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慧】篇

作者: 覚明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18:21 被阅读117次
养生之道|【慧】篇

大凡世间众生,无不希求一生幸福快乐!所谓【五福临门】更是每个家庭追求的目标。

五福即:
长寿:福寿绵长!
富贵:钱财富足!
康宁:身体健康!
好德:生性仁善!
善终:没有横祸!

然欲达此境,无疑是“上九天揽月”、“下深海捉鳖”之举,何其难矣!
倘若回心向道,修得般若智慧显发。超越人我是非得失成败等等红尘世间诸般恩怨情仇之纠葛,胜过五福临门之喜,从此走上心静神安天堂之路,岂不快哉!
佛曰:“慈悲没有敌人,智慧没有烦恼”。这是佛陀对向道实证实修行者应具备的心态,以及在般若智慧显发后行者生活状态的描述。 养生之道|【慧】篇

古圣先贤说:人的心就像水一样,在清净明澈的状态下,可以照见人的胡须和眉毛。但只要稍微一搅和,就像天地换位般混沌难明。

要知道般若智慧中的道理有三个层次:

一是【人空慧】:即达至了悟无生、无我、无人之境。
二为【法空慧】:即明了彻悟五阴,又名五蕴诸法,具都是因缘假合而成、并非实有。
三叫做【空空慧】:是指修炼达到明了一切境界,以及诸般智慧神通均为空,并且是空而非空的状态。
初涉禅定的人,会在一定程度里显现神通。或知晓宿命以及过去的事情;或知晓明天及往后将要发生的事情;或知道他人心中所思所想的事情;或思维及辩才没有障碍。等等五眼六神通之大能小耐。
但是所有这些神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儒家所提倡的至诚之道,一但修成。其神通变化也是可以达到的。因而儒释道三教的修为,臻入化境皆为一如。
学道的人,往往在出现小小的神通异能后,大多会迷恋世间的名闻利养,恭敬宠信。这些全都是有漏洞和危险的。
贪欲和执着会导致神气耗散不固,以致离开人世的时候尸解,必须下决心舍弃。
有漏之法,皆是由于妄想、分别、执着虚妄所至。
道德经云:“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即是说:“世人都在彰显自己的才华能耐,唯我却神志昏沉,无知昏沉;众人都那么精明高洁,而我却是那样愚昧浑噩。”
白鬓老人说:
水之澄澈可以照见人的容颜。如果心至洁净,则可以了却生死。
澄澈到无人无我时,就是到了生死都不存在的地方,连鬼神也无法窥探其玄机。因此称之为极乐世界!
覚明居士:人心本明净洁微,如水澄照容颜清;

但一挠之乾坤颠,浑然六道轮回奔;
若然收摄归本位,慧中之道践行真;
般若智慧三境晓,人空法空空慧称;
人空慧无生人我,法空慧达缘假分;
空空了境智具空,是空亦空渺无愔;
修禅定心持日久,忽显五眼六神通;
诸般异能无他巧,至诚之道尽显伸;
异于常人虽暂美,贪着丧却神气精;
有漏之法难恒有,急切祛除养真心;
楞严三要戒定慧,戒前定中智慧增;
戒之在心心自在,定中两忘悠然欣;
慧显诸多神通现,犹如戏中勤变身;
沙僧八戒孙大圣,变化高低恼烦充;
三藏手无缚鸡力,无上助缘仙佛拥;
一心禅定须放下,借假修真圣贤功;
俗人昭昭我独昏,俗人察察我独闷;
无为则静适大道,了却生死极乐中!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 第十三天 覚明

相关文章

  • 养生之道|【慧】篇

    大凡世间众生,无不希求一生幸福快乐!所谓【五福临门】更是每个家庭追求的目标。 古圣先贤说:人的心就像水一样,在清净...

  • 庄子(七)内篇•养生主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

  • 《莫之仙体》之小楷.养生主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庄...

  • 007-八班 1月28日作业雨最佳进步文章推荐

    最快点评王 韩慧慧宋艳蕊侯鑫辉杜员刘洪君 点评最多王 覃艺波 4篇韩慧慧4篇刘洪君 4篇张红毅 4篇马国香 3篇陈...

  • 养生之道|【敬】篇

    【道】是一个掌握着世间万物生杀予夺大权,且妙用无穷的存在。 【敬】是一种内心的修养,是保持戒慎恐惧的谨慎心态。 或...

  • 养生之道|【止】篇

    【止】者,停止、驻足之意也!人生的成功失败、得失荣辱、健康快乐、通达阻滞。无不与【止】紧密相连。 老子《道德经》四...

  • 养生之道|【定】篇

    【戒、定、慧】乃修身养性,延年益寿,成真成圣成佛作祖之至要窍诀,无上法要! 以上这种境界,从因讲称为止观,在果言则...

  • 养生之道|【戒】篇

    通达解脱之道的目标明确: 悟之达至则漫天云雾瞬散,明光辉耀--【得大自在】! 迷之沉沦则三界交相缠缚,阴霾笼罩--...

  • 养生之道|【观】篇

    若然【养生修道有成】,莫如【返观自心凝神】。 学道先须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即道心。 只...

  • 养生之道|【学】篇

    至圣先师孔子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谆谆告诫世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呼?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养生之道|【慧】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kd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