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明月挂天边,童年趣事人人谈。
世上岂有不老药,人生能有几少年?
高山因仙出了名,学问因勤增见闻。
马瞧蹄掌视千里,人若聪敏观其行。
“我早些时候就考虑这件事情了。听说芙蓉镇上有一家私塾还算不错,学费低,招收的都是十一二岁以下的儿童。先生还讲算术(数学)学打算盘,对于今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很实用…”申河沉思片刻说。
“那就让申祐在那里读书吧!”
“只是怕因他年龄小又调皮的,在私塾里可能会惹出麻烦来。”
“老是怕天上的老鹰是喂养不了鸡的。不试一下咋知道呢?再说隔壁陈莲的儿子不是也在那里读书吗?他们俩有个伴我也放心些。”
“那好吧!我明早就送申祐去上那所私塾吧。”
次日,一缕阳光穿越窗户照在申祐的脸上,他睡得正香。昨晚他抄写了一千多字的《三字经》睡得晚。
“申祐,申祐,今天我送你去镇上读书,快起床吧!”申河用手轻轻地拍拍他的屁股声音不太大地喊。
申祐翻过身坐起来,两只小手擦了擦双眼笑嘻嘻地说:“爹,你真的送我去上学?”
“爹何时跟你说过一句假话?”
“哦啊——哦啊——,那真太好了!”申祐跳下床手舞足蹈地叫起来。
早餐后,申祐与母亲依依不舍地道了别。他在父亲的带领下,乘坐出租马车来到了芙蓉镇拜见了私塾里的袁先生。
袁先生的私塾离镇中心较远,是靠近镇上的郊区地带。居房是一个四合院,院外有自家的菜园,紧挨着的是一个小小的荷塘。满塘荷叶碧绿,荷花星星点点,花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院内干净整洁,教室宽敞明亮…
远离喧闹镇区,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是个宜读书的好地方。
“你今年多大了?姓什名谁?家住何处?”袁先生摸了一下自己的胡须微笑着问小申祐。
“我今年七月初一满七岁,叫申祐,家住本镇的申家村。”
“为何要到这里读书?”
“幼不学,老何为。人不学,不知义。”
“啥意思?你懂吗?”袁先生看到申祐聪明机灵,打心里喜欢上了他。
“我懂得一点点意思,就是说少年时不努力学习,长大了就没有什么作为。人如果学,就会明白道理和礼义了。”
“你跟谁学的?”
“我父亲。”
“能背全《三字经》吗?能写字吗?”
“能背一多半,会写字,但爹说我字迹不好。”
“除《三字经》外还学了些什么?”
“跟妈妈学了童谣。”
“啥童谣?能唱吗?”
“一姐尖尖,二姐圆圆,三姐打伞,四姐耙田,五姐红艳艳,六姐艳艳红,七姐一身疮,八姐穿紫袍…”
“啥意思?”袁先生兴味十足地明知故问。
“有的你家菜园子里有。一姐尖尖是辣椒,二姐圆圆是南瓜,三姐打伞是蘑菇,四姐耙田是刀豆,五姐是红苋菜,六姐是西红柿,七姐是苦瓜,八姐是茄子…”
“你在家里还做过什么?”
“我爬树掏鸟窝,上山追野兔、采蘑菇摘野果,稻田里捉泥鳅、黄鳝、蛙……河里游泳抓虾鱼…”
正是:
父母商量已解忧,送儿镇上读私塾。
巧答塾师袁先生,令其喜来令其愁。
袁先生从申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既聪慧又调皮的,让人喜欢又让人担忧…
“在家里扫过地吗?能整理好自己的衣被吗?洗过衣服吗?”
“我扫过地,但整理衣被和洗衣服是我妈做的。”
“在这里读书的孩子许多事情都必须自己做,如打扫宿舍和教堂里的卫生、整理自己的衣被、清洗自己的衣服和碗筷…你能学会吗?”
“我当然能学会的!”申祐心想别人能做,自己也一定能学会的,他略加思索地说。
“那我就收下你做我的学生吧!”袁先生喜欢从侧面了解一下自己要收的学生,这也是他的惯例。
“谢谢袁先生!”
