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美国读研的第二年秋假,我和室友们打算考完试就飞西部的西雅图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可能是那段时间为《北京遇上西雅图》着迷,再想到经典之作《西雅图夜未眠》,西雅图,在无数暗夜散发着幽幽的光,让我们三个在学海挣扎的姑娘瞬间达成一致。
于是我们订酒店,做攻略,忙得不亦乐乎,这种兴奋一直持续到行前第三天。那天中午,我照常开心地回寝室,一进门就看到她们两个在厨房嘀嘀咕咕,我好奇地问:“怎么啦?想在家吃还是出去吃?”
“我们有件事要告诉你。”其中一个说。
“好呀,是关于旅行吗?”我笑着问。
“是的。紫健,对不起,我们两个都收到了投行的面试通知,时间刚好在去西雅图那几天里。恐怕,我们不能和你去了。”
她们两个都是金融专业,学习很努力,也很优秀。那些日子,我知道她们为了申实习到处投简历参加宣讲会有多忙碌,行前却来了梦想公司的面试通知,不想也明白,她们心里一定比我还矛盾。
“祝贺你们!我就知道你们可以的。”我还是祝福她们。
“要不,你也退了吧,我们一起去纽约玩儿几天,下次再一起去。”另一个好心提议。
“你们先赶紧退票,西雅图的事我再想想。”我回复。
后来,我自己去了西雅图,作为一个十足的路痴,我在那里待了5天,每天问路不下20次,按照之前计划的行程,坚持着走完了这座迷人的城市。我发现,虽然没有和计划中一样,却也收获了很多未知的惊喜。比如,被和服店主当做日本人畅聊中日服饰文化,发现一家超级好吃的酸奶摊儿,在校园里遇到好心的学生全程导游,还有酒店的前台耐心帮我在地图上标注不可错过的小馆子。
其实大多时候,事情很难完全朝你预想的样子发展,但坦然接受迎面而来的所有,也是另一种真实的美好。
(二)
申请美国研究生方向的时候,我曾深深渴望过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研究所,那里有曾经的胡适、冯友兰、闻一多、蒋梦麟,想象能在美国看看世界学者如何研究与看待中国文化该是件多么酷的事情。我当然采取了保底申请策略,同时申请了“东亚研究”和“英语教育”两个方向,结果不巧,我被后者录取了。那是个只有一年的专业,侧重语法与语言学,对我而言,这是个略显枯燥、不存在美感的方向,和我预想的美国留学大不一样。我拿着哥大的一封录信和一封拒信纠结了很久。为什么自己喜欢很久的方向拒绝我,录取我的却是自己不中意的那个?
可能有人觉得我矫情,但在那几天,我怎么都提不起精神,更不知道怎么回应校方。我写了一封长长的邮件给教授,力求做最后的争取。几天后,我居然收到了教授的回信,他在信里说已经和系里其他的教授商量,他们认为,如果我可以确定PhD方向,可以考虑改变之前的决定,重新录取我。
其实,这次倒让我释然了。因为,我没想过读博士,一个文科博士在美国要6—10年才能完成,这种时间与成本是我暂时不能接受的。
与此用时,我收到了另一所大学的录取,它虽然排名不如哥大,却也是所好学校。重要的是,它的课程设置十分有特色,给学生的自主空间又很大,这点十分吸引我。我按照录信查了下我的导师,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是业界很有名的人物,我放下之前的纠结与犹豫,坚定投向了这所学校的怀抱。
后来,我只向几个好友提到过这件事,她们无不笑我傻,说如果以后回国,当然还是学校排名最重要,那可是个“面子”问题。我却笑笑不回应,之后的日子平淡而精彩,我慢慢适应了留学的节奏,也努力抓住每一次机会。学校是所建校150多年的老校,我喜欢每年特别适合走路的校园秋天,一路都有悠长而透亮的风景,微煦的风与淡雅的花配上红叶飞舞,让人时时感叹生活的无涯与多姿。
而初冬就像早春的倒影,天阴有雾,微潮的空气里那点为完全褪去的热度,似乎也隐隐要走。我每天抱着书和一杯茶来到最爱的古堡式图书馆,前地芦苇丛中透出的暖光,像裹在羊毛毯子里听挂钟在走。那些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什么都沉默,又什么都安好。
事与愿违不重要,关键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清楚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三)
其实,事与愿违几个字,最需要重视的的是一个“愿”字,短暂人生,因为有期待,才有动力,才有可能会失望。
想到高中时看《求学》杂志时知道有“戏剧影视文学”这个方向,便心血来潮想去报考这个看似自主招生的“捷径”,后来被爸妈劝着放弃,集中精力备战高考。
想到大学时谈恋爱,以为和他可以一起出国,后来他改变了决定,我却坚持出国,于是分手,天各一方。
后来,突然几年便过去,岁月冷漠似水。
我们其实设想过很多“假如当年——”
假如当年我分数再多30分,是不是我就可以考上更好的学校,学到更适合的专业,认识另一群相伴左右的朋友。
假如当年我没有出国,会不会和他一直在一起,从校服到婚纱。
我终于发现,即使有机会回到过去,我也不想改变当时的任何决定。因为一路走来,我舍不得每一次选择带来的会议,即使这回忆里不完全是美好的。如自己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当下的每一天,我们都该好好享受,努力而不费力的等待岁月为我们揭晓的答案”。很多时候,
事情虽然和你当初想得不一样,但未必不是更好的结果。
因为经历过高考,我握住了想坚持的东西,也赢得了自己想要的大学生活。
至于感情,也许当年即使不出国,我们也不会在一起。渐行渐远的,是我们日益疏离的观念和默契,这是个美丽而残酷的事实,与是否出国无关。
很多时候,命运可惜在事与愿违,但也美在阴错阳差。
我是个很向往大城市的人,觉得忙碌的节奏下才能让自己更充实。但留学的几年中,我都是在一个小镇学习生活,那里山清水秀,闲适淡然,你可以随着它淡淡慢下去,也可以在平静中保持自己昂扬的节奏。
回国后,我留在北京工作,虽然天天早高峰挤地铁,却也可以周末抽空去寻觅大街小巷的美食,探索还未发现的风景。
这才发现,其实,身处哪座城市并不是那么重要。不过人终归是要努力生活的,永远能让我感到热血沸腾的,无外乎一家好吃的餐馆,一场有头有尾的旅行,或者,一个每天都有一点点新进展的学习或工作。生活本是一次自给自足的实验,也是一场没有重来按钮的RPG游戏。坦然接受自己的现状,带着一颗安稳又动荡的心继续前行,已是莫大的幸福。
事与愿违,好过没有愿望。正如历历在目,好过耳聋目盲。
跟随心底的声音,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抵抗繁华世界诱惑的一点骄傲,但对于某些事物,坚持着你倔强而忠诚的热爱。就这样不紧不慢,不慌不忙的年轻、衰老下去。
愿我们都能心境平和,义无反顾地去努力生活。
网友评论
一日下班,穿过皇后广场,无意兜入市政局的休憩公园,怎知,别有洞天!简直不似置身闹市,立刻坐下来,深呼吸,鼻端全是花香。
倘若几个人一起走,为著应酬客套,肯定错过这样的享受。
事与愿违,好过没有愿望。正如历历在目,好过耳聋目盲。
跟随心底的声音,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抵抗繁华世界诱惑的一点骄傲,但对于某些事物,坚持着你倔强而忠诚的热爱。就这样不紧不慢,不慌不忙的年轻、衰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