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流年——时光里的故事短篇小说
刹那点亮你, 慢慢慢慢慢慢忘记你

刹那点亮你, 慢慢慢慢慢慢忘记你

作者: 箫雪1 | 来源:发表于2017-06-25 01:36 被阅读0次

    暴雪来的毫无征兆,傍晚时铺天盖地将城市裹挟在一片迷蒙中,阳春已经在北风肆虐中瑟瑟发抖羞怯地躲了起来。

    第二天清晨,匆匆上班的人们看着四周皑皑的白雪,在乍暖还寒的风中经受这个假春天的考验。

    明明已经到了春分,可温度却还停留在腊月里。我抬脚跨上办公楼的台阶,脑海里闪过一张阳光的脸,心头涌起一种温暖的感觉:你第一次在这里用温暖绵软的手握住我冰凉的手。我心中一动,男人的手竟也如此温润。

    这座城市对你而言,只是生命旅程中匆匆而过的驿站。可是,在这遥远而美丽的边城曾经上演过我们美丽的故事。

    如今,远在帝都的你,在北方的倒春寒里,是否也会如我一样想起那些渐行渐远的时光。或许,那些只是你生命长河中的一朵浪花稍纵即逝,早已被日复一日的繁忙更迭遗忘在风中,而我却在那些珍视的记忆中流连忘返。

    你之与我,就是一场华丽的冒险。

    前年。小寒过后气温直线下降,我坐在没有暖气的办公室中码着稿子,冻得瑟瑟发抖。医务部主任带者一个很精神的青年医生到我办公室,“这是内地来的专家,对口支援我们一年”,你很温和并不多言。我接过你递来的U盘把你的简历拷到电脑上。“你好高啊!”我努力踮起脚尖给你照相做工牌,你善解人意的把头偏低了一些。“咦,你为什么不上相呢?”我看看相机里的照片再看看你,照片上的你一脸的风尘仆仆,而面前的你却眉目清秀,“抱歉,重拍一下”,你没有说话,很配合的靠向旁边的绿色植物。

    骨科收治了一个两岁的孩子,这个不幸的孩子因感冒得了脊髓炎导致左腿无法站立,你成功为这个孩子做了省内最小年龄的血管造影,使骨科医生能成功的将孩子右腿一根骨头移植到左腿,3个月后,孩子可以走路了。

    我将这个消息通知了媒体。第二天,媒体蜂拥而至,可却四处找不到你。竟连你的电话号码也不知。

    “媒体采访,你在哪?”情急之下在微信上问你。

    “啊?!太可惜了,我回北京了”你回。

    “竟然没人告诉我,我邀了一群媒体!”我大失所望。

    “不然,先采访骨科和外科主任吧”你说。

    你错过了第一次媒体采访,一次绝好的宣传机会。

    两个月后,我去外科给一位新来的专家拍照,准备给他做宣传,看到你从走廊另一头走来,脸色似乎不太好。我忙着指挥专家摆拍各种姿势,却听到身后有人小声叫我,转头是你,你想让我做通过介入治疗可以疏通血管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糖尿病足的宣传。

    你带来了国际上先进的血管外科介入技术,但由于医院不了解,病人不了解,几乎没有病人,半年时间你都悄无声息。

    “还没实施的手术,怎么宣传?!”我纳闷。

    随后,在医生办公室你给我详细的讲解如何进行血栓抽吸,但是第一次接触介入治疗的概念,我很难理解。见我一头雾水,你说写个稿子提供给我。

    “你和外科主任说的是一回事吗?怎么他越说我越糊涂”在院周会时,我在微信上问。

    会后,你到我办公室,在我旁边图文并茂的给我讲解血栓抽吸原理以及如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思路清晰敏捷。只5分钟时间就讲明白了手术的全过程和治疗效果。

    第三天,消息在微信上和报纸上推出,很快就有一些老年人拿着报纸来找你看病。你很兴奋,在医院领导面前表扬宣传工作做的好,医院领导在大会上表扬了我并强调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那时的我,从一家报社转入一家企业医院做宣传工作。尽管15年的记者生涯,上至主席下至贫民采访过很多故事,也算阅人无数。但对于企业医院的运作模式和办公室政治却很不适应,常常觉得自己像一只离群的孤雁。而你也在这个陌生的丛林里努力拓展生存空间。

