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者,停止、驻足之意也!人生的成功失败、得失荣辱、健康快乐、通达阻滞。无不与【止】紧密相连。
常言道人生在世:“不称意者十之八九,如愿者十之一二。”
倘若一味索求而不知适可而止,必定活在不称意的十之八九行例;如果能够做到知止不殆,亦自然活在知足常乐之中。
而要达至这一境界,当知晓并践行古圣先贤的谆谆教导。 养生之道|【止】篇
老子《道德经》四十四章云:“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之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段话用白话简单解释:“名声与身体相较,哪一个更亲近?身体与钱财相较,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相较,哪一个更有害?
过分的爱惜定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
因此,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知道停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
老子的这番话对于现代人,尤其对那些有志于养生之道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可不知、更不可不重视。孔子《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养生之道|【止】篇
其要义:人世间最大最高最极至的学习方法,在于挖掘和彰显那人人本有,自身所俱的光明德性,再用此境界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祛除污染而自新觉悟(亲民、新民也),而要达到实现并完善这一目的的关键,就是将自己的心行止于无私善良之境且保持不变。
孔子这句话道出了【人生大学】的真谛!
何谓大?“大者,【人】之上得【一】横为【大】也!”人是由阴阳和至一而成。阴阳平衡是人生健康幸福、事业成功的关键。【一】者乃无欲无求顺道而行的状态也!
何谓大学?即是教人做大人或君子圣贤的学问。是包含现代大学且高于现在大学的人生之根本学问。
为何要亲民、新民?即读此人生大学并毕业拿到学位证书,所需立功、立言、行三千功德的要求也!
为何要“止于至善”?【善】乃天之阳气阳能,人只有在善心善行的作用下,才能获得纯阳正能的支持,久之得一为大,学业有成!
《周易》第52卦艮卦(艮为山)更是将如何成圣成贤得道的具体修法,作了详尽的指导。 养生之道|【止】篇
《 周易》艮卦(艮卦:象动静不失其时,则其道光明。艮为山、为止、为静…)有说:将欲望之心静止于背部,则忘掉了身体。即使走在庭院里,亦不觉得有人的存在。
人的【心】之所以【静】不下来,皆因有【欲望】的牵制!
人一身都动,惟独背部不动;一身都有欲望,惟独背部没有欲望。因此周文王教导人们,应当将欲望之心静止于背。 一旦达到好像身体都不见了,是忘掉了我的存在! 【忘我】,则产生欲望的根源便断绝了,这就是【静】并且【停止】的状态! 养生之道|【止】篇
看不见别人,是因为忘掉了人!【忘人】,则产生欲望的事因也就消失了。这即是【动】中产生的【止】呀!
我们不仿试着思考:人们停止居住在城市乡村或国境、疆域;鸟儿筑巢止歇于山林树丛或丘陵、角落。
凡世间事物均各有应当停止的处所。何况于人的【心】呢?
程子(程颖)说:“人的心,一定要有所【止】。没有【止】则被事物牵制,到那里都没有不妄想的。” 【止】有两层含义:一是心安住于此或当下而不迁移呀!一是将念头断绝在这里而不重复呀! 养生之道|【止】篇
上述方法兼而用之,是进入道的良方啊!
白鬓老人说:看不见身体是无我;没有见到人是无人。 可见当年周文王已经有“无人无我”的教导,与佛家之“无人无我”的思想一致。
覚明居士:
止者停止驻足行,知止不殆常乐吟;
得一大学自然成,止于止善觉人勤;
艮象动静时不失,其道光明总相宜;
艮止于背谓忘我,行庭不见境无人;
人心难静欲牵己,文王垂教止背成;
忘我生欲根源绝,静如山岳即止行;
忘人可欲事泯灭,动中得止心愈宁;
民止邦畿鸟丘隅,凡物皆有所止停;
人心不止随物走,无处不妄苦伴临;
适止安住当下好,止至念断无复耘;
安住念断须互补,无人无我佛道门。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 第八天 覚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