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跑去公司食堂二楼,吃了一碗干拌素椒面。这是我第二感兴趣的主食。此时距我初来成都,已近七年。你问我第一感兴趣的是什么?当然是米饭!谁让我是广西人呢。
出生在广西南方小镇,家里兄弟姊妹多。没有挑食的理由,更没有挑食的习惯。中华民族能在五千多年间繁衍生息,经历诸多饥荒、瘟疫、大小混战而不衰竭,我认为“不挑食”功不可没。可见人若要长久地活下去,必然不能挑食。
对米饭或是面条的偏爱,属于挑食吗?我觉得不是,而应属于生活习惯范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广西人爱吃米饭,那是因为广西位处亚热带,适合种植水稻。我小时经常随家里大人到水田里插秧、割稻子。要是自小生长在盛产小麦的华北平原,我大概也会更喜欢面食。
我对米饭的爱是忠贞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也吃面食。作家汪曾祺先生曾说:“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我这人向来听劝,所以把素椒面发展成了第二感兴趣的主食。
什么是素椒面?在来成都之前,我根本没听说过。地域特色有时真的气死人。它会让人不得不羞愧地承认自己的孤陋寡闻。说起孤陋寡闻,使我想起第一次在食堂吃素椒面。当时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我自以为很风趣地跟旁边的同事调侃:“素椒素椒,素椒面里不会全都是辣椒吧?”同事笑而不答。等食堂服务员把素椒面端上来,一看,才知道自己刚才真是愚蠢到家了。
原来,素椒面里放的不是辣椒,而是香喷喷的炸肉酱!素椒面大抵只是四川的叫法。或许称之为炸酱面,要更贴切些。
说起炸酱面,北京也有。“老北京炸酱面”是北京的特色小吃之一。我在北京待过十多年,有幸吃过几次。有时是在学校食堂吃,有时是跟朋友一起去外面下馆子。那时我是二十出头的在校大学生,仍保留着谦虚谨慎的美好品质。碰到没见过的老北京炸酱面,还敢坦然承认没见过。不像现在,学了一点半像不像的冷幽默,倒敢说大话了。实在欠打!
老北京炸酱面很有京菜特色,炸肉酱肉粒分明、酱香味儿浓郁,再放些萝卜丝、黄瓜丝、大葱丝、焯水豆芽等一起拌匀,嚼起来层次分明,口感极为清爽,咋舌有酱香回甘。我至今还记得面里头黄豆豆瓣的咸甜味。
和老北京炸酱面比起来,成都的素椒面又有些不同。老北京炸酱面只有干拌一种,成都的素椒面有清汤面、红汤面、干拌面三种样式。我更喜欢干拌素椒面。
吃干拌素椒面的时候,预先在碗底放些当季蔬菜、一小勺喷香的辣椒油,然后捞起已在高汤中焯熟的面条覆盖其上,接着在面条上浇一大勺素椒酱,之后放些香菜、小葱粒充分搅拌开。到这里就可以开吃了。用筷子夹起面条,放进嘴里嚼碎,面里的辣椒油、香菜、香葱、肉酱马上齐齐炸开,混合成特殊的香味充斥整个口腔。那畅快满足的感觉,沿着舌尖的味蕾直闯入鼻腔和喉咙,哄得大脑神经情不自禁地分泌出愉悦的多巴胺,让人忍不住赞叹一句:“巴适得板!”
“巴适得板”是四川话,意思是“简直太棒了”。我怎样也算是在成都待了六七年的熟人了,默默学点川普是必须的。为了生存嘛!说到生存,心情就会变得格外沉重。我只想说些让人高兴的,比如在中午饥饿的时候,吃上一碗自己喜欢的面条。须知民以食为天,温暖的人间烟火自是最抚凡人心。我就是那最普通的凡人一个。
古往今来,红花与绿叶是绝配。成都的素椒面和泡菜也是绝配。如果你到小馆子里吃素椒面,热情的嬢嬢会免费送上一小碟自己腌制的“洗澡泡菜”。泡菜那个香辣脆甜酸呦,只是嘴上一说就直泛口水,更别提吃在嘴里的得意劲儿了。一口素椒面一口泡菜地吃,味道层次比单吃面条又上了一个台阶。埋头吃到最后,连碗底的渣渣都要刨起来吃完才肯罢休。有人说“吃饭要讲究吃相”。这话原则上没错。前提是不能穷讲究、乱讲究。
可惜食堂二楼只卖素椒面,不提供“洗澡泡菜”。但好在我这人不挑食也不穷讲究,没有泡菜也能把一大碗面条吃光。当然,后果也很明显,就是不觉间把胃吃撑了。这是吃素椒面的唯一坏处。
网友评论