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我参加了一个日更千字的写作小组活动,同时又进入了一个大号--慈怀读书会旗下的妈妈群。这一年的时间,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认识,而我又将这些感受成为我持续写作的素材来源。
在长达一年大量的案例分析中:大部分家庭教育的普遍情况:
真正的家庭教育问题75%以上都是来自父母。
成为你自己
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子女的,他们给予我们的爱,就如商店的促销产品,永远是买一送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爱我们,也将他们的遗憾和不满一并送给了我们。很多人是在父母的关爱中满身伤痕地长大。成年后我们必须做的第一项功课--修复自己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身的潜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在成长中,被家庭,学校和社会贴上了很多标签。这样的行为是不允许的,那样的行为才是你应该具备的。就此,我们在成长中迷失了自我。尤其是女生,在家中被教育成是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是听话的好学生,在单位是听话的好员工。婚姻中是某人的好妻子,又是某人的好妈妈,唯独我们忘了自己要活成的模样。
每一个人都是一生,我们要对自己负责,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我们不懂得关注自己,自然就会在配偶和孩子那里去寻找存在感、刷存在感。这种潜意识就会制造很多不和谐的音符,当我们无法从亲人那里得到回馈时,就会释放很多怨气和不快给予我们的孩子,如同我们当年的父母一般。
我们修复、关注并完善自己时,自然而然就会去学习。而这种学习状态就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示范。
通常,一个人到35岁,因为工作环境和交际圈子的固定,人的思想也会固化,而持续学习就是不断在提升我们的思维。中国家庭的教育是以母亲为主。母亲的再学习能力,也会避免“青春期遇到更年期”那种尴尬的局面。
教育是最好的投资
BBC最有名的纪录片《56up》结尾中,当记者问这些中年人,你觉得给孩子最好的财富是什么?回答是:教育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投资。
说到投资,我们需要投资者的思维,当今世界上谁是最成功的投资者呢?
左查理芒格,右沃伦巴菲特最成功的是沃伦巴菲特,他有句名言:想要成功,就是要避免不必要的失败。
巴菲特的忘年交查理芒格,有句真理:最好是从别人悲惨经历中学到深刻的教训,而不是自己的。
大部分家长经常会去关注那些进入名牌大学孩子的家长的教育心得,太多类似的文章会误导我们对家庭教育的认知。以为只有进入好的大学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我们要多收集那些进入大学后却一蹶不振,或名校毕业后渺无音讯的那些学生的案例,这些案例会给我们的家庭教育带来很多的警醒,避免我们走弯路。
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第一批少年大学生,有个上海同学叫张方。他毕业后,因为不适应体制单位,赌气辞职离开后,就一直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他从事过快递,门卫,摆地摊,现在靠给学生补物理维持生计。他的现状和曾经的辉煌是完全不匹配的,当记者问到他的父亲,如果人生能重来一次,你还会这么教育吗?他的父亲非常感慨说了一句,我在他的教育中错失了很多啊!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案例,我们家长应该去反思,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到底是什么?
爱,观察,引领
正确表达爱
哈佛大学一项调查“到底什么才是美好的人生?”,调查时间长达75年,追踪了724位男性,得出的研究成果:强调构成美好生活的最重要因素并非富有、成功,而是良好的身心健康及温暖、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
建立亲密的关系是取决于这段关系的质量。而这个质量的核心要素就是正确表达我们彼此的“爱”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爱”,首先就是我们成年人要正确示范“爱”。我们如何正确地爱配偶,如何正确爱自己的孩子,这就是孩子的第一次学习
请闭上你的眼睛,想一想:你还记得父亲最近一次抱起你的情景吗?还记得最近一次手牵手的感受么?
还有你的妈妈呢?
我相信很多人的记忆里都是空白的吧!
孩子的手多牵牵,因为总有一天,他们的手不会再给你牵了! 孩子要多抱抱他,终有那么一天你再也抱不动他了!
