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女子

作者: 書桐 | 来源:发表于2018-07-28 14:59 被阅读50次

    《儒林外史》历来都被评价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黑暗以及社会风气的一部书,这的却是这本书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内涵。但是,生活有很多方面,纵然金榜题名时,一日看尽长安花格外的意气风发,也着实让人羡慕。可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古代的女子女子,是否在演绎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声的孤独,还是是在夕阳下守望的女子,在陌头的杨柳色中后悔让夫婿觅封侯呢?表面的繁华固然让人神往,可是在繁华下的寂寞更加值得人去关注。

    中国古代的女子,一直都是让人同情的,可是在所有的人都顺从外界的安排,遵守着女子被安排的命运的时候,也有人奋不顾身的反抗。《儒林外史》中敢于反抗的女子,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种:我是优秀的,你也不能差

    鲁编修一生无子,只有个女儿,便当作男儿来抚养。四五岁开蒙,读的就是四书五经,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教他做“破题”“破承”“起讲”“题比”“中比”成篇。送先生的束脩。那先生督课,同男子一样。这小姐资性又高,记心又好;到此时,王、唐、瞿、薛,以及诸大家之文,历科程墨,各省宗师考卷,肚里记得三千余篇;自己做出来的文章,又理真法老,花团锦簇。鲁编修每常叹道:“假若是个儿子,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来了!”闲居无事,便和女儿谈说:“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小姐听了父亲的教训,晓妆台畔,刺绣床前,摆满了一部一部的文章;每日丹黄烂然,蝇头细批。人家送来的诗词歌赋,正眼儿也不看他。家里虽有几本甚么《千家诗》《解学士诗》,东坡、小妹诗话之类,倒把与伴读的侍女采苹、双红们看;闲暇也教他诌几句诗,以为笑话。

    这样一个富有才起的女子,自然希望丈夫能够比自己更优秀。可惜的是,无论他怎样的劝说,蘧公孙也只是不喜欢,读着自己诗歌。两个人可以说是价值取向不同了。了解清楚事实以后,鲁小姐闷闷不乐。母亲奶娘劝说“当真姑爷不得中,你将来生出小公子来,自小依你的教训,不要学他父亲,家里放着你恁个好先生,怕教不出个状元来?就替你争口气。你这封诰是稳的。”方才有多宽慰,后来这个鲁小姐生了儿子,果真一门心思的教导儿子,不怎么搭理蘧公孙了。虽然,在那个社会中,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守着丈夫和儿子度日,可是身在这里,梦想却是不可以放弃的。

    第二种:你待我不真,我何必相随

    沈贡生有个女儿叫沈琼枝,许嫁扬州宋府上,送女上门时,发现人家以娶妾的姿态领她回家,父亲让女儿自己做主时,她说爹爹,你请放心。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身价,为甚么肯去伏低做小!他既如此排场,爹爹若是和他吵闹起来,倒反被外人议论。我而今一乘轿子,抬到他家里去,看他怎模样看待我。”到了许家大厅,发现果然被当作妾了,厉声质问“请你家老爷出来!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他既要娶我,怎的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把我悄悄的抬了来,当做娶妾的一般光景?我且不问他要别的,只叫他把我父亲亲笔写的婚书拿出来与我看,我就没的说了!”身处险境,却能泰然处之,面对别有洞天的幽然风景,“这样极幽的所在,料想彼人也不会赏鉴,且让我在此消遣几天!”还能从容的赏景愉情。

    沈贡生为女儿不平,告官不成,反被宋家使了银子,判了冤案,发配回家。沈琼枝等不亲不得,已晓得发生何事,当下思索“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将他那房里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真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袱,穿了七条裙子,扮做小老妈的模样,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清晨出了钞关门上船。那船是有家眷的。沈琼枝上了船,自心里想道:“我若回常州父母家去,恐惹故乡人家耻笑。”细想:“南京是个好地方,有多少名人在那里。我又会做两句诗,何不到南京去卖诗过日子?或者遇着些缘法出来也不可知。”立定主意,到仪征换了江船,一直往南京来。

    沈琼枝到了南京以后,租住人家,靠自己的作诗才能赚钱,同时也卖一些绣品,持以度日。何妨人家多娼妓啊,往往被人误会了,引得恶少们时时光顾,她便据以力争,保护自己。在杜少卿的帮助下,也凭借自己的才情征服了县令,激起了惜才之心。写信托另一位县令为她开释,许她另行择婿。在押解回县的路上,也是不卑不亢,让两位差人无可奈何,不得看轻自己。而且,在当时的社会中,最看重的是钱,权儿子,要把沈琼枝作为小妾的宋家本是盐商,家财万贯,沈琼枝只为他看轻自己,让自己为妾,辱没了自己,便抛弃荣华富贵,维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也是难得的。

