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理解的苦闷

作者: 白头江南 | 来源:发表于2023-12-01 17:03 被阅读0次

    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世间人人各自为阵、各自设防,又有几个人曾设身处地的为别人去想呢?若有一身的才华而得不到重用,空有一腔忧时伤己之心,又如何才排忧呢?

    在魏国,有位有名的士子,他才富五车,因为看到魏国当政者国小而不图自强,民忧而不知体恤,故不愿意出仕。在城东购得一处园子,园子里种了许多的桃树,桃园的边是又种了一些枣树,每日他自得其乐,自竺其是。然每每想到国家,忧从中来,无人可诉。他似乎并不借意旁人的议论,依旧是我行我素。于是魏国许多的人都指责他高傲和反覆无常。因此他在忧愤无法排遣的时候,只得长歌当哭,自慰自解。面对身边人的不理解和指责,他在无可奈何中,表示'聊以行国’,置一切不顾了。尽管如此,但每到闲时他仍会陷入深深的孤独之中,不能自拔,于是乎忧从中来,他只能闲拔素琴,放声以歌,聊以自慰。

    园有桃,其实之肴。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
    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
    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不我知者,谓我士也罔极。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
    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桃》是一首忧国忧民之志士抒怀诗。全诗二章,每章十二句,以桃园起兴,然后转入主题,诉说自己的忧愁,慷慨悲凉,深沉而又痛切。这首诗语言极简单明白,表现的思想感情也很清楚,诗人“忧”什么,时人为何不能理解他的“忧”,反认为他骄傲、反常,难以找到确切答案。同时他自称“士”,而“士”代表的身份,从诗本身分析,他对所在的魏国不满,是因为那个社会没有人了解他,而且还指责他。因此他在忧愤无法排遣的时候,只得长歌当哭,自慰自解。最后在无可奈何中,他表示'聊以行国’,置一切不顾了。因此,从诗的内容和情调判断,属于怀才不遇的可能性极大。”故指此为“士大夫忧时伤己的诗”。

    此诗两章复沓,前半六句只有八个字不同;后半六句则完全重复。两章首二句以所见园中桃树、枣树起兴,诗人有感于它们所结的果实尚可供人食用,味美又可饱腹,而自己却无所可用,不能把自己的“才”贡献出来,做一个有用之人。因而引起了诗人心中的郁愤不平,所以三、四句接着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他无法解脱心中忧闷,只得放声高歌,聊以自慰。这只是为了排忧,还是想另谋出路,无法测知。但从诗的五六句看,他“行国”是要换一换这个不愉快的生活环境,则是可以肯定的。诗人感到非常委屈,他为无法表白自己的心迹而无可奈何,所以七、八两句问道:“彼人是哉?子曰何其?”意思是:他们说得对吗?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这两句实际是自问自答,展现了他的内心无人理解的痛苦和矛盾。最后四句:“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诗人本以有识之士自居,自信所思虑与所作为是正确的,因而悲伤的只是世无知己而已,故一再申说“其谁知之”,表现了他深深的孤独感。他的期望值并不高,只是要求时人“理解”罢了,然而这一丁点的希望,在当时来说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只得以不去想来自慰,哀思绵延,有“长歌当哭”的味道。全诗给人以“欲说还休”的感觉,风格沉郁顿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被理解的苦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vc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