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三十七)雁南燕北
三十八、鸿渐之仪
李友梅最近风闻丈夫在外面有了新欢,而且似乎已经同居了,但她是还没有下定离婚的决心。
她知道,爱情像路程,总是会有一段开始,有一段结束。婚姻像照片,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总会逐渐暗淡。如今,这段爱情的路程已经走到尽头,变得无可挽回了,但毕竟是青梅竹马的两个人,照片再暗淡,依然还有保存的价值;激情没有了,感情还是在的。
在感情与爱情之间,在挽回与放弃之间,还需要李友梅来进行抉择。
贾士强又来参加文学沙龙了,大家依然在讨论学生运动的事,他也没有太多的兴趣参与其中,无意间看到桌子上放着一本半新的《围城》,也就随手拿起来,坐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里,安静地读起来。
李友梅应酬完一圈,飘然转到贾士强的面前,看了看,说道:“这本书你现在读还有些早哟。”贾士强抬头看到李友梅,匆忙站了起来,让了一下座位,但李友梅并没有坐下的意思。
贾士强合上书,说道:“好书什么时候读都是对的,哪有什么早晚之分呢。”
李友梅“嗯”了一声,说:“《围城》讲的婚姻与事业,社会与人生,你们身处‘象牙塔’中,还不甚了解呀。”
贾士强说:“钱钟书是大师,作品虽然讲的是婚姻故事,但更多揭示的还是人生道理和人性本质,挺深刻的。”
李友梅点点头,说:“是啊,这本书我也很喜欢。”
“这本书里尽是嘲讽知识分子的,你还喜欢?”贾士强笑笑说。
“我倒觉得嘲讽的还不够呢!”
“这话怎么讲?”
“从宋以降,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都是喜欢附庸风雅、攀权附贵。明清以来,更是奴才的行径和犬儒的悲哀。”
“鲁迅在小说里,可没少写。”
“近代的知识分子比鲁迅中写的有过之而无不及,都是一群软骨病患者。”
贾士强无言以对,只听李友梅继续讲道:“现代的知识分子中君子越来越少,伪君子越来越多,职务职称越来越高,道德素质越来越低。”李友梅有点激动,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变得很激昂。
贾士强有点愣了,他没想到平时说话轻轻柔柔的李友梅也有义愤填膺的时候,他心想:当教师的女人也是有多副面孔的啊。
其实,这与是不是教师的职业无关,哪个女人不是多面性的呢。贾士强又开始胡思乱想起来,人不免有些走神了。李友梅用手指点了一下他的额头,说道:“你发什么呆啊。”
“啊,没有啊。”贾士强回过神来,连忙说。
李友梅情绪舒缓下来,又恢复到贾士强熟悉的轻轻柔柔语调,只听得,她缓缓地说道:“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你们在城里,我们还在城外,早晚有一天我们要冲进去的。可有人想逃出来吗?”贾士强顺着李友梅的话向下说,没想到一下触到了李友梅心结的结点上。
李友梅停了一下,随后苦笑一声,说:“进也好,逃也好,都没有错。对于人生来说,其实最可怕的是选择,决断才是真正的难题。”
“那就顺其自然,随波逐流得了,也省却了选择时的痛苦,决断后的后悔!”贾士强说。
“你说的还挺有哲理呢,不过是不是太消极了呢。”李友梅若有所思地说。
“不一定吧,武侠小说里都写了,武林的最高境界不都是无招胜有招吗?人生大抵也差不多吧。”听贾士强这么一说,李友梅忍不住笑了笑,一下子气氛轻松了不少。
“为什么小说的男主人公叫方鸿渐呢?”贾士强认真地请教。
李友梅微微一笑,说道:“钱老先生高就高在这里了。在小说里,方鸿渐的父亲懂周易,喜欢算卦,给儿子取名选的是《周易》中的《渐卦》,所谓‘渐’也就是循序渐进的意思。古人中有不少名士都叫鸿渐呢。”
贾士强听得入迷,不住地点头,说:“是吗?”
“是啊。你比如说茶圣陆羽,他的字就是鸿渐,意思是得羽便鸿了啊,鸿,大鸟也,这是大吉之名,哈哈。”一讨论学术上的事,李友梅就变得一副老师的面孔,滔滔不绝起来。
贾士强连连称奇。李友梅不以为然,笑笑说:“术业有专攻,这有什么啊,我的专业啊。” 贾士强心里对李友梅佩服起来。
“《围城》最后一章里,方鸿渐的父母给他送来了一只老式的自鸣钟,希望他能将这祖传之物世代传下去。这也是有隐含意义的。”
“这怎么讲呢?”
“‘方’者有楞有角也,所以他不能与这个世界完全融合。更确切地说,他自身骨子里有着‘孤立感’。他只能游移于围城内外,像钟摆一样的晃来晃去,不停地进城、出城。”
说到这里,李友梅停下来,想想自己当前的处境,心里感觉奇怪,怎么和贾士强谈论起这些来了?
“我明白了,小说里,方鸿渐从中国晃到外国、从上海荡到湖南、从湖南回到上海,结果呢,依然是只钟摆,永远漂荡着,这‘鸿渐’二字,或许更应该理解成徘徊或犹豫吧。”
犹豫,徘徊,出城,进城,似乎贾士强每每不经意的一些话,都在无意间触碰着李友梅内心,令她有种无以言表的怪怪的感觉。
两个人热烈地聊起来,谈到对一些作家及作品的评价和看法,居然都有很多共通和相似之处,文学的话题把他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李友梅很自然地坐到了贾士强的身旁,两个人越聊越投机,越聊越投入,已经不像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更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在畅谈。
李友梅看着眼前这个小男人,突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网友评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