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 语花陌·心历史
读《文房四谱》// 砚谱·二之造(五)

读《文房四谱》// 砚谱·二之造(五)

作者: 原麈 | 来源:发表于2019-05-13 11:27 被阅读7次

砚谱·二之造(意译)

唐李匡乂所撰《资暇集》记载:

有关稠桑砚,起因于元和初年,

与他的叔祖宰虢任朱阳邑长官有关。

当地阮氏族人于温暖风和闲暇之际,

必访山游水。

一天,在山涧之侧发现一块紫色石,

就在石上憩息,觉得石色甚佳,

并且想在石上记述此番出游雅兴。

他们常随身携带镌刻工具,

就各自刻上自己的姓氏年月,

文字刻成后,石头毫无缺损。

于是就说:“此石不顽不麸,

可雕琢为砚台。”

于是就雕琢了一方大砚,

但可惜石砚过重过大,无法搬走。

又走了百十来步,

就看到许多如拳头大小的石头,

多得不可胜数。

于是命令随从挑选了几块,

回到县衙开始雕琢制作。

有位官府工匠性情机巧,

也请求加工石砚,

但要求解除工匠身份。

之后,这位匠人就大力开采石头,

攫取厚利,收获甚丰。

后来,阮氏族人每次经过稠桑,

必相互馈赠石砚,

以示报答起源之本。

稠桑石砚自此闻名。

砚谱·二之造(原文)

唐文李撰《资暇》(1)云:稠桑砚(2),始因元和(3)初,其叔祖宰虢之朱阳邑(4)。诸阮温凊之隙,必访山水以游。一日,于涧侧见一紫石,憩息于上,佳其色,且欲纪其憩山之游。既常携镌且随至,自勒姓氏年月,遂刻成文,复无刓缺(5)。乃曰:“不顽不麸,可琢为砚矣。”既就琢一砚而过,但惜其重大,无由出之。更行百步许,至有小如拳者,不可胜致。遂令从者挈数拳而出,就县第制琢。有胥(6)性巧,请琢之,遂请解胥籍。于是采琢开席于大路,厥利骤肥。后诸阮每经稠桑,必相率致砚,以报其本焉。稠桑石砚自此也。

【注释】

(1)唐文李撰《资暇》:李匡乂,或作李匡文,晚唐人,字济翁,历仕宣宗、懿宗、僖宗、昭宗朝。《资暇》,即《资暇集》,又作《资暇录》,三卷,唐代考据辨证类笔记。

(2)稠桑砚:即虢州石砚,古代名砚。

(3)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期间唐朝短暂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4)朱阳邑:今河南灵宝。

(5)刓(wán)缺:残缺。

(6)胥:古代为官府服务的工匠。

文房四谱 - 文集 - 简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文房四谱》// 砚谱·二之造(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kl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