    第三个: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这个出场的时候欧,是这样子的:

    这人是内桥胡家的女儿。胡家是布政使司的衙门,起初把他嫁了安丰典管当的王三胖。不到一年光景,王三胖就死了。这堂客才得二十一岁,出奇的人才,就上画也是画不就的。因他年纪小,又没儿女,所以娘家主张着嫁人。这王三胖丢给他足有上千的东西。大床一张,凉床一张,四箱、四橱。箱子里的衣裳盛的满满的,手也插不下去。金手镯有两三副,赤金冠子两顶。真珠、宝石,不计其数。还有两个丫头,一个叫做荷花,一个叫做采莲,都跟着嫁了来。

    后来是这样子的:

    “他原是跟布政使司胡偏头的女儿。偏头死了,他跟着哥们过日子。他哥不成人,赌钱吃酒,把布政使的缺都卖掉了。因他有几分颜色,从十七岁上就卖与北门桥来家做小。他做小不安本分,人叫他‘新娘’,他就要骂,要人称呼他是‘太太’。被大娘子知道,一顿嘴巴子,赶了出来。复后嫁了王三胖。王三胖是一个候选州同,他真正是太太了。他做太太又做的过了:把大呆的儿子、媳妇,一天要骂三场;家人、婆娘,两天要打八顿。这些人都恨如头醋。不想不到一年,三胖死了。儿子疑惑三胖的东西都在他手里,那日进房来搜;家人、婆娘又帮着,图出气。这堂客有见识,预先把一匣子金珠首饰,一总倒在马桶里。那些人在房里搜了一遍,搜不出来;又搜太太身上,也搜不出银钱来。他借此就大哭大喊,喊到上元县堂上去了,出首儿子。上元县传齐了审,把儿子责罚了一顿,又劝他道:‘你也是嫁过了两个丈夫的了,还守甚么节!看这光景,儿子也不能和你一处同住,不如叫他分个产业给你,另在一处。你守着,也由你;你再嫁,也由你。’当下处断出来,他另分几间房子,在胭脂巷住。就为这胡七喇子的名声,没有人敢惹他。这事有七八年了。他怕不也有二十五六岁,他对人只说二十一岁。”归姑爷道:“他手头有千把银子的话,可是有的?”沈天孚道:“大约这几年也花费了。他的金珠首饰,锦缎衣服,也还值五六百银子。这是有的。”

    当媒婆去见她的时候,她是这样的:

    天老爷!这位奶奶可是好惹的!他又要是个官,又要有钱,又要人物齐整,又要上无公婆,下无小叔、姑子。他每日睡到日中才起来,横草不拿,竖草不拈,每日要吃八分银子药。他又不吃大荤,头一日要鸭子,第二日要鱼,第三日要茭儿菜鲜笋做汤。闲着没事,还要橘饼、圆眼、莲米搭嘴。酒量又大,每晚要炸麻雀、盐水虾,吃三斤百花酒。上床睡下,两个丫头轮流着捶腿,捶到四更鼓尽才歇。

    虽然在别人眼中,她是一个不堪的女人,名声也不太好,但是生活却是自己的。而且这样的婚姻选择,和我们今天还是有些相似的,这种观念已经挺超前的了。但是在和媒婆面谈的时候,却具体刻画了她缠裹脚布的动作,可见,不论她怎样离经叛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她也认可了一些行为。所以,在被骗婚之后,在恶婆婆的压迫之下,她也做了那个时候风俗中要求女子必须做的事情。后来,得知丈夫只是个经营戏院的穷人后,一病不起,花光了积蓄,只能认命,守着做妻子的本分。根据后来的情节,他的丈夫被剥夺财产后,四处谋生,经常在外,可以想到,她的命运和琵琶女的命运是差不多的了。

    第四种:你愿意陪我,我也想你在

    杜少卿是作者用笔墨最多的一个人了,每个人都注意到了杜少卿的光荣壮举,为他散尽家财接济穷人的豪气慷慨,也为他筹划制礼作乐的儒者精神,也为他不愿意做官,终日会友的悠闲,但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个人在支持他,那就是他的妻子,一个从头到尾都不曾出现名字的女子。她的刻画,作者没有用太多的笔墨,但每一次他的态度都影响着杜少卿的选择。当他们还住在祖传老宅,守着一座园林式的家园过日子的时候,杜少卿安排家里的大事,花大钱时也是要问问妻子态度的,每一次都是与夫人商量后,却从不写如何商量,但这样的写法,却让人更加好奇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哪怕后来杜少卿卖了宅子,去了南京,她也是同意了的。到南京后,陡然变化的生活似乎也没引起她多大的变动。反而因为换地方想出去游玩了,书里的这个细节,着实值得玩味:

          又过了几日,娘子因初到南京,要到外面去看看景致。杜少卿道:“这个使得。”

    不仅使得,而且安排的是乘着轿子出去看风景去了。接下来,才是更有趣的事情:

            坐了一会,杜少卿也坐轿子来了。轿里带了一只赤金杯子,摆在桌上,斟起酒来,拿在手内,趁着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姚奶奶和这几个妇女,采了许多桃花插在轿子上,也跟上去了。

    任性妄为的杜少卿自己坐了轿子过来了,而且携着娘子的手到处玩耍。众人都讶异惊骇,但是从头到尾没有写过杜家娘子的态度,但是其乐融融的氛围,无形中也可以得知,杜家娘子没觉得有何不妥。

    后来杜少卿出,出门远走,一路盘缠用尽,都没了喝茶钱,靠朋友接济才得以归家,在河边游走时也曾落寞,但到底想了什么我们不知道,回家之后,杜少卿将这一番故事告诉了妻子,我们且看杜娘子的反应:

            娘子接着,他就告诉娘子前日路上没有盘程的这一番笑话,娘子听了也笑。

    没有责怪,没有担忧,反而笑了。从这个简单的表情,我们可以看出杜家娘子也是一个内涵修养非常高之人,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权当乐事,呵呵一笑。想来,就因为这样的娘子,夫妻二人才得以如此快乐,惹得众人羡慕。杜少卿在光景大不如前时出资建泰伯祠,他娘子也是支持的。后来,故友举荐他去做官,装病不去,娘子玩笑的说他:

          娘子笑道:“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甚么装病不去?”杜少卿道:“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顽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为甚么要送我到京里去?假使连你也带往京里,京里又冷,你身子又弱,一阵风吹得冻死了,也不好。还是不去的妥当。”

    再后来时时以杜少卿为戒的人口中,杜少卿也确实搬在南京城里,日日携着乃眷上酒馆吃酒。履行了对妻子的承诺。而他的妻子,也并没有觉得这种行径有何不妥,该抛头露面即抛头露面,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人人都看到杜少卿将万贯家财散尽,但对生活变化感知最细腻的莫过于杜夫人,偌大的家业,从人人羡慕到艰难度日,她也是甘之如饴。后来,在杜少卿与别人讨论《诗经》含义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

              少卿兄,你真是绝世风流。据我说,镇日同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嫂子看花饮酒,也觉得扫兴。据你的才名,又住在这样的好地方,何不娶一个标致如君,又有才情的,才子佳人,及时行乐?”杜少卿道:“苇兄,岂不闻晏子云:‘今虽老而丑,我固及见其姣且好也。’况且娶妾的事,小弟觉得最伤天理。天下不过是这些人,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小弟为朝廷立法:人生须四十无子,方许娶一妾;此妾如不生子,便遣别嫁。是这等样,天下无妻子的人或者也少几个。也是培补元气之一端。”

        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杜少卿在婚姻上的态度,她与妻子应该是两情相悦,各生欢喜的。以杜少卿对人赏识的任性,如不入眼,便再也不看一下,能的杜少卿如此认同的女子,必定是个让杜少卿时时欢喜的妙人!这一章虽然都在写杜少卿各种离经叛道的行径,但在我眼中,写的其实是夫妻二人。况且,吴敬梓写这本书时,对于那些与常人无异的女子,总是一笔带过,不再着墨,唯独对那些与众不同的女子,用你笔墨。此处,不过是借杜少卿之口将这样一个有趣的人儿推到众人眼前,虽然后来,在很少有她的言行故事,但这个女子,却是再也难以忘记的。

            很多人推崇《浮生六记》里面的爱情,觉得一位女子能得丈夫心心念念,就是再美妙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我来说那样的爱情,就算给我十份我也不想要。那女子一生不断委屈自己,迎合丈夫,与其说他们的是爱情,不如说是委屈着自己迎合丈夫的欢心,所获的一份歉疚与感激罢了。若真的有爱情可言,我还是想要有个杜少卿这般的丈夫,抛弃了那种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虚伪谎言,给一份真真实实的陪伴,总是任性而为,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记得与另一个人商量;总是旅途艰难,生活琐碎,可每一件我遇到事情都想与你分享,我想这才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爱情,所谓的爱,不是多么轰轰烈烈,而是心里有你,想要你参与我的生活,我的一切都愿与你分享。

    这就是这本书中的几种女子,于你而言,你又喜欢哪一种呢?又能做哪一个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儒林外史》中的女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uo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