                                三

    关注到你,是你在微信上发了一组手术图片,五张血管图和一只皲裂的脚,文字说明是通过介入治疗开通了糖尿病人堵塞的血管,老人保住了脚不用截肢。“你是在给木乃伊手术啊,神医!”我惊异的评论。约你第二天下午去拍成视频新闻,你很爽快的答应了。

    我先去科里了解病人的情况,十分钟后,你带着助手过来。我朝你挥挥手,你笑笑。然后开始拍摄医生会诊、看片、查房等一系列镜头。但意外的是,你刚坐下,病人的家属就气势汹汹的来问费用的情况,说是手术前明明说的是五万,可却花了六万。你很沉稳,拿出片子详细给病人家属讲解腿部那段血管闭塞了,在哪里用了球囊哪里用了支架,为什么要用,以及糖尿病人后期需要透析治疗,因此后面是整体费用超了。

    信息的沟通和你的沉稳机智很快让家属消了气,继续按照原定方案进行治疗。是个有温度的医生,我想。

    那天拍的照片和视频,你帅气自信,显示了一个青年专家的风采。我被你吸引。开始默默地关注你。

    这条消息在医院微信平台和视频播出后,大家都注意到了你。

    随着对你宣传的增多,你渐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院领导在周会上表扬你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请你会诊讲课进行各种院内交流与日俱增。

    你还积极的与省内其他医院专家沟通交流手术,带动了省内学科的发展。从刚来时的落寞无聊变成了忙得不可开交。被各医院邀请手术成了工作常态。

    每次编发完给你采写的稿件,你都会在微信上竖起三个大拇指有礼貌的向我道谢。    “没有您的托举,我哪能这么好呢”你情商很高,分明是自己优秀却总归功别人。

    和你的接触合作日渐频繁,但我们的联络也仅仅是工作内容,你总是那样谦和有礼,分寸掌握的恰到好处。

    在整理照片时,我发现了你一张“飞吻”动作的照片,是给你照特写时无意间抓拍到的,想逗逗你,连同另外几张抓拍到的精彩瞬间一并发给了你,可你并没有回,这倒是让我有些羞愧。采访时不敢正视你。

    夏天,很快来临。去外科采访其他专家,你悄悄地走到我身后,静静的等我转身,然后乖巧的一笑,瞬间就电到了我。那种亲切不言而喻。

    每次见到你都很亲近,不知不觉就会对你说采访中遇到的事情和一些困惑,你总能很妥帖的宽慰我,这让我很感动。

    为了扩大对你的宣传,我与网站联系为你策划了一场手术直播。为了挑战自己,我鼓起勇气首次出任主播,整场手术我提问不停设置悬念而你打比方讲故事层层剥笋讲解,我们配合的非常默契。直播结束,中午摄制组一起去吃饭,相谈甚欢,你眯起眼睛冲我笑,我定睛再看你,你又眯起眼睛乖巧的冲我笑,像个可爱的大男孩。我也会心的笑笑。我们之间的距离瞬间被拉近了。

    已经到了盛夏。我一直在以一个记者的视角在关注你、挖掘你、包装你。

    我为你策划了一系列的宣传报道,微信、报纸、网站、广播、甚至在国家级媒体为你推出封面人物,在新华访谈为你做专访,到处都是你的身影。

    你成了众人的宠儿,加之你高大帅气、和善睿秀,真可谓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你走进了大家的心里、院领导的心里,也走进了我的心里。但你保持着一贯的谦和低调。

    “有你真好,爱你,姐姐!”“姐姐那么漂亮,男孩子都喜欢”“我喜欢姐姐啊,谁让你那么漂亮呢!”一向言语谨慎的你,情不自禁对我说。

    没有人能明白你对于我的意义。你的出现,就像茫茫迷途中的一个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路,那些曾经的梦想不断超越的激情在瞬间又被点燃。使我走出了转换环境独自单飞的事业低迷期。

    你用为人处世的妥帖和谦和勤谨点化了我感染了我,不断的突破自己超越自我,把自己打造成了集采编播于一体的全媒体记者。

    记者节。我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配文字“不忘初心,记者节快乐!”你点了赞并发了三朵玫瑰。你私信我直播是不是被领导挑骨头了,我抱怨了几句,你宽慰我,然后说请我吃饭,“心意领了,不客气”我婉转地回绝了。

