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教育感悟
【教学札记】重组,让阅读生动起来——我教《谈读书》

【教学札记】重组,让阅读生动起来——我教《谈读书》

作者: 芳语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2-26 22:54 被阅读47次

                            重组,让阅读生动起来

                                            ——我教《谈读书》

                              岐山三中  侯会芳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允许他们对作者的主张进行质疑,鼓励他们去联系生活实际补充创新,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真思考获得真体验,做阅读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

    阅读教学,更是一场从文字到文学再到文化的淬炼历程。面对课标要求,怎样教出《谈读书》一文的文字意蕴,把握随笔文学的独特,感受西方文化的不同呢?

    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王佐良翻译的文章吧。

    这篇刻文只有一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博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不在书中,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浅读,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课文写法特色鲜明,论述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洁,几乎一句就是一个观点。这样一篇生涩难懂又没有中心论点的随笔,我们该怎样打通文章和中考考点、文章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呢?

    我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生活切入

    课前准备小说、杂志、教育著作、数学、实用型书籍等。主问题为:最近我计划读这些书,同学们能给我一些读书建议吗?(读书方法大家谈)

    二、关注文本

    1.你的读书方法来自哪里?《谈读书》一文中又给我们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试比较一下你的读书方法和培根的读书方法有什么异同,并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证的。直接朗读课文介绍读书方法的语句,即课文第二层,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可展开讨论和置疑:读书方法与年龄、职业、喜好、实用等个人问题有关,不可一概而论,要因人而异。同时注意交流作者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对于你来说读书有什么用呢?作者看法如何?又是如何阐述的?(学生:读书使人生高雅。读书可以使我获得知识。读书能使人增长才干。)作者认为读书作用有二:一是塑造人的性格,二是弥补人头脑中的缺陷。反复朗读句子,分析论证方法,概括所举例子。此处要注意概括方法的指导和举例论证与比喻论证的区别。

    之后讨论“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一句的去留问题,学生自然而然说到“可用于作文和讨论之中”这一话题,由此过渡到课文第一层“唯明智之士用读书”,引出以下问题。

    3..读书的作用这么大,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先说自己为何读书,再找文中作者所写的读书目的,回到课文开头,也就是第一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就是读书的好处。“但用书之志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看来作者认为读书的最终目的还是“用读书”。

    三、直击考点

    近年来,议论文考查出现的形式主要有语段修改、材料概括与归纳。材料概括与归纳我已经化于课堂教学之中(第二环节第2个问题中),接下来要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考点押题。这篇文章重点字词较多,可押考点一字形,学生挑选的重点词语为诘难、藻饰、吹毛求疵、孜孜不倦。此文在原有教材中为自读课文,今年部编教材中变化成为教读课文,且要求全文背诵进入中考默写篇目,由此可押考点二经典诗文默写,学生挑选文中三个句子进行了默写训练。针对中考必考内容语段修改可押考点三语段修改,学生设计了分号的正确使用和短语的搭配。

    四、总结提升

    1.作者围绕“读书”这一话题写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三个方面的内容,课文标题是“谈读书”,我们这节课也是在“谈读书”。“谈读书”是论题还是论点呢?

    2.明确标题是论题之后,请同学们以“谈___”为题写一个片段,注意要围绕论题,要思路清晰,字数300左右。

    文字是一种显性表意符号,文学是关于文字这种符号的学问,文化是某种学问的在一定社会范围内的普遍性意义。这节课,我们立足文字本身,通过诵读、比较、讨论探究文字承载的密码,在文学随笔中徜徉,并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谈读书,活读书,用读书。

    这节课结束了,思考却没有结束。

    1.教学内容的重组。

    师父曹公奇老师曾说过,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是教学内容,不是所有的课文顺序就是上课顺序。教学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重组。这节课,我没有按照课文顺序先教学读书目的,再教学教学方法,最后教学读书作用,更没有对各层内容平均用力,而是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打破重组和选择。先切入的是读书方法,因为这一层内容最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然后过渡到读书作用,学生根据我课前准备的书籍和自己的读书体会,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最后再到读书目的,主要关注“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和“但用书之志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这两句,抓住核心内容去理解。这样的重组与侧重选择,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随预设梯度层层递进,对学习难点逐一突破,课堂上所有的结论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思考并归纳出来的。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课标要求。

    2.阅读教学生活化。

    本课每一个环节都围绕读书展开,但并不仅仅是作者所写的“读书”,而是学生读书体验与课文读书内容双线并行。两条线所时而交叉,时而分离;时而相同,时而各异;时而深刻,时而简单。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师生的对话交流都基于对文本的挖掘和自我读书体验的融合,因而学生的文本阅读也根据自我认识有了“用”之选择。一篇没有中心论点,却具有文言特色的疑难杂症,很快就被学生解决了。

    3.板书设计的重要性。

    这节课虽然没有黑板,但是需要板书的内容我全部做到了课件上,而且出现的语句和先后次序与课堂预设一一对应,尤其是最后计划画龙点睛的那个“谈”字,链接了文章论证思路、论证方法及关键词句。只可惜因为一些原因没能放出,使得这节课结尾欠了些火候,成为永远的遗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札记】重组,让阅读生动起来——我教《谈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xg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