申祐被袁先生领着来到了孔子画像前。但见申祐点燃三柱香插到孔夫子像前条桌的香鼎里,作了三个揖,双膝跪地磕了三个头(这些熟练的动作是父亲事先教会他的),再转身想给袁先生磕头(他父亲事前叮嘱过的)被其阻止住了。
申祐由袁先生带着又看了饭堂、卧室、教堂等等,再和父亲把自带的行李搬到所分配的卧室里安置好后与父亲道别。
“祐儿,你一定要听先生的话……”申河又给申祐交待了很多事情,从他的表情上看还是放心不下。
“爹,您就放心吧!别人做得好,我也能做好。”申祐安慰爹,他看到自己读书的梦想实现了,心里感到很高兴。
申祐这孩子和别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人家哭哭啼啼的舍不得离开父母,而他还高高兴兴的同父亲道别…可能一是自己想读书,二是这里孩子多,又有自家邻居申石作伴的缘故吧!
申祐送走父亲后一路小跑回到了教堂里。只听到书声琅琅,十几个孩子在认真地朗诵着课本上的文章,有《三字经》,有《百家姓》,还有自己不知道的。大家边读边偷看他这新来的同学。申祐发现申石哥先惊讶后微笑着瞧了一眼袁先生后对自己点了一下头。他们都似乎有点害怕袁先生。袁先生在聚精会神地写着什么,好像没有觉着他的到来。
教堂很宽敞,是三间房合并成的,互相之间没有墙壁,全空着的,只有两排木柱着地支起主次梁。二十张书桌椅只占教堂的三分之一的地方,还有三分之二的地方都空着,是孩子们课后休息玩耍的地方。
课桌椅分两组,申祐被分到第二组的第九位,座位左边靠着一根大木柱,桌上摆着早已给他备好的书、笔墨纸砚等。
申祐照着袁先生的要求坐下来开始背诵《三字经》。他今天特别小心谨慎,父母的叮咛始终在耳旁回荡 …
“申祐吃午饭了!”这时申石走到申祐背后高兴地说。
“申石哥,好的!”申祐丢下书站起身来就走。
“把自己的书桌整理一下,要不被先生发现了会罚你打扫卫生的。”
“噢!我整理一下。”
“吃饭时,饭菜汤不能洒在饭桌子上;吃完后碗里的饭菜汤不能剩得太多。先生提倡节约、吃饱不浪费,而且剩饭菜汤不能乱倒,要倒在洗碗筷水池边的木桶里,那是要用来喂鸡鸭鹅猪等的。”
“哦!有这么多的规定!”
“还多着呢!你以后就知道了,慢慢就习惯了。我刚来时也一点儿不知,犯一两次先生会提醒你,再犯就罚你了。”
“咋罚?”
“扫地擦桌、菜园除杂草、喂鸡鸭鹅猪……我们平时吃的蔬菜水果动物肉等大部分是先生自家种植和喂养出来的…”
“听我父亲说这里读书价格便宜,大概是这原因吧?”
“做饭的厨师元叔边做三餐饭的同时边打理一亩多地的菜园,还喂鸡鸭鹅猪等。袁先生另外还请了一个杨阿姨专门负责打扫各处的卫生,还给元师傅打下手料理三餐饭菜和菜园子。我们经常在学习之余要参加劳动,每隔一个礼拜要帮助杨阿姨打扫庭院里的卫生。每隔十五天帮助元师傅打理菜园子,我们长了很多见识呢。”
“那真太好了!”
“每月可以回家休息三天。”
“那我可以看看爹和妈了。”
……
申祐与申石边吃饭边小声地聊着。
今天午饭菜很合申祐的胃口,特别是鸡肉炖黄豆外加几段红辣椒,色香味俱全;炒的黄瓜片香脆可口;清淡的冬瓜汤让人回味无穷…
午饭后,申祐想独自一人出去玩,可院门锁住了。看见院墙边有颗大槐树,高高的树冠处有一个很大的鸟窝,两只喜鹊站在离窝不远的枝头上不停地唱着歌。他顿时兴奋起来!迅速地跑到槐树下,蹲了下来,又发现树根部有蚂蚁游荡,顺手掀开院墙边的残砖,捉了一条蚯蚓,将其放到一只游蚁面前。蚂蚁刚开始悄悄地接近蚯蚓,嗅了嗅,知道是个大猎物后,试探地爬到蚯蚓身上一咬!哈!蚯蚓整个身子迅速地翻滚起来,蚂蚁紧贴着蚯蚓身子不放跟着它就地打滚,弄得它俩满身土灰。这时,蚂蚁松开蚯蚓,它知道自己力量单薄,就凭自己是奈何不了蚯蚓的,于是作了位置记号后搬救兵去了。
不一会儿,成群结队的蚂蚁从树洞里爬出来,来到蚯蚓身旁。来一只就叮上一只,蚯蚓拼命地翻滚。只因蚂蚁太多,寡不敌众,不多久蚯蚓全身叮满了蚂蚁,令它动弹不得,奄奄一息,被群蚁拖着向树根蚁洞移去…
“申祐,你在干嘛?”袁先生不声不响地来到了申祐身后。
“蚂蚁群攻打一条蚯蚓呢!”突然间的声音把申祐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是先生,连忙站起身来满脸通红地说。
“下午上课的敲钟声你没有听见?”
