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创作文艺星空戏言戏语
舌尖上的越剧(二)米汤,穷人的“参汤”

舌尖上的越剧(二)米汤,穷人的“参汤”

作者: 梦暖倾城的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18-12-16 19:57 被阅读15次
    舌尖上的越剧(二)米汤,穷人的“参汤”

    说到调养身体,中国人讲究进补。进补嘛,既可以吃补药,也可以吃补品。可是,那得用钱买呀。富人可以轻轻松松地买到人参、鹿茸、何首乌、冬虫夏草等好东西。穷人怎么办呢?一文钱憋死英雄汉。

    别急,咱们老祖宗发明了一种美食,不但滋补,还美容养颜。家家都能捣鼓出来,特别方便。

    这美食就是米汤,也叫穷人的“参汤”。

    小时候,我妈熬稀饭,总喜欢把第一碗粥过滤一下,把上面那一层膏状的粥油倒在另一个干净的碗里给我喝。

    那层粥油就是“米汤”。只不过在老家的方言里,它叫“粥饮汤”。

    我妈老说粥饮汤养人,像我这种黑黑瘦瘦的小芦柴棒,连续喝上一百天,一定会变得又白又胖,跟刚出锅的小笼包子一样。

    去乡下表姐家玩,更是灌了一耳朵关于米汤的“神迹”:老人多喝米汤,头发就能一直黑下去,当个硬硬朗朗的老寿星;产妇娘多喝米汤,有助于下奶;小孩子多喝米汤,长得又高又壮,将来当个大将军……

    米汤不仅养人,还能当药引子。温热的米汤覆盖在胃黏膜上,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医圣张仲景在治疗风寒感冒时,往往劝贫者先喝下浓浓的米汤,再服用“桂枝汤”,以助药力。

    米汤还可以救命。1943年,潮汕地区发生大饥荒。一个小孩快不行了,邻居阿姆给了一碗稀米汤,又缓过来了。后来这孩子每天喝一碗稀米汤,居然活下来了。

    所以说,这米汤啊,几乎算是世界上最便宜又最情深义重的美食了。

    就像今天这出《奉汤》里面唱的那样,那是一碗真诚的“暖肚汤”。

    《奉汤》出自浙江越剧小百花立团剧目《五女拜寿》。短短一出《五女拜寿》演绝了富贵时的跋扈与高傲,落难时的绝望与不甘,东山再起时的自省与反思。而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这出《奉汤》。

    舌尖上的越剧(二)米汤,穷人的“参汤”

    大雪漫天,北风狂叫。小屋内,炉火正旺。憨厚的邹士龙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汤,劝慰受了惊吓的丫鬟翠云。小邹太聪明了。一碗米汤,既可以暖身,又可以果腹,还可以打破隔阂,拉近距离。

    首先他打消翠云的疑虑:这是个安全地方,不是贼窝,你把心放肚子里。

    请姑娘放心喝下这暖肚汤,
    这里是南京城外邹家庄。

    接着他讲发现翠云的经过,以及他的焦急与心疼。

    只因我兄长赶考无音讯,
    奉嫂命打听京报上街坊。
    半路上见你昏昏倒在地,
    怎禁得冰雪满地朔风狂。

    然后,他讲救人以后的妥善安置。这一点很重要。过去女子最重名节。你这么连背带抱地把人弄到草屋里,还放在了床上,不解释解释,翠云还不得上吊?

    看左右无人经过相救你,
    顾不得男女之间有大坊。
    这草房是我嫂嫂一人住,
    救你来与她作伴也无妨。

    说时还不忘安抚一颗千疮百孔的心。

    姑娘啊,因何落难对我讲,
    不要悲伤泪汪汪。

    最后,非常聪明地想到了女孩此刻的需求,并以一种温柔如水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姑娘一定身寒冷,
    请只管披上我嫂嫂旧衣裳。

    翠云看着小邹,又是感激,又是伤心,又是激愤,又是渴望倾诉。慢慢地,她把实情都说了出来:

    杨继康是邹应龙嫂嫂杨三春的义父。做寿那天,大女儿一家送白玉如意,二女儿一家送赤金寿星,四女儿五女儿分别奉上玲珑珊瑚和翡翠宝瓶。四家人争着请爹妈来自己家中养老。这一幕,杨夫人十分满意。

    就在杨继康上朝递交辞职信时,家丁来报三小姐到了。杨三春和丈夫邹应龙空手拜寿,惹得杨夫人十分不满。三春解释了原因:家中贫寒,步行前来,途中钱和寿鞋都被小偷偷了,所以来迟。可杨夫人还是怒气难消,把他们打发到下房去了。