中国人表达爱的方式非常含蓄,当父母能正确地表达他们彼此的爱,多多机会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就不会再有这样的语言“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不会再出现以“爱”的名义而伤害。
高尔基曾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是孩子的核心。当我们正确爱孩子的同时,也是对我们童年夹杂着遗憾的爱,起到一种疗愈的作用。
(学会观察)家长要有一双观察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潜能。
《卡尔维特的教育》中提到每个人至少有9个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全面教育应该是开发所有的这些智能。每个孩子都是带着他的潜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发现孩子的个性是父母的素质。观察孩子,带孩子触碰各种运动,提供多种尝试,提供发现孩子潜能的各个通道。我们观察孩子了解世界的方式,有些孩子善于发现,因为TA是通过眼睛来了解这个世界的;有些孩子喜欢拆东西,因为TA 是通过手指来触摸这个世界的;有些孩子胆子大总是喜欢跑得很远,因为TA 是通过脚步来丈量这个世界的......我们家长观察到孩子的特点,然后开始进行有方向性地引导。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放在教育的第一位。对孩子来说,想象力比拥有百万家私还重要。当一个幼童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无形中就拥有了乐观精神。在成长中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乐观精神带来的良好心态,能够帮助孩子积极走出困境,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法。想象力对孩子来说,是人生中最首要的财富。
兴趣爱好的建立。而今天我想说的是:每一代人的青春期都会有流行风靡的外在事物,就好比现在的手机和网络游戏,曾经的琼瑶和金庸小说。而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是足以去抗衡那些分散孩子专注力的外在事物,当孩子被这些事物吸引了解一段时间后,最终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上。
另外,长期培养孩子一个运动爱好,除了强身健体,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自控力,更重的是这个运动教练可以培养成,我们家长安插在孩子身边的卧底后备人选。
起一个特别的小名,是属于你们两个人的特别昵称。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偶然呼唤他的小名,孩子和你的感情就如同穿越一般又会回到儿时亲密的状态,可以瞬间拉近亲子关系。这个非常管用。
幼儿时期,家长掌控性的引领
3岁第一次麻烦时期,建立道德行为准则。教会孩子礼,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礼仪是作为一个健全人所必须的素质,孔孟提到礼义廉耻,也就是我们的品德修养,讲求做人处世的道理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能力很重要,可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品德。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华和德行都是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但相比之下,德行比才华更重要。
教会孩子尊重他人
这里的尊重是繁衍性质的。他人的劳动,他人的人格,他人的思想,对他人的诺言。
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会孩子尊重他人,那么孩子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孩子太小的时候,不用跟他说太多道理,会培养孩子狡辩的习惯。
最初的约束是来源于身边最亲近的人,只要身边这个人是善良的、公正和有责任感的,孩子是可以和能够被教育的。孩子习惯了这种约束,进入学校自然就会遵守学校制度,进入社会自然就会遵守各项社会秩序。
作为家长,我们更加要注重孩子的七种家庭教育:
1.人格教育 (自信心教育,独立意识教育,合作意识教育,乐观教育)
2.创新教育(对孩子要尽量让他自己安排生活,少陪读,鼓励孩子多创新)
3.民主教育(家长要和孩子平等交流)
4.情感教育(家长应该让孩子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用平常心来看待成败,这样也会减弱孩子的嫉妒心,不至于无法容忍别人的成功)
5.成功教育(多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参与竞争。让孩子确立自己的目标,学会克服困难,让孩子明白遇到困难就离成功近了一步)
6.挫折教育(现在许多孩子骂不得,说不得,难以抵抗不利环境的影响,应该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生活)
7.生死教育(犹太人特别重视孩子这两方面的教育,他们一直灌输给孩子的思想就是,在危难时刻永远不要指望父母会来救你,必须要靠自己。 这也就是他们这个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几次灭绝性大屠杀后,还能起死回生,就是源于他们的生死和挫折教育认知))
建立成长坐标图:以中国孔孟礼仪思想的核心为原点,以西方名校学生的优秀能力要求为坐标,建立一个教育成长轨道。
小学阶段,陪伴性的引领,实施战略部署计划
