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头条真文化
读知彌 | 新世纪初年的旅俄之行

读知彌 | 新世纪初年的旅俄之行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4-20 18:56 被阅读0次

读知彌先生这幅《食野之苹》绘作,不仅让我了解了其所讲的“鹿茸故事”,也让我细心阅读了《诗经 • 小雅 • 鹿鸣》和曹操的《短歌行》两首诗歌,可谓一种“串联”“学而时习之”

特别是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读思过程中,不禁感佩其“求贤若渴、礼以待贤”,触动自己怀念上世纪八十代的青春人生与工作经历。那时,自己是风华正茂,并以“能写善写”而颇受青睐。现在想来,那是自己最好年华的岁月,也是最注重人才的一个时代。美好时代的逝去,总是让人无耐的!不再多想了!

那么,“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呢?倒是让我别有心思,忆起了新世纪初年与几位同事的旅俄之行。那时赴俄的口岸,正是今日“新冠肺炎疫情”较重的绥芬河

我们这次“旅俄之行”是由哈尔滨起程的。到达绥芬河后,再乘火车、大巴车赴海参崴(俄语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为旅俄的第一站。

美丽的滨海城市。这是我对海参崴的深刻印象。中方导游对我们讲,这里是我们曾经的国土,好好看看吧!我是用心了所见到的一切的,特别是与我们差异的地方。在这里简单讲两个。一个是俄方导游的介绍,注重的是讲我们这座城市有多少所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特质,而非我们国内的土特产和美食名吃。我以为,这才是真文化!另一个是一对新婚青年在两三位朋友的陪伴下,向烈士墓献花的婚礼仪式,这尤为可贵,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们旅俄的第二站即是莫斯科。首先游览了莫斯科大学(留俄的中国学生简称为“莫大”)。导游介绍说,“莫大”所在就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之发生地。我是“莫大之高兴”的,因为这是我平生识见的第一所外国大学。我尤其慨叹,赶上好时代的中国青年,能到这样一所大学留学是多么幸福啊!可惜,自己是不可能了。

见到列宁啦!少年时所看的电影和小人书《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印象是十分深刻的。这次旅行,终于在莫斯科广场的列宁墓见到了真的列宁——水晶棺中的列宁。列宁的思想与文笔我是信仰与钦佩的,至今还藏有一本书《列宁是怎样写作的》,时常拿在手上读读。

在冬宫,游夏宫。圣彼得堡是我们旅俄的第三站。在这座城市,我们游览的时间记忆中有三四天。夏宫的美,在我看来就犹如俄罗斯美女,冬宫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幅油画,其名字忘记了,但那画面上无一人物不栩栩如生,却是颠覆了我的“油画观”——我一向是注重国画,不经心油画的,但自“冬宫观油画”后,我就格外留心和喜爱油画了。

这个新世纪初年的“旅俄之行”,还是带有很强的“走马观花”性质的,但毕竟是一次“横跨欧亚之旅”,特别是欧洲游人在参观冬宫时全拿着小本子作笔记的印象,让我明白了该怎样去做“文化之旅”。

我去过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乡了!此言,算作本篇的结束之语。


相关文章

  • 读知彌 | 新世纪初年的旅俄之行

    读知彌先生这幅《食野之苹》绘作,不仅让我了解了其所讲的“鹿茸故事”,也让我细心阅读了《诗经 • 小雅 • 鹿鸣》和...

  • 读知彌 | “吃了么?”

    面对知彌先生这幅画作《饿了么》,我就来写一篇《“吃了么?”》。 “饿了么?”除非特殊生活状态下还会互问,温饱富裕后...

  • 读知彌 | 魂牵梦绕的具象

    如果给魂牵梦绕一个具象,在我,那就是炊烟了。我想,与我同一年代的60后也是“同一律”而不会反对的。 现在,居城池楼...

  • 读知彌 | 自带的干粮

    炊烟,最是故乡图景中的典型形象。让人忆想绵绵。 故乡的炊烟中,定会有烙饼的味道。让人回味念念。 所以,我认为知彌先...

  • 读知彌 | 知心的“画”

    《趁热》这幅画作,是让我想起很多的…… 童年时,回到奶奶家,吃饭时,奶奶总是说:“趁热吃!”大伯也是这句话:“趁热...

  • 读知彌 | “神笔”与“心曲”

    “一直想要一支‘神笔’。画什么,什么就能成真。” “只不过,倘若真有这么一支神笔——我大概还是最想让心电图,重新再...

  • 读知彌 | 不再旁骛其他?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有两个多月时间了,“宅”在家中,“心慧者安”了么?学会了没有“心慧者安”? 这是我今天再读再思知...

  • 读知彌 | 虚心,不大容易

    纳凉取暖,在“人间事”中,都是季节性的为大。今天如此,过去亦如此。 知彌先生绘著《虚室》,即取意象于冬季的采暖物—...

  • 读知彌 | 深切情思的追忆

    《桃李不言》是为知彌先生“父子之情”的第四幅绘作,也是《我的父亲母亲》这一篇章和整个《君自故乡来》一书的最后一幅作...

  • 读知彌 | 那时的乡间庙会

    知彌先生这幅画作《不甜不要钱》,让我忆起了青少年时代的许多,“冰棍箱”中可谓有我“记忆的百宝”。 首先是徐水县城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知彌 | 新世纪初年的旅俄之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hc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