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别酒

作者: 半镜流年 | 来源:发表于2023-05-08 15:47 被阅读0次

    文章原创,文责自负

    人生如浮云,聚散无常,来去匆匆。灞桥之畔,折柳赠行,渭水之边,去马萧萧。“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送别的画图。从诗中“酒旗”二字,可以使人想到,分手之前,他们已在酒家大醉一场。互相珍重的话语,已重复千遍,直到红日西沉,彼此才扬袂而别。

    离愁别恨,心中凄恻,谁人能免?当然,该来则来,该去则去,不拖泥带水;痛痛快快也是可以的。然而,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因此,分手之时,总有唱不完的骊歌,流不完的眼泪,道不尽的情话。不说离则已,一言离就难舍难别。

    古人有“饯别”之礼,以酒送行。但那一杯酒,也不是人人都能饮得进去的。李白诗云:“送尔难为别,含杯惜未颂。”有的人一端酒杯眼圈就红,鼻子就酸。“泪逐劝杯落,愁连吹笛生。”“灞陵桥上杨花里,酒满芳尊泪满襟。”泪水多过酒,教人好生难过。刘长卿被贬岭南,到了长沙时,朋友载酒江头,为他送别。这时传来悲凉的笛声,酒味变得更加苦涩。他的《听笛歌》云:“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士子落第,官场失意,生计不易,念及此刻,便有“一杯魂惨淡,万里路艰辛”之叹。这时端起杯来,眼流泪,眉打结,心打颤,还能顾及酒味吗?

    然而,人们明白离愁别恨的痛苦,深知前路的艰难,却又极不愿意为离愁别恨压弯了腰。他们要借助这杯酒,扫尽脸上的愁云,让它化作一缕明媚的春光,照彻自己的心坎。“举杯聊劝酒,破涕暂为欢。”虽是片刻之乐,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一直泪水簌簌,离愁不散,是会憋死人的。

    既然酒有破涕之功,那么这杯酒就非饮不可了。“人行千里外,兴在一杯中”“烟树霸陵岸,风光长乐坡。此时无一盏,争奈去留何?”杜甫送别友人时,“惜别酒频添”,到底添了多少,谁也说不清楚。有时壶都空了,他还呆呆地坐着,不肯离去。他知道马嘶人起,就得分手言别。为减离愁,此刻有多少酒也不够斟。“同欢万斛酒,未足解相思”,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有的人希望这时多饮,忘了自身的存在,免得为别情所苦。“离歌未尽曲,酌酒共忘形。”最好是烂醉如泥,久卧不醒。“相别灞水湄,夹水柳依依。我愿醉如死,不见君去时。”相知已深,痛不忍别,一片真情,令人感叹。

    虽说酒可以忘忧,但有人却生怕一醉,误了送客,或妨碍行程,所以未免有推杯不饮之意。“送客饮别酒,千觞无赭颜。”这不过是劝人饮酒的话,实际上谁也做不到。有的人喝醉了,迷迷糊糊,“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朋友是上天还是行地,他都搞不清楚,看来也没完全醒。

    朋友们说,别的酒你可以不饮,但离别酒却推辞不得。因为经此一别,又不知何时再见,哪有不饮之理?“青门须醉别,少为解征鞍。”不饮不离,不饮不散。饮不饮这杯酒,就是对友情最好的考验。谁愿意被人说不够朋友呢?因此都争着举杯,仰脖而尽。哪怕酒湿衣襟也在所不惜。“荆南渭北难相见,莫惜衫襟着酒痕。”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尽觞”是对远行朋友的祝福,是友谊长青的见证。酒与其说是口头享受,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

    真可谓无酒不成别,有了酒,就可以将愁变乐,山高水深,路途遥远,全都不在话下,三千钧重负,五千里牵挂,全都抛得开。

    美酒一杯,欢送朋友,告别亲人。这不仅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礼节,更主要的是维系情感,使彼此不要忘怀。今日杯酒话别,彼此叮咛,就是要使寸心不忘。“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玉壶冰心,友情长存,永不变心。一杯别酒,饮出高格调,与那些一呼而聚,一哄而散,转身不认的狗肉朋友是截然不同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杯别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jl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