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医

作者: 道道老 | 来源:发表于2023-03-15 14:09 被阅读0次

文/道道老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儿子也许是职业病的原因,也许是受风,最近一边的肩膀和胳膊直到手腕都疼。晚上睡觉胳膊不能放到床上,要不疼得受不了。也不能这边侧身睡,只好趴着睡。常常疼得睡不着觉,一夜只能朦朦胧胧地睡两个小时。

明知针灸比较管用,母亲不在。听说比较管用的是艾灸。他网购了艾灸条和艾灸盒,试试也没有作用。

冬天了,母亲来城里过冬。看到他这种情况,要给他针灸。

一来,老母亲已年近八旬,他担心老母亲会累着;二来,母亲年纪这么大,眼神也已经不再那么好,又担心手脚不利索。他不想让母亲针灸。

但是母亲坚决要求给他针灸,说针灸对他来说好得快。并开导他让他放心,自己还能针灸。没办法,他只好同意了。第一针,母亲的手有些抖,略微扎偏了,他嚷疼。母亲赶紧把针拔下来。镇定了一下,平复了一个呼吸。然后,再扎,就精确地扎到了准确的穴位。儿子这才放心了。

当年,母亲从医术学校毕业了,赶上了那个年代,所有人都要回农村,接受再教育,母亲也不例外,回到了家乡农村,没能进入她向往已久的医院工作。

她是一个学医的学生。回到家乡,天天务农。她曾经迷茫过,直到有一天,她听说本村洪治哥腿疼得厉害,走不了路,只好让媳妇去挑水。她对他们说,哥这是风湿性关节炎,然后给他针灸一下。第二天,碰到洪治哥,他高兴地告诉她,说他的腿不疼了,早上一口气挑满水缸的水。

从此,她好像不再迷茫,感觉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不去医院上班,一样可以治病救人。

和父亲结婚后,她来到父亲村里,继续用她学到的东西,发光发热。

他常记得小时候的情景。每天放学回家后,总发现有人来家里,让母亲给打针。有时是中午,有时候是晚上。爸爸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种着八亩地,家里还喂养鸡、羊、狗等一群牲畜,忙得跟陀螺似的。

但即使这样忙,有人来请去或者来家里打针,母亲从来不会拒绝。这些都是免费的,母亲从来没有收费过。

有时是白天,有时候是晚上,甚至是半夜三更,母亲总是风雨无阻。他记得有时候半夜里,有人来砸门,有人生病了。母亲便嘱咐他在家看好弟弟、妹妹,好好在家睡觉。毫不犹豫地跟人去治病。他一个人在家里醒着,弟弟妹妹睡得很沉。外面黑咕隆咚,周围静悄悄地,他很害怕。就硬叫院子里的狗儿来屋里陪他,才放心地睡去。

那时候人们普遍生活条件不好,有时候一毛钱都借不着,而且勤劳的人们觉得挣钱不容易,能省则省。所以有个头痛脑热、牙痛之类,大家都喜欢抗着。这些病虽然是小病,但发作起来也够人受的。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痛起来就要人命。”有时候,母亲自己听说谁病了,会自己找上门去,解除人家的病痛。一来二去,大家都认识到母亲的医术,有病抗不住时也会自己来找母亲治病。

有时候,病人不愿让把针拔下来,想多行一会儿。母亲就只好一边干家务活,一边等待。儿子本想让母亲帮自己看个数学题,母亲却在那里帮助一个因为牙疼,哈喇子不断往外流的肮脏叔叔;要不就是哼哼唧唧的按着肚子,弯着腰的阿姨;也有儿童,但他们由于生病,并不和自己玩。有的得了重病的儿童,甚至会注射药品几个月。母亲事先告诉自己,她帮人治病时不要来打扰她,以免影响母亲治病。没有办法,儿子只好一个人默默地做完作业,也不能在家里仅有的收音机上听《岳飞传》,只好去跟狗或者猫玩一会儿,常常在这过程中睡着了。

有时候,母亲忙得都没有时间给孩子们做饭,让他们自己用开水泡干粮吃。她把太多的时间用来帮助别人了。

他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上班,就是这样经历过来的。他看到母亲的忙碌,心里是有不满与不解的。为什么老是照顾别人,不多管管自己,还让母亲自己也那么累?

爷爷、奶奶,还有姑姑们也都对母亲的行为不理解,觉得她很傻。甚至姑姑们也偷偷地说风凉话,说母亲出风头。意见最大的是父亲。父亲总是质问母亲,村里有赤脚医生,母亲无名、无分,连个头衔都没有,却整天干着比赤脚医生还忙碌的活儿,还自己花钱买针管、银针、酒精,用自己的棉花做棉球,还要自己放蒸锅里蒸这些东西,用来消毒。不但一分钱没有挣,还赔上很多钱。图的什么啊?

