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春省亲之阵仗之繁复可见一斑,此时终于等到贵妃的临幸了。
贾母等连忙路旁跪下,早飞跑过几个太监来扶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来。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于是抬舆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
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且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忽又见执拂太监跪请登舟,贾妃乃下舆。
元春虽身在高处,却心知肚明,真正的明白人。看到家族为她这次省亲修园大费周张,心中似有千千结!元春笃信佛教,在她心中,是因果时时在心的。如骄奢过度,是不祥之兆!她心中藏着隐隐的不安。

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
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的,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按此四字并“有凤来仪”等处,皆系上回贾政偶然一试宝玉之课艺才情耳,何今日认真用此匾联?
况贾政世代诗书,来往请客屏侍座陪者,悉皆才技之流,岂无一名手题撰,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搪塞?
是呀!一直以来是我的疑惑,曹公真是滴水不漏,此处对前文,作了一个圆满的交待。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念母亲年岁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
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
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
这宝玉可真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真是全家上下的宝贝!也许这也隐藏着无穷的危机!人不可能一辈子幸运,永远的一帆风顺!
前日贾政闻塾师背后赞宝玉偏才尽有,贾政未信,适巧遇园已落成,令其题撰,聊一试其情思之清浊。其所拟之匾联虽非妙句,在幼童为之,亦或可取。
即另使名公大笔为之,固不费难,然想来倒不如这是本家风味有趣。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
这样使前段描写有了合理的原委和解释。
那到底元春对宝玉的一些题辞是喜欢呢?还是会批评呢?同时元春临幸真的是幸运降临,还是不幸将至呢?我们明天继续和元春游大观园看春秋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