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味管理,一个吃货的管理主张(16):无菜可买的困境,是每个主妇
- 美味管理,一个吃货的管理主张(10):为什么你买的菜会坏掉?为什
- 美味管理:一个吃货的管理主张,食材与人才
- 美味管理,一个吃货的管理主张(9):等待的味道,管理的延迟效应
- 美味管理,一个吃货的管理主张(5):管理的所谓良苦用心:给你吃肉
- 美味管理,一个吃货的管理主张(14):请了外部顾问,就像到外面吃
- 美味管理,一个吃货的管理主张(11):做菜讲究色香味,管理讲究权
- 美味管理,一个吃货的管理主张(17):应时而动,管理的精髓就在于
- 美味管理,一个吃货的管理主张(6):是饮食决定性格,还是性格决定
- 吃好享瘦 | 超市买食品时,你会看包装袋上的热量标签吗?警惕零脂
最近老妈在跟我唠叨,"你说这天天买菜,可是看着菜市场的那些菜,总觉的没什么好买的,买来买去都是那些菜。想换换样吧,买回来新鲜的菜总是放扔了,要不就是不会做,你说咋办?"
我特别能理解老妈的困惑,因为我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困境。这也让我联想到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一个企业的部门经理向我诉苦,"我们部门一直在招人,可一到紧急任务或是重点项目就总觉的人手不够。招的人按说也是符合我们部门的任职资格要求的,可为什么总觉得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呢?"
那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原因:
一、个人喜好和部门氛围过于固定。
我们在面试的时候虽然会用到很多的方式、方法、工具,可到最后决定用还是不用,选这个还是选那个的时候,有经验的管理者十个有十个会告诉你,凭经验,凭感觉。经验和感觉是什么?就是符合个人喜好和部门氛围的人。一个非常有冲劲的团队主管,也会喜欢有点冒险精神的员工,对于心思缜密,行为谨慎的候选人的偏好度就会比较一般。而目标意识强烈的主观就会喜欢执行力强的员工,对于有冒险精神的小伙伴可能欣赏,但使用的可能就没有那么高。
就像我喜欢喝茶,最喜欢碧螺春。当我到一家茶坊我大概率的会选择我最爱喝的茶,即使我知道这家的普洱也不错。我的儿子喜欢吃炸鸡,当我给他烤鸭、烤肉、寿司的选择的时候,他还是会首选炸鸡。(当然他最喜欢的是一家店可以提供以上所有食品,然后心满意足的把他的肚子变成球形。)
二、发展目标和人才梯队建设意识的不足。
没有人才是什么时候最明显呢?要用人的时候。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反复强调人才是养出来的,即使是社招的成熟人才也有一个养熟的过程,现用人现招根本来不及。
人才梯队的建设更是如此,我就曾经给一家企业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其人才断档现象严重,在基层单位,30岁-40岁的员工比例极低,而新进员工和45岁以上的老员工却占最大比例。这就造成一个现象,重大项目一来,老员工已经干不动了,新员工又不会干,领导只能揪着那仅有的几个正值壮年的员工一个劲的用,项目一多,集体崩溃。
这就像我们在家里,油锅里已经冒烟了才发现没买菜是一样的道理。
三、求量不求质
这个现象说出来其实有点得罪人,但还是要说说,因为真的很普遍。因为真的有不少的企业喜欢去请5--6个月薪5000的人,而不愿意去请1-2个月薪10000的人,更加不愿意去请一个月薪30000的人,虽然他们产生的价值或是工作效率可能是1:4:10。我曾经就跟一个老板开玩笑说,你请这么多素质和能力雷同的员工是为了撑场面的吗?
各位领导可以自己判断一下:
1、部门内员工薪资是否有3倍以上的差距?
2、员工是否能力互补,素质差异明显?
3、老中青三代员工是否呈现梯形结构?
以上三个问题都是肯定答案的,恭喜你团队结构合理,发展前景广阔。
虽然说的这么热闹,其实最近我们家的菜篮子也告急了,明天我得去补充一些"鸡鸭鱼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