母亲常常说:“做人不要光看钱,不要光看眼前那一点,要向长远看。”父亲就生气地说:“咱家也没有多少钱啊!你还这么浪费?”

两个人正吵,听到有人敲门。儿子打开门。发现泽仁叔来了,说他老婆头疼两天了,也不能干活,也不能睡觉,受影响连饭也不吃了。他愁得要命,心想这可咋办?后来听说她会针灸,肯定能治得了,才抱着试试的态度来请母亲。

父亲偷偷地瞪了母亲一眼,暗示母亲不要去。母亲装做没看见,跟着泽仁叔叔走了。后面,父亲生气地把院子里一个小凳子踢翻了。吓地儿子赶紧躲到另一间屋里去玩了,以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儿子知道,等母亲回来,晚上两个还会吵架。从小学到初中,这样的情景反复出现。好在父亲不常回家,避免了不少争吵。

父亲的转变是那年他们家盖房子的时候。老房子经历多年风雨,眼看难以承受重量。父亲和母亲商量好了,要盖新房子。

可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对做土坯之类活计根本不懂。母亲一个女人家的,也不懂。村里做土坯技术好的,放下自己的农活,带着自己的模具,自告奋勇来给做土坯。那时候,大家纯粹义务帮忙,只需要管饭,大家根本不收工钱。

盖房子的时候,村里人又帮忙的帮忙,出主意的出主意,需要什么工具,去拿就好,没有吝啬的。一鼓作气,很不费劲地,房子就盖好了。

而且,那时候,村里有过年时请当年过门新媳妇吃饭的习惯。一般都是受人尊敬的长者作陪。人们总是喜欢拉母亲去,说什么只多一双筷子而已。母亲事先知道会拒绝的,人们会假意请母亲去打针,进了门,见了新媳妇就不好走了,只好接受人家的邀请。

同时,人们也爱屋及乌,对父亲和儿子非常好,村里人一看到他们,态度格外的亲切与敬重,连小孩子也会护着儿子,不会和他吵架。

通过这些事情,父亲懂得了,母亲的付出,也有很多的回报。从此理解了母亲。也开始支持母亲的工作,并帮助母亲做通了爷爷、奶奶和姑姑们的工作。爷爷、奶奶一说什么,父亲就拿房子做例子,说光靠他们两口子可就要费大劲儿了。爷爷、奶奶也不说什么了。

后来,父亲走了,全村人全体出动,都来帮忙。七十多岁的老人也主动上去抬棺材,一个身体原因多年不参加这种活动的人,也走在队伍的前面喊口号,让队伍协调一致。让父亲风光地走完了最后一程。

儿子曾看到翠花婶子躺在炕上,嘴里直哼哼。母亲几针扎下来,过了不到半小时,渐渐不再哼,肚子不疼了。

还看到,和平叔双手捧着嘴来了,牙痛。疼得他满嘴流口水,流得两手都是。母亲几针下来,他坐着个小凳子,依着墙,睡着了。

用时最长的一个是高家村的琴姑的亲戚,他左胳膊中风,连手也不能动。母亲给扎针一个多月。他的手好了,高兴地闯关东做生意去了。

也正是因为母亲不计报酬,真心帮忙。父亲不在家,当年给地浇水要用柴油机,母亲一个妇女搬不动机器,但她从来没有为难过。村里的男劳力,会主动帮忙。有的人自己浇地,会通知母亲,顺便把地给浇了。母亲也会多送些柴油,总想弥补一下。

多年下来,母亲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几乎没遇到什么困难。

儿子问母亲:“其实,人们还没忘记你啊。像咱村开车的,他开公交车,从来不收你的车费。”

母亲微笑着回答:“是的,我交钱,他坚决不收。他说只要是他开车,我坐车就不会收费。”

母亲说不光这个,她回老家住时,村里人老是会有人来看望她。好多人会给她送自己种的蔬菜。开车的他娘,另一个儿子一家常年在外打工,让她住在家里看家。她在院子里种满了菜。一个人吃不了,常会给送来丝瓜等时令蔬菜。有一次,母亲散步,从村里人保平的地边过,他家里人正在收菠菜。保平的媳妇把一大捆菠菜送给母亲。母亲不要,说:“你自己种挺不容易的,我不能要。”保平媳妇硬把菜塞进母亲的手里。

东家送一些,西家送一些。今天这家送一捆韭菜,明天那家送一把豆角,后面又有人送了茄子。母亲在家,是不大买菜的,别人送的就够吃了。

儿子笑着跟母亲说:“现在,我实际上也是个医生哦。”然后,他给母亲介绍自己的工作,单位几千台的机器,几十台的服务器,还有网络。不管软件还是硬件,他都处理得了。

灯光下,母亲的脸上挂满了慈祥、豁达的微笑。她问:“什么是软件,什么是硬件?”儿子见不好与母亲解释,就说:“妈,你问我也给你解释不清。反正你知道,我是个电脑医生就好了。”