    你在省内专家中名气与日俱增,甚至成为几家大医院的座上宾。在所有人的世界里光芒万丈。

    在做新华访谈回来的路上,你告诉我中午其他医院的专家请你去聚餐,你说得去做节目他们都很羡慕呢。“今天他们还在那家餐厅吃饭,刚来的那天就在那儿吃的。那时好孤独啊,就像又住进了宿舍那种感觉”你感慨。

    你顺便陪我去职称考试报名,我没带现金又不能刷卡,我说去银行取钱你帮我垫付了一千。

    第二天上午,我在微信平台转发了新华访谈的稿子,有个问题不清楚,打电话过去,你说话含糊不清,睡意朦胧,明显还没起床。

    “稿子发了。起来没?”私信你。知道你下午回北京,我急着给你还钱。

    “昨晚喝多了,现在手术室手术呢”你回。

    到导管室时,病人的血管通过介入治疗已疏通正从血管中取出支架,我赶忙去拍照,这时你放在桌上的手机亮了,屏幕上出现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和一个小女孩。对岸繁华三千,你有自己的朗读者。我放下钱迅速离开了。

    转眼已经到了去年十一月,距你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想到你很快就要离开,怅然若失。

    “周六我们开血管论坛,你能来照相吗?”你到我办公室欣喜地给我看论坛的海报,“我不在,可能要出差”我抱歉地说。你坐在我对面给我说论坛的筹备情况,这是你精心策划的会议,也是对自己一年对口支援工作的总结。

    论坛那天,你西装革履、意气风发,请来了本专业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会后,你将和他们一起返回北京,结束一年的对口支援生活。我强颜欢笑拍完照,回到办公室一任泪水夺眶而出,打湿了稿纸。

    你走了,万籁俱静。

    国内的公众号推出了我给你写的文章,我们继续保持联系。回去后的你,不再那么小心谨慎,我们开始聊天。

    “你的资料我都存着,等你成了首席专家拿钱来买”

    “好的,我努力挣钱买回来”

    “我坐地喊价,潜力股呢”“青春可是一去不复返的,我给你留下了片段”。

    “给个亲情价呗”

    “亲情不打折”

    “那就换成时间吧。我们一辈子互相帮助和照顾啊”

    半个月,我们都会联系一次,说开心或郁闷的事,情同手足。“确实高兴,能和姐姐聊聊天,帮你想想办法,以前都是你帮我,我感觉自己没什么可帮你的呢”“姐姐要到北京来看我啊!”

    我执着的以为,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春节过后,我私信你“啥时有空,给你说个开心的事”,可你并没回复。

    十天后,你才跟我说忙得刚想起我要说开心的事。

    朋友圈很少点赞了。和你说话,也只是简单的回答。

    再后来,我又发了个带问号的表情问你在吗,你也没回复。当时以为你忙,没看到,但两天后还没回复。以前每一条信息你都会回复,哪怕给你发张照片你也会回个多谢的表情。

    你是高情商的人,从来不会直接拒绝。只是让人自己去领悟。那些甜言蜜语也许只是种礼貌和社交需要吧。这一年,对你或许已经时过境迁,而我却未走出。

    还是很想你,一遍遍看你的音乐相册,不停地刷你的留言。

    可我的骄傲却倔强的不允许我去追问。更怕自尊一片片凋落。

    你在朋友圈发的各种各样的手术越来越多,大家纷纷为你点赞,你学会了自我营销。你在灯火阑珊处,我在西风独自凉。

    好久都不去你所在的科,不再做媒体策划,不敢想起你。

    喜欢只是心里面的一种感觉。走了的情不会因为你的伤心而回来,自己的眼泪原来是流给自己看的。

    时光,渐行渐远。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周末和朋友去南山滑雪,晴好的天气说变就变,瞬间飘起了鹅毛大雪,莽莽苍苍遮蔽了阴郁的山野。滑雪圈突然从山顶冲下,左冲右撞,风呼呼略过耳际惊险刺激,世界骤然安静了。

    时光那么长,而你多难忘。我仰面躺在雪圈上,任漫天的大雪飘落下来朦胧了双眼,冰冷的泪一颗一颗从眼角滑落。

    耳边响起巫启贤忧伤的声音:你知不知道,忘记一个人的滋味,就像欣赏一种残酷的美,然后用很小很小的声音,告诉自己坚强面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刹那点亮你, 慢慢慢慢慢慢忘记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el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