,其实我们做得都不合格,谁没有和父母吵过架、顶过嘴?能让父母开心,不违逆父母的心意,能时常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这仅仅是为人子女,最先应做到的事情,但又是最难做到的事情。
明成祖朱棣曾经出个上联:“色难。”要才子解缙来对。解缙应口而答:“这个容易。”过了很久,皇帝还不见解缙对上,于是便问:“爱卿不是说容易吗?怎么现在还没对上?”解缙连忙说:“臣方才不是已经对上了吗?”原来“容易”就是下联,对父母和颜悦色真难,此为上联:色难,而对父母容色以待真易,便是下联:容易,细细思量之下,连皇帝都连声称妙。
![](https://img.haomeiwen.com/i3306080/7f3d25469f17d81b.jpg)
更有《礼记》里对于孝道,提出了重在养父母之心,这便是针对于“色难”,提出了“色养”要求。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阐明子女赡养父母,要做到让他们心情愉快,喜乐无忧,做事不违背他们的意愿,诸事承顺其心意。
今日读了这些圣贤文章,让我醍醐灌顶,原来自己沾沾自喜的孝顺,在孔老夫子的眼里,都算不上真正的孝道。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这我都已经做到了,现在好似圣人在反问我,以为做到这些,就算是孝了吗?
深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我顿觉惭愧之至。作为父母的长子,这些年来,扪心自问,我对家庭的贡献确实是最多的,所以很多时候,父母有什么事情,总是要征求我的意见。如今老人都快接近七十岁了,在情感上和日常生活上,开始对我有依赖心理。无形当中,助长了我的心里膨胀,总会嫌老人啰嗦、唠叨,很多次都是当面打断和制止,这就犯了圣训里的色难,更无从谈起色养了。
圣人之所以强调,尽孝首先要从色养开始,那是因为色很难,而容则易。自古孝道既是至高无上的天道,又是四海皆准的人道。谈大道理,谁都说懂,却知易行难,那就从你我自身做起,从今日做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