    三春为父母补做了两双寿鞋,一夜未合眼,还受尽婢女的嘲笑。谁料杨夫人见后,眼皮都不抬一下,就把寿鞋扔给了看门人。她听信二女儿杨双桃的挑拨,嫌三春夫妇身上的穷酸气有辱门楣,硬是将两人哄走了。

    下朝的杨继康魂飞魄散。他的堂弟得罪严嵩已经下狱,杨氏族人恐怕要糟连累。一瞬间,儿女们四散奔逃。热闹的寿堂成了荒无人迹的坟场。

    圣旨下,杨继康革职,家产充公。曾经威赫赫爵禄高登的尚书大人,如今身边只剩下老妻和不离不弃的丫鬟翠云。他们只能去向儿女们讨生活了。

    杨继康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他一生中最不堪回首的记忆。

    苏州的大女婿俞志云要拜严嵩做义父,坚决不让大小姐杨元芳膝下尽孝,反而一巴掌将发妻打倒在地。

    扬州的二女儿杨双桃以为父亲躲过一劫。为了独吞父母几十万养老银子,杨双桃各种撒娇,又摆酒宴,又做新衣服,收拾上房,还嚷着陪爹妈去瘦西湖散心。等到知晓结果,一瞬间变脸,把爹妈当成一对老叫化,直接赶到厨房去吃冷饭冷菜。

    杭州的四女儿和五女儿有心奉养,难得老公也没意见。偏偏公公胆小怕事,连夜劝杨继康离开。他和杨继康是同窗好友,多年的情分,好到了成儿女亲家的程度,最后却还是袖手旁观,狠起心肠命令跪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的小儿女“不可相送”。

    就这样,这一家子像失舵的小舟漂入大海,完全失去了主宰命运的能力。老少三口人跌跌撞撞来到南京,寻找义女杨三春。

    他们栖息在破庙。杨夫人生病,杨继康煎药走不开。翠云只能一个人含羞忍辱去村里乞讨,谁知晕倒在冰天雪地里,刚好被邹士龙所救。

    翠云这段唱也是很有意思的。

    闻言感激暗窥望,堪敬书生少年郎。
    ……
    昏迷若无恩公救,只怕一命赴汪洋。
    小婢不为自身恨,只为奸臣害忠良。
    走尽了人间不平路,看透了世态炎凉恨满腔。

    她用眼角的余光悄悄瞟着年少英俊的小邹。想看又心慌地不敢看。喝下米汤之后,她在心里早已把小邹当成了可以信任,可以依靠,甚至可以托付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她也不知道。她只知道心儿像小鹿一样砰砰砰乱跳,脸庞有点微微发烧,鼻尖开始冒汗了,手心也有点粘乎乎的。哎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难道……哎呀呀,羞死人了,一定是那碗米汤太烫啦!

    故事再往下就没什么新意了。无非是小邹的哥哥邹应龙中了状元,搬倒严嵩。杨尚书沉冤得雪恢复身份。华堂重摆寿宴,女儿们又纷至沓来。杨双桃和俞志云被赶走,翠云被收为杨家义女,与小邹成亲后赶来为义父母贺寿。大家其乐融融。杨夫人也真正明白了人间冷暖。

    以悲情始,以团圆终。如一场大梦,留给观众无尽的思索。真的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而那一碗真诚善良的“暖肚汤”,不仅暖了剧中人的心,更暖了台下观众的心。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戏里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张春发_66a0:别了一番缠绵意,世态炎凉又登场;
        半碗米汤可续命,两情相悦诉衷肠!
        不历坎坷何知难,不遭风雪怎觉苦?
        受尽世间百般罪,太平过活才是福。
        <在中原的乡下,民众不以米稻为主食。偶有人家用物换了米的,常用少量米粒下锅,多加水,熬成稀汤。就叫稀米汤,或简叫米汤。在我的家乡,凡所有食物作成的稀饭,都叫汤。以所用食材而定。上菜多的叫菜汤,以玉米红薯做的叫玉薯汤。以小米作的叫小米汤。以粉条作的叫粉条汤。以此类推,就有以下诸名,莲子汤,红枣汤,鱼汤,豆腐汤,胡辣汤,鸡汤等。但从不叫羹。也从未见过。那是书上的词儿,也是江南的名谓。而古文中的汤,又特指热水。如热汤渥灌。指用热水洗脚去寒去脏。北方的米汤,指锅中全部的稀粥,而不是特指浮米油亮的部分。这可能是南北地域的差异叫法。)
        梦暖倾城的小屋:@张春发_66a0 江南叫羹的,都在饭店里呢。家常菜,我们也是叫汤的。
      • 诺金小林:坐沙发,品佳作。祝福友友才思敏捷。

      本文标题:舌尖上的越剧(二)米汤,穷人的“参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ex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