“没听见,先生,对不起!”
“快上课去吧!在洗碗水池边把手洗干净!”袁先生没有批评他,他知道这是孩子们的天性,自己小时也曾这样过。
“是!先生!”
申祐洗完手后立刻回到教堂里自己的座位上。刚坐定,但见先生拿了一把竹枝条进来。
“这不会是打我的吧?”申祐有些担心。
“同学们先静一静。”
全体学生听到先生的喊话都停止了朗诵,教堂安静下来 。
“是先生要当着大家的面批评我?再惩罚我?”申祐此时忐忑不安。
“申祐,你站到讲台上来!”先生洪亮的声音在教堂回响。
“噢!”申祐浑身颤抖着走上了讲台,不好意思地低着头。
申石心想申祐上课迟到被先生抓个正着,不知道先生要干啥?真替申祐捏着一把汗呢。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紧张地看着…
“这是新来的申祐同学,希望大家今后多帮助他,不对的地方多提醒他。既然大家一起来到这里学习,就是一家人,就是兄弟姐妹,就要互相爱护,互相学习,互相监督……”袁先生向大家介绍申祐。
申祐心上压着的石头落了地,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申祐,你把竹枝条发给大家,每个人一根。”先生接着对申祐说。
“好的!先生。”申祐把竹枝条分成两份,每份九根,从其中一份中拿出一根自己留着,把两份分别发给第一二组头排的同学,再由他们自己往后传递,不一会儿每人都拿到了一根竹枝条。
申祐拿着竹枝条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静等先生说话。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议论纷纷,谁也不知道先生接下来准备干什么。
这时袁先生发话了:“今天下午做一堂游戏课。游戏的规则是:先把自己手中的竹枝条均匀地分成相等的十二小段,再把它们拼成一个‘田'字。最后只能移动三小段竹条组成一个由三个‘口’字互相连着的‘品’字,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大家先不要互相商量,先自己做做看,考考自己,做不对的和没有做好的,我也不会批评,更加不会惩罚谁的。大家现在就开始做吧!”
大家听懂先生的意思后都忙碌起来。
只见申祐不慌不忙地把手中的竹枝条用自己的小手量了一下,把它分成相等的三段,再把每一段对折,弄断,再对折,再弄断。一根竹枝条不一会儿就变成了十二小段长短相等的竹段。然后在自己的桌子上摆成了一个“田”字,正在考虑怎样移动三根后变成一个“品”字。
这时,好多同学都说做好了。袁先生一一地去看:有的虽然做对了,但竹段分得长短不一,拼成的“田”字和拆“田”字后组成的“品”字都变了形,像是被哈哈镜子照出来的;有的虽然竹段分得长短一致,但每根竹段很短,拼成的“田”字和拆“田”字后组成的“品”字都很小,不是最理想的;有的“田”字拼得很好,而“品”字却未完成;有的“田”字拼成了,而“品”字却是未按规定拼成的,三个“口”字未相连接,是移动六根竹段后组成的……
申祐拼成的“田”字让袁先生赞叹不已,十二根竹段长短一致,没有浪费一小点竹条,组成的字在所有的人中是最大最工整的。他叫申祐拆“田”字再移动三根竹段组成“品”字给他看,完全正确!他欣喜地对大家说:“申祐同学做得最好!大家可以看看他是咋做的!”
同学们都好奇地围在申祐的身边看他熟练地摆弄竹段,先拼好“田”字再移动三根竹段组成“品”字,个个都啧啧称赞。
正是:
槐下观蚁心专一,天真调皮谁没有?
初入私塾就见优,妙解趣题乐师友。
且看下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