儿子告诉母亲,自己技术也好,服务态度也好。哪里出了问题,只要找他,他都会尽最大努力把问题处理好。他也是不管什么时候,随叫随到。歇班的时候,叫到也不会拒绝。儿子说,他也像母亲当年,人家白天叫,他白天去;晚上叫晚上去;有时半夜也会叫,他也毫不犹豫地赶往现场。有一次处理完问题,都凌晨五点了。

不但单位的设备,他会及时、很好地处理故障。单位同事家里的电脑出了问题,找到他也不会拒绝。

单位的人对他很是信任。他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次过年,他正在家里吃团圆饭。收到单位领导的电话,说生产调度有两台机器系统不工作了。他二话没说,放下饭碗就走。到了单位,一群人焦急的脸色,看到他,立即放松下来。大家对他的信任,让他感动,也让他更有动力,努力地不断提高自己,把自己的工作越做越好。

本单位的设备就不用说了,有时外单位来的人电脑出了问题,他也热情地给处理。有一次,外单位来了一位女士,她的笔记本出了问题。她要求单位的人给找一位高手,人们领她来到他的办公室。她看他穿着一身的工作服,见面问她的笔记本真时髦,说没见过这样式的笔记本。女子一脸的失望,心说这是高手吗?怎么这么没见识?他看出她的疑惑,也不介意,动手处理问题。三下两下,故障解除。那女士一脸的惊愕,直呼厉害。他也不放在心上,这种事他见得太多了。

就是在外面,他碰到问题,只要他知道的,也会热情地帮忙。他曾经在去买房子时,帮卖房子的服务员修过系统,也在去省城维修设备备件时,顺手帮人家把不打印的打印机调理顺当了。甚至一次手术前的例行检查时,他也帮助大夫处理了打不开的应用问题。还有一次,是在公交车上。那天,89路公交车上的收款刷卡机动作不正常了,人们刷不上,交不了费。司机急得团团转。他正好在车上,见状,高声喊:“赶紧重启一下!”司机见他是一个穿戴普通的人,没理他。他说:“请听我的,我在单位修电脑。赶紧重启。”司机听了,立即重启了机器,然后设备正常了。大家松了一口气,刷卡上车。

母亲听到儿子的这些故事,很欣慰地笑了。儿子也笑了,说:“妈,我记着你的话呢。你曾经说过,科学很发达了,社会也发展很快,一切都在变化中。但有些东西不能丢了。比方,那些让人心里亮堂堂、温暖的东西,那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什么时候都得留着。”

儿子没有告诉母亲的是,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像自己的母亲了。同事们信任自己,与单位上其他部门联系时,领导总是喜欢派他去,人们因为信任他,他办起事情来往往格外顺利,这让他自己暗暗感到好笑。

这次病痛,儿子理解了那些病人们,通过母亲给自己针灸,也彻底理解了母亲。当年他们比自己,更加需要母亲。终于,儿子心里释然了。

相关文章

  • 《仁医》

    “好想变成雪啊,这样就可以落在先生的肩上了……” “若是先生撑了伞呢?” “那就落在先生的红伞上,静载一路的月光。...

  • 仁医

    平乐镇上锣鼓喧天,大伙都赶到镇上去看少年侠士尹子柯智斗悍匪得胜凯旋。高头大马上的尹子柯看起来意气风发,“真...

  • 仁医

    前天下午小宝手上莫名出了一些小红点,我和妻赶快带她去医院检查。刚到医院见到医生,小宝就嚷着要去厕所。妻带她出去之后...

  • 我认真看过的韩国电视剧就三部半

    《仁医》韩版(仁医还是日版的好,我就是看了日版才有兴趣看韩版的,我KINDLE里还有仁医的漫画全集 韩版用大院君代...

  • 仁医何为

    一如既往,往来不绝的急诊科处处都是交错着的身影。 有疼痛呻吟着的病人扭曲蠕动的惨状;有忐忑不安的病人家属焦急不耐烦...

  • 妙手仁医

    7月初下边门牙松动厉害,已经严重影响我的生活,思虑再三决定在春节前把“门面工程”搞定。亲朋好友得知我准备“重整门面...

  • 《仁医》台词

    在我们看来,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可以想去就去到地球的另一面 任何时候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每天过着平凡却又充实的生活 ...

  • 2020-12-23 《仁医》

    日剧,仁医,考完研看看吧。

  • 采桑子

    采桑子.仁医群聚江城里 晓韵 2020.3.1 仁医群聚江城里, 春启回寒, 春启回寒, 缱绻几番, 天使守魂...

  • 《爱的医生》第四十二章创业初始

    荣仁医院的眼科、儿科、骨科、整形科相继从总院分出。儿科由于需求巨大,荣仁医院决定成立三所儿童医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仁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ml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