我重点说到两点:家长首先要聆听孩子语言背后的诉求,其次,教会孩子去思考,孩子带着疑问来,我们不能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展示我们看问题的,思考问题的路径。
如把孩子比做小怪兽,此刻就是小怪兽的奶血阶段,他们游戏技能不断增加时,我们也要紧锣密鼓地进行战略部署。为今后的斗智斗勇到来做好准备。
“卧底”就是我们斗智中非常重要的一员猛将。同时家长还有塑造一位”光辉人物“,他是正义睿智见多识广,且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我们要经常带着钦佩的神情在孩子面前提起这个人。
孩子10岁后,会挑战家长权威,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母亲的权威。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10岁前,卧底的安插工作可以启动,这些卧底就是家长为孩子物色的优秀教练或者家教老师,他们除了教会孩子具体的某项活动和课程外,更多是起到一种榜样的力量。家长和这些卧底的接触中,考察卧底的各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孩子会对年级略长的大伙伴有崇拜感,而这些老师的年龄正是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积极和正能量,他们的一言一行可以给到孩子耳目一新的感觉,孩子愿意和这样的榜样进行思想交流,家长也可以通过卧底来收集孩子的情报,他们的一句话胜过家长千百句。同时通过这个桥梁,让卧底成为我们家长的代言人。
我们可以想得更远些,老师愿意成为你的卧底,也是认可了家长的为人,或许这些大伙伴也是孩子未来强有力人脉 。
这位光辉人物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两个作用:
1.孩子觉得家长也一直在向优秀者学习,与优秀者为伍。
2.让这个光辉人物为家长的思想发言,尤其是当孩子不接受家长的思想时,我们可以抬出这位光辉人物的,是他跟妈妈说,应该怎么怎么......(这种方法不可多用,但非常有效)
中学阶段,启发式的思想引领
大部分家长和孩子进入了亦敌亦友的关系,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家长无需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分数排名,更多的是要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受挫能力,逻辑思维和自我反省能力。
大部分家庭会出现以下几个情况:
在思想交流层面
从小有阅读习惯的孩子,他们思想丰富。而这个时段恰恰是和家长的思想会产生激烈的碰撞。
倘若家长自己思想不变通,那么对孩子就根本产生不了影响,孩子的内心是藐视家长的,家长不甘心,欲图控制孩子,双方就会进入博弈状态。
在十几年的生活中,孩子对家长不变的习性是了如指掌的,也就是说孩子是占据知己知彼的战略位置,另外作战中最后输赢都是在心理的较量上,家长最在意孩子,这种心态的差异注定彼此双方不是一个等级的。一旦博弈打破这个临界点后,家长变成祈求方,角色的转换让家长显得非常的悲催。家长彻底进入了被动的局面,然后向孩子写“表白求爱”信。
当发生博弈时怎么办?发挥毛主席的战争策略,保存实力。打不过,撤,孩子说了不听,闭嘴,孩子出现厌烦的情绪,闪。以退为进,找方法。
展示生活处世哲学
当孩子在学校遇到老师不公,或者其他社会交际发生问题后,家长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示范出生活智慧技能,长此以往,家长得不到孩子的佩服,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这个时候家长该怎么办,哪怕暂时想不出好的计谋,也没关系,先共情,一起声讨,让孩子觉得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争中什么最贵,友情最珍贵。然后再告诉孩子,大家一起想方法。
设立人生目标
很通俗地说;就是在窗户外面画大饼,这个大饼就是人生目标,帮助孩子树立目标,寻找人生的价值。
哪怕家长今天是真的卖大饼小贩,也可以以身示范,在孩子前树立一个小目标。我准备这个月卖掉多少大饼,我这一年卖多少大饼,这就是建立小目标和长期目标的概念。在大饼数量的熏陶中,孩子也会去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
思想的承上启下关键阶段
以弱示赢,经常向孩子请教,比方说自己碰到了些困难询问孩子有何种好的处理方法。这个就是了解孩子的思维模式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从讨教的模式有计划地转入讨论的状态,当家长的经验流露,此时孩子的吸收力是非常高。
发挥女性的力量,求保护。让孩子从强者的思维给我们做出分析
沟通技能
大部分时间,我们要做个不正经的家长,做个有趣的家长,亲子关系会很畅通。这种畅通关系的营造能力实际上也是家长帮助孩子对沟通技能、方法的掌握与学习。这个能力对孩子的未来,社会适应能力的高地紧密相连。孩子在家庭中学会了与家庭成员的沟通技巧,不良情绪地处理。那么进入社会后,他也能很快地与他人沟通。最重要的是,孩子与他人的沟通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能够理解他人是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素质。
童年时拥抱,少年时陪伴,成年时并肩。孩子就能成为人格,身心健康,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一个社会人。
诙谐的说法,就是通关升级,彼此提高游戏技能,共同闯关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个终身教育,家庭教育本真是终身学习。耳闻目睹中,孩子也会继承父母学习的精神,代代传递,这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和后代走得更